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會哭的房鬧“斷奶”
    因為認定了“會鬧的孩子有奶吃”,用“鬧”來解決問題的方式被越來越多的行業和群體運用,輿論被頻繁當成炒作工具。如果政府總是被動地做出應激性反應,而缺乏預防性干預的措施,那麼各種“鬧”劇甚囂塵上的局面就無法真正改變。如何給“鬧”的孩子“斷奶”,讓市場秩序回歸契約精神,是社會管理環節中必須重視的問題。
房鬧

事件概述

5月3日,杭州崑崙天籟老業主拉橫幅“房鬧”開發商;5月4日,杭州中豪四季公館老業主舉手牌靜坐“房鬧”開發商,同一天晚上,因不滿開發商大幅度降價,鎮海保億•麗景英郡售樓處,約400名業主堵在門口,討要説法;5月5日,杭州江南銘庭老業主,也聚集到售樓處,擺花圈“房鬧”開發商。連續幾天,杭州、寧波接連上演“房鬧”事件,而導火線都是房價下跌給老業主造成巨大經濟損失,開發商拒絕補償差價。

從今年1月至今,杭州各類“房鬧”事件已達近20起,參與者上千人。

輿論更理性,不再一味同情“弱勢”

調查1:業主要求開發商補償差價是否合理?       

房鬧圖1

調查2:最希望開發商做出的回應是?

房鬧2

數據來源:新浪調查

根據調查顯示,輿論普遍認為房屋買賣是公平的市場行為,而“房鬧”是不理智的。有84%的人不贊同業主們對開發商的要求,超過7成的人認為開發商有權不回應,僅有1成人支援開發商補償業主差價,或者直接退款。

自房地産調控政策實施,房價鬆動以來,各地“房鬧”事件頻發。此次“杭州房鬧”由《現代快報》在5月6日首先報道,強調房鬧連續三天上演,事態嚴重,而今年杭州各類“房鬧”事件就已達近20起。

隨後兩日,關注度達到高潮,媒體輿論的主要力量來自於評論文章,以及專家和意見領袖的發聲。評論文章的主要觀點集中在:房鬧缺乏理性;拷問房屋預售制;違背契約精神;房鬧皆因房地産暴利。一些行業權威人士的參與發言也為“房鬧無理”的輿論形勢添柴。

意見領袖對輿論具有重要的引導作用

在傳播學中,活躍在人際傳播網路中,經常為他人提供資訊、觀點、建議,並對他人施加個人影響的人物,稱為“意見領袖”。 意見領袖作為媒介資訊和影響的中繼和過濾環節,對大量的資訊進行加工與解釋,從而對大眾傳播效果産生重要影響。

在此次輿論聲浪中,幾位行業專家的看法把公眾視線引向房鬧背後的真問題:

北師大管理學院教授董藩表示,房價下跌引發的“房鬧”事件正在社會秩序、信用關係和司法秩序,危害逐步顯現出來。如果惡化下去,不排除會出現嚴重的流血事件。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易憲容表示,如果業主的權利受到了侵犯,都可以通過正當的法律途徑來解決,不能夠打砸搶。如果假定合同或者合約的基礎都沒有了,那麼市場經濟的基礎也就沒有了。

二位學者從社會管理和經濟秩序的角度發表對“房鬧”的看法。而《中國樓市》執行總編蘭洪海表示,很多時候業主的要求是不符合合同的,但也會鬧,這是利益驅使,鬧一鬧多少能鬧出一些好處來,這是“中國式”求解問題的一種方法,且常常管用。

作為地産大佬,任志強在微網志上堅持他一貫的“政府責任論”:房鬧表現出的是購房合同的契約問題,但原因卻在於政府的違約違法在先。

意見領袖闡釋了房鬧表像下涉及到的與社會秩序、市場契約、利益糾葛以及樓市調控相關的諸多問題,讓霧裏看花的公眾對房鬧事件有更深刻的認識。在既得利益趨勢下,業主和開發商都會各執一詞,此時,意見領袖和權威人士作為非利益相關者,他們的話對公眾來説更有引導意義。

“房鬧”背後多方博弈,考驗政府執政力

房鬧盤點

2011年—2012年房鬧事件盤點

從近期“房鬧”事件統計的表格中可以分析出以下三點:一,房鬧基本集中在直轄市和省會城市。這是由於城市規模越大,房價越高,價格的波動反應到實際金額上涉及數目較大,易引起業主的不滿。而這些城市的媒體較為發達,因此資訊相對透明,傳播速度較快,從而引發討論。二,遭遇房鬧的地産開發商都是地産界的龍頭企業,在中國房地産公司排名前二十的萬科、保利、綠地、中海、遠洋、華潤、龍湖均榜上有名。三,房鬧原因是開發商大幅降價賣房或是配套設施與承諾不符,業主要求補償差價或是退款未果。

