公民意識在輿論中強化
    從輿情角度看此次釣魚島事件在深層次增強了網民的公民意識,推動了社會化媒體理性而中道的媒體表達。但該事件也應該反思媒體在輿論的推動作用中應該始終起到理性而積極的作用,穩定價值觀,更好地做到社會輿論中的“壓艙石”,引導輿論理性化宣泄。
標題圖片

自8月15日,香港一艘保釣船衝灘靠上釣魚島實現登島以來,釣魚島形勢不斷惡化,進入到9月份以來日本種種“購島”行為屢屢挑起事端,引發了時至今日愈演愈暴力的“抗日”浪潮,在此輿論形勢下,國內一方面出現了較為激烈街頭的集會遊行,另一方面在社會化媒體中亦出現了以呼籲理性愛國、回歸公民精神的網路呼籲。

從輿情數據我們可以看到,僅9月15日一天全國52個城市不同爆發反日示威遊行充分説明瞭在媒體的煽情下民眾的愛國熱情出現了“自下而上”“從線上到線下”的情緒發泄;同樣,伴隨反日引發的“打砸”現象,9月16日,各地政務微網志紛紛就涉日遊行發聲。

此“冰火兩重天”的輿論現象在輿論中呈現了較為長時間的“對立”,這其中既有正常愛國熱情的宣泄,又有面對偏向的社會運動軌跡中媒體的自我修復。從輿情角度看此次釣魚島事件在深層次增強了網民的公民意識,推動了社會化媒體理性而中道的媒體表達。但該事件也應該反思媒體在輿論的推動作用中應該始終起到理性而積極的作用,穩定價值觀,更好地做到社會輿論中的“壓艙石”,引導輿論理性化宣泄。

輿情熱點數據解讀:

以“釣魚島”事件為搜索結果,9月初作為事件選段,我們可以看到輿論事件的“橫切面”在這一點上作為現今媒體的主流應用中網路新聞的相關數據上升區間。

針對十日來的數據抓取結果可以看出,作為媒體應用的四個重要載體“新聞、論壇、部落格、報刊”表現出現了一定程度上的突發拐點。

相較微網志等的新傳播形式,wab1.0中主流應用的網路新聞和web2.0中主流應用的論壇和部落格出現了本年度的歷史高點,出現了一個大幅度、高仰角的增長態勢。其中以“百度貼吧”“天涯論壇”等為代表的草根式BBS成為了輿論亮點,發帖量與回復量猛增,舊式互動産品的高利用説明瞭年輕群體以及“潛水”群體在網路中的集中亮相,也充分説明瞭此次的抗日行動成為了全民參與網路表達的重要表現。

9月4日以來的微網志數據顯示,微網志上對“抵制日貨”相關話題的關注度發展態勢與上面的四類媒體關注度走勢類似,也是在經歷了一週左右的發酵期後,目前處於一個爆髮式增長狀態。

“釣魚島”相關微網志數量從9月11日起出現爆髮式增長。僅9月13日一日騰訊微網志和新浪微網志兩大微網志平臺上的相關微網志數量就分別從原來的2萬餘條暴增到23萬餘條和94萬餘條。持續到9月16日,該話題的輿情熱度在工作日基礎上再次出現猛增態勢,僅新浪微網志上的相關微網志數量已經超過470萬條。數據顯示相關話題微網志關注度仍處於持續攀升的高溫狀態。

尤其應該關注的是9月15、16日兩日來的數據均處於高位運作狀態,即使在主流微網志運營商在一段時間內限制長微網志發表的情況下,依舊出現了相關數據“翻倍”的情況,近500萬條相關貼文成為了網路民意表達的重要渠道。

但還應該意識到的是,與“釣魚島”事件伴生的“抵制日貨”輿情資訊主要傳播路徑在QQ群與SNS社區中,具有極強的直接傳播效果,成為民眾上街與暴力的重要傳播鏈條。

輿情熱點話題解讀:

1,民眾易被社會化媒體的輿論左右

從“釣魚島”事件的事發到週末大規模爆發反日遊行,民眾在面對資訊的“接收”與“表達”中更加依賴社會化媒體,當對於媒體表達的單一而理性,社會化媒體中以微網志為代表的新形式成為了網民了解資訊的重要窗口。

自8月中旬資訊出現爆發性增長以來,佔據輿論主流聲音的微網志中充斥了大量關於釣魚島事件的“解讀”其解讀結果都充分指向了日方的“種種罪行”,此種傳媒環境中的網民陸續出現了極端化傾向,比如8月29日,日本駐華大使丹羽宇一郎所乘公務車在北京被攔截,日本國旗被搶。該事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網路輿論從線上走向線下,並以此“肯定”了非理性的網路表達。

