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春運面面觀
    鐵道部迅速推出網路和電話實名制購票,拓寬了購票渠道,順應時代發展,是進步的。然而,種種問題的出現也體現出了鐵道部服務品質有待提高,統籌不夠完善,技術排外等弊病。年年春運都會形成龐大的輿論場,運輸部門需要同時提高運輸能力和服務品質,雙管齊下才能贏得好口碑。
春運

為期40天的2012年春運于1月8日拉開帷幕,這是46年以來最早的春運。由於今年元旦、春節相隔僅有22天,節前學生流、務工流、探親流將高度疊加,旅客的出行時間也更為集中。官方預測今年春運客流量將超過31億人次,加之春運期間,中國西南東部、江南西部和長江下游地區可能出現較強的階段性低溫雨雪冰凍災害,交通運輸系統將面臨著巨大考驗。

同時,從今年1月1日起,鐵道部開始在全國鐵路系統全面實行實名制購買火車票,除了傳統的窗口售票方式,2012年春運火車票銷售更加注重網路售票、電話售票的新方式,有媒體稱“中國由此全面進入火車票實名制時代。”

一方面春運面臨巨大考驗,另一方面鐵道部開通了網路、電話的新售票方式,春運在肯定與批評聲中承載著國人的回家夢。在春運期間,幾次熱點事件的發生,輿論對於新形式售票後的肯定和質疑此起彼伏。

黃慶紅致信鐵道部 

1月2日,黃慶紅借溫州都市報公開《一個農民工寫給鐵道部的一封信》,向鐵道部訴苦。黃慶紅説,往年買票他靠的是拼體力。但實行網路購票後,票都在網上賣光了,黃慶紅不會上網,有勁無處使。

黃慶紅的信引起輿論對網路購票中農民工群體的關注。相關新聞達2460條,溫州火車站、上海鐵路局回應稱:有問題,需要大家去適應和解決。

倍受輿論關注的因買票難致信鐵道部的重慶籍農民工黃慶紅,在接受媒體贈票後於1月9日清晨回到了自己的家中。

中華鐵道網代表鐵道部發文稱:與此前一些媒體密切關注、輿論廣泛參與的事件相類似,媒體自始至終都是“農民工致信鐵道部”事件中的重要角色,甚至在很多時候,它們成為與鐵道部對話的輿論“陪審團”。

媒體報道成為民眾對“農民工黃慶紅叫板鐵道部”事件跟蹤和熱議的“助推器”,從媒體的報道中,民眾不自覺地表現出一定的傾向性,並在所謂的“強勢”與“弱勢”之間形成巨大的輿論場。

白領借道曼谷曲線回家

為了從北京回昆明,一個白領竟然先“借道”曼谷,然後再轉機回家,全程的價格與直飛持平,而且順利買到兩段的機票。

有媒體辟謠稱”曲線回家”的故事不靠譜,素材來自網路轉帖,並沒有明確的當事人。然而,“曲線回家”故事的背後承載著是新的一年,異鄉客們回家的期盼。

鐵路運輸的發展情況與地區的經濟息息相關,川渝等地的車票稀缺,運力有限,而外出務工人數眾多。這也反應了地方發展不均衡,西南地區經濟發展相對緩慢的現狀。

鐵道部網站頻頻癱瘓

自鐵道部宣佈全面實施網路購票後,僅半個月時間,官方訂票網站12306.cn流量迅速攀升,其Alexa排名從三個月前的全球萬位以外迅速竄升至今日的全球排名1560位、中國排名102位。按照流量計算該網站已經成為中國第11大電商網站,而且12306網站的流量仍在持續飆升中。其排名幾乎每週都上漲數千位,頁面瀏覽量(PV)較1個月前增長了630%。

但是12306網站故障頻出,不僅遭遇擁擠癱瘓,無法完成訂單流程,甚至無法登陸的尷尬,遭到網友的詬病。鐵道部官方訂票網站耗資數千萬元建成,但上線半年以來從未做過有關春運訂票的模擬演練,網站也無巨大訪問量經驗。

鐵道部對此事的應對是,明年將採取 “分網分流”策略,減輕單一網路的海量訪問壓力。

網路評價比例

春運輿評

(數據來源i-voice網際網路輿情與口碑監測系統)

從數據顯示,近九成的報道是中性的,以事實為基礎的新聞傳播。這與往年春運的報道類似。各地春運報道如雲,主要集中在實名制、網路購票、農民工回鄉、與往年對比情況、運輸部門服務這幾方面。正面報道從宏觀角度評價採取新形式後的鐵路售票更加便捷,黃牛數量減少,雖有服務上的不足之處,但仍然瑕不掩瑜。負面報道指向鐵路壟斷,運力不足,網站服務差等問題。

鐵道部今年經受了各種挫折和考驗,一整年都在輿論的風口浪尖上。年底的春運,承載著30多億國人的回鄉夢,同時也是鐵道部面臨的又一次大考。鐵道部迅速推出網路和電話實名制購票,拓寬了購票渠道,順應時代發展,是進步的。然而,種種問題的出現也體現出了鐵道部服務品質有待提高,統籌不夠完善,技術排外等弊病。年年春運都會形成龐大的輿論場,運輸部門需要同時提高運輸能力和服務品質,雙管齊下才能贏得好口碑。

觀點中國輿情編輯 張林

2012春運
2012春運
新京報:農民工“買票難”根源不在網路
武漢晚報:春節回家 少點“人在囧途”
北京日報:從春運列車上認識發展中的中國
觀點中國:“開分網”別淪為另一種資訊費
中國青年報:別把春運説得太悲情
童大煥: 只要打工第一代的父母們還不願意或者無法離開故土,那麼進城務工者每年春節回鄉的文化習俗、一年一度的春運都必將持續。這個狀況,在從此之後的20年間可能都將如此。
鄧海建: 年年春運年年“黃牛”,這都是無甚新意的話題。但“黃牛”年年如此毫無技術含量地遊弋在春運大軍裏,即便是鐵道部門因“臨時工”而無暇顧及,相關監管部門何以抽身事外、讓“黃牛”與工作人員暗相勾結?每年的黃牛行情是無須“暗訪”的,甚至“黃牛”已成為地方鐵路部門工作機制的一張試紙,冠冕堂皇地寫在車站的門臉上、映射在民眾的心裏。
晴川: 春節客流過分集中現象很多年以後仍將持續存在。與其哭爹喊娘,倒不如轉變思路,從社會多個層面統籌並舉,協同發力,如此方能緩解、直至最終解決“票難求、家難回”問題。
沙元森: 一次規模有限的“免費返鄉”,不少農民工對城市管理部門表達了感激之情,這也成了一項春運政績登上了媒體版面。但是,捫心自問的話,深圳恐怕還不能坦然受之,其他城市更是心中有愧。
張泉靈: 我真誠地建議,春運期間各種特重要的會議能躲開火車站附近開嗎?您一交通管制,好多人從各種車上下來,背著行李往車站跑。心裏能不埋怨開會的嗎?民心是一點點攢的,浪費不起。
調查
第十二期
西門子冰箱
自媒體式維權
第十三期
政府網站
缺位的官民互動
第十四期
可樂中毒
及時透明才是秘籍
第十五期
美的欠保門
美的欠保門
中國網觀點中國出品 | 責任編輯:張林 |電話:010-88828215 | 電子郵件:zhangl@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