從參與“房鬧”的業主角度來説,無論是舉全家之力購買的一套“剛需”房産,還是做投資用,業主在還未入住時,資産遭遇縮水一成,心理上無法接受“通脹”強度,最終演變成暴力事件。正如全國工商聯房地産經理人聯盟副主席朱大鳴所言:會哭的孩子有奶吃。無論是“拆遷鬧”、“機場鬧”還是“醫鬧”,引起關注就有得到好處的可能性,這種畸形心態起到了推動作用。

開發商在應對“房鬧”時,因為手握一紙合同,按合同辦事,因此可以理直氣壯的對業主的要求不予理會,頂多是在物業費等其他項目上給予一定優惠。從法律上來説,開發商降價是無可爭議的事實。而道義上卻是有所虧欠。

從政府角度講,地方政府一方面需要房地産開發帶來的巨大財政貢獻,另一方面又要積極貫徹樓市調控的政策,並且還要防止原本屬於市場領域的糾紛逐漸演變成社會領域的“群體性事件”。

該不該給會鬧的孩子奶吃?

業主買房,開發商賣房,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按合同辦事,這本是自由交易中最平常的環節,難道“房鬧”的業主不知理虧?

中國社科院經濟學博士馬光遠總結“房鬧”有三種情況:一種是地方政府叫一幫人去鬧開發商,因為怕開發商降價。第二種就是開發商慫恿業主去鬧,把事情鬧大以後,地方政府會出面來救市。第三種是業主真的自己來鬧。

“房鬧”的上演,看似集體倒逼開發商,實則是利用法不責眾來壓迫社會輿論,促使政府幫助 “維權”。無論是誰在“鬧”, 這種忽略契約精神的行為輿論是不認可的。

然而,因為認定了“會鬧的孩子有奶吃”,用“鬧”來解決問題的方式被越來越多的行業和群體運用,輿論被頻繁當成炒作工具。如果政府總是被動地做出應激性反應,而缺乏預防性干預的措施,那麼各種“鬧”劇甚囂塵上的局面就無法真正改變。如何給“鬧”的孩子“斷奶”,讓市場秩序回歸契約精神,是社會管理環節中必須重視的問題。

杭州“房鬧”
觀點中國:房鬧是一次道德盾牌的反射
京華時報:制止“房鬧”不能只強調契約
東方網:房價暴利催生了無理“房鬧”
工人日報:“鬧者為王”的房市版本
揚子晚報:房鬧的根子是樓市不健康
獨孤龍雛: 我認為這些業主是在向世人展示自己的無知,完全的市場行為,如果就是不願意承認自己腦子一時短路買了房子,那你可以怪房地産市場畸形也可以怪有關部門不作為,還可以怪金融危機世界經濟不穩定,甚至可以怪你丈母娘逼迫你必須買房才能結婚進而怪中國這種無房不結婚的文化傳統,但是如果你怪房地産商無道德?那才真的是無腦子,且不説商業都是唯利是圖,況且人家是降價,真那麼有道德感的,我怎麼就沒見這幫人在人家漲價的時候為那些沒及時買房子的人和買不起房子的人去向開放商吶喊呢?我也沒見股市下跌了去人家公司門口罵人家無道德啊?
魏英傑: 房鬧為何無理鬧三分,正因為法治意識、契約精神的匱乏,這才導致“房鬧”無理還能鬧三分的現實窘境。在許多社會問題上,也可看到類似病症。例如,前段時間接連發生乘客衝上停機坪維權等事件,那些乘客即便不懂相關法規,顯然也明白這種行為對公共安全的危害性。
William8348: 中國為什麼會出現“房鬧”,我始終認為“房鬧”的出現國家是有責任的。契約精神應該是建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政府不應該採用行政手段過度干預經濟活動,也就説你不應該救市也不應該限購限貸。房價瘋漲是政府救市的結果,房價下跌也是政府限購的結果。購房者的資産因你政府的行為而驟然縮水!誰之過?
馮國亮: 近來業主以各種方式維權,售樓處外的“戰爭”愈演愈烈,要想從根本上解決“房鬧”頻發的現象,就要從制度變革和産業升級入手,進一步完善預售制度,規範市場管理,建立完善的品質監管體系,加快房地産業轉型與升級。
閆偉yyw: 房鬧表現出的是購房合同的契約問題,但原因卻在於政府的違約違法在先。調控是在賣出高價地後限房價,限購買權利,限貸款權利。而高價地一定不是滿足首次消費的。
“杭州”房鬧
第二十四期

女商人變副縣長
第二十三期

工業明膠
二十二期

網路謠言治理
第二十一期

哈醫大殺醫案
中國網觀點中國出品 | 責任編輯:張林 |電話:010-88828215 | 電子郵件:zhangl@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