2,媒體回歸理性成為輿論主要走向

與民眾義憤填膺不同,媒體在最初的喧嘩之後保持了較為客觀的理性態度,體現出作為高漲熱情的輿論中難得的聲音。總結媒體可以發現,媒體在事件前期動態報道為主,轉變為9月初後評論、轉述為主,也體現出在輿論熱潮中難得的客觀與冷靜。

在這其中包括《環球時報》在內的眾多報紙在肯定釣魚島主權之外,用大量事實與態度表明瞭“抵制日貨”的客觀立場,旗幟鮮明地反對暴力化表達。在這其中自9月11日後,媒體回歸理性成為了輿論的主要走向。

3,放大輿論細節網民理性得以肯定

與其他幾次“抗日”事件有所不同,微網志作為主要傳播載體的環境下,細節被放大,輿論走向被更好輔助。

在這期間我們看到了西安的“舉牌哥”:西安一位托著紙牌,站在路口提醒民眾 “前方砸車,日係車掉頭”的網友,在微網志上贏得了眾多網民的敬意。網民感嘆:“他在自己站立的地方,為這黑暗的一天留下了些許亮色,為西安人,留下了大寫的尊嚴!”

4,官方媒介大力推動實現動態回應

國內民眾的“抗日”集會活動在演變成“打砸日貨”後輿情走勢從最開始的輿論回應變味為網路情緒宣泄,在9月15日期微網志中以“@作業本”為代表的大V們相繼旗幟鮮明批評暴力運動後,官方微網志也實現了動態回應,表達了對打砸搶燒等違法反對行為的否定。

根據統計顯示,從9月15日0時到9月16日12時,北京、上海、成都、長沙、南京、廣州、深圳等地政府新聞辦和公安系統通過官方微網志表態,呼籲和支援民眾理性和平地表達愛國訴求,同時強調對各地出現的打砸搶燒等違法犯罪行為,將嚴肅查處。其中@廣州公安的原創量一天內達到13條,有力逆轉了網路輿論的暴力傾向。

標題圖片
理性愛國
觀點中國:對日本若不能使之服則必使之弱
新華社:日本政府亟需回歸誠實與理性
環球時報:翻二戰案,日本的荒唐夢想
中國青年報:愛國和害國,只有一步之遙
新京報:愛國就該和“非理性”切割
周鴻祎: 釣魚島當然是中國領土,但是我們在國內再怎麼折騰都是折騰自己,日本政府就感受到壓力乖乖把釣魚島歸還了?不可能啊,領土爭端得靠軍事實力,國家有強大的武裝力量,可以直接發揮作用,日本人不怕我們折騰,肯定害怕經濟制裁比如禁止出口稀土煤炭,也會害怕導彈炸彈刺刀見紅,這些事得政府決策落實吧。
中青報曹林: 對國家利益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認為毫無保留地愛這個國家,不批評國家,才是國家利益;也有人認為,愛國者的責任就是保護國家不受政府侵犯——這些問題可討論,但國家利益不是任人揉捏隨意闡釋的麵糰,當國家利益受到實實在在的具體侵犯時,應一起去捍衛。
環球時報胡錫進: 去釣魚島,主權和漁民安全都是第一。東海16日開漁,日媒分析會有數千艘中國漁船“大舉壓進”釣魚島海域。不排除日方會對我漁民採取限制措施而引發摩擦。漁民站在了保釣的前列。強烈呼籲中國政府採取強有力措施保護這些漁船的安全。
清華大學李稻葵: 實力是根本,時間在中國一邊。為此,外交需謀略,國際上保持世界輿論的長期關注度極為重要,二戰後的條約和格局沒有變,道理越説越明。民眾需理性。拙作坦誠呼籲亂世崛起需謀略,自家不可亂陣腳。
秋風論道: 第一,中國現在不需要積聚對日本的仇恨,而是提起自己保衛釣魚島的勇氣,那麼誰沒勇氣?第二,抵制日貨是你的自由,但請從自己做起,相約帶著自家日貨公開焚燬,那是勇氣。打砸他人財物,那是犯罪。第三,不要傷害在華日本人和日人資産。
理性愛國
第三十八期
標題圖片
哈爾濱大橋垮塌
第三十七期
標題圖片
王老吉無間風雲
第三十六期
標題圖片
電商三國殺
第三十五期
標題圖片
國酒之爭
中國網觀點中國出品 | 責任編輯:張林 |電話:010-88828215 | 電子郵件:zhangl@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