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時透明才是過關秘籍
    從中毒事件本身來看,快銷飲品非常注重産品形象,專家也表示在産品中添加殺蟲劑的行為基本排除。反而是因為可口可樂公司世界五百強的名號把輿論視線吸引到“美汁源”上。由於此次“美汁源中毒門”與之前的“雪碧汞中毒”案類似,因此可口可樂公司在處理上有可借鑒之處。

事件概述

11月28日,長春兩市民飲用可口可樂美汁源果粒奶優,相繼發生疑似食物中毒,造成一死一傷。經公安部門檢驗認定,剩餘飲料中含有劇毒殺蟲劑。對此,可口可樂(吉林)飲料有限公司向媒體發表聲明稱,公司立即進行嚴格自查,對同批次留樣産品進行檢測,未發現任何異常,所有産品安全合格。但是全國各地批發零售市場都紛紛對出事飲料進行了下架處理。

可口可樂公司12月5日向媒體出示了國家食品品質監督檢驗中心的檢驗報告。報告顯示,與吉林事件相關的兩個批次的留樣産品抽樣檢測結果為所有指標合格。公安機關已認定,發生在長春市的可口可樂“美汁源”中毒案為投毒案,公安部已派出專家赴吉林指導偵破。

媒體關注度分析

媒體對此事關注持續一週,隨著確認“美汁源中毒案”係人為投毒,此事才告一段落。媒體關注度出現兩次高潮,一次在事件的傳播途中,一次在事件的調查結果公佈時。

媒體對此事關注集中在四點上:1,市民在飲用可口可樂美汁源果粒奶優後造成一死一傷;2,可口可樂自證清白;3,全國各地出現對美汁源果粒奶優進行下架處理的現象;4,可口可樂“美汁源”案確認為投毒。

引起媒體強烈關注的原因在於可口可樂作為跨國企業強大的影響力;美汁源果粒奶優的市場佔有率高;造成一死一傷,是嚴重的刑事案件;可口可樂時隔兩年再陷“中毒門”。

可口可樂公司輿論應對分析

美汁源品牌是可口可樂的龍頭品牌,擁有很大的市場影響力。各地在事件發生後,相繼下架美汁源産品,對可口可樂的損失可想而知。消費者在事件發生之後,表示在購買時,將更加謹慎,對可口可樂公司的品牌造成影響,因此可口可樂公司在事發六天的時間裏三次發表聲明證明清白。

11月30日,可口可樂(吉林)飲料有限公司在騰訊微網志發聲明稱該公司已立即進行嚴格自查,對同批次留樣産品進行檢測,未發現任何異常,所有産品安全合格。

可口可樂12月2日發表聲明,強調長春中毒事件與公司産品本身的品質無關,該公司已決定將吉林省內的相關産品臨時性下架保存。

可口可樂公司12月5日向媒體出示了國家食品品質監督檢驗中心的檢驗報告。報告顯示,與吉林事件相關的兩個批次的留樣産品抽樣檢測結果為所有指標合格。

三次聲明中,可口可樂都強調自己的産品品質沒有問題,而從聲明中的檢驗報告可以看出中毒門事件與可口可樂美汁源産品品質無關。

此次的危機公關中,可口可樂公司的表現成熟老練,體現出了跨國企業應有的危機管理水準。“美汁源”中毒事件後,可口可樂公司做到了:

1,反應迅速,並與媒體和公眾進行有效溝通。事件發生後,及時利用微網志發佈自查結果。

2,態度誠懇,承擔責任。可口可樂公司決定對相關産品進行臨時性下架保存,表現出對消費者安全負責任的態度。

3,權威認證。除了進行自查,可口可樂公司更出示了國家國家食品品質監督檢驗中心的檢驗報告,權威機構的認證報告比公司的多次聲明更有效。

輿情點評

相比之前“強生致癌門”的失敗公關,可口可樂公司的危機應對更加成熟,更加系統。

從中毒事件本身來看,快銷飲品非常注重産品形象,專家也表示在産品中添加殺蟲劑的行為基本排除。反而是因為可口可樂公司世界五百強的名號把輿論視線吸引到“美汁源”上。危機會隨著案件偵破而自動消除,因此,可口可樂配合調查,主動檢測和溝通,是安全度過危機最好的方式。

由於此次“美汁源中毒門”與之前的“雪碧汞中毒”案類似,因此可口可樂公司在處理上有可借鑒之處。而能在春節銷售旺季到來之前處理好此事,將影響降到最小,也是可口可樂公司熱切期盼的。

觀點中國輿情編輯 張林

美汁源中毒門
紅網:可樂“中毒門”豈可容企業自查自糾
人民網:誰把可口可樂嬌慣成了可口可毒
湖南線上:美汁源投毒事件三重門折射什麼
中國廣播網:可口可樂反應慢誠意不夠
范志紅_原創營養資訊: 前幾天還有人問我,是否最近果汁都不能喝了,水果都不能吃了,怕被農藥毒死...我説這和農民無關,和企業也無關。非正常事件。即便用了早被禁止的高毒農藥,也絕對到不了這種濃度。所以,水果照吃不誤。
偶錯孓丿寳貝丶: 其實如果真的是投毒,那麼會有大範圍會中毒,僅僅兩三人中毒,肯定是在瓶內投毒。所以我一早認定不是廠家或品牌或行為導致。
Sue俞萍: 做為暢銷的大眾品牌,一直壓力很大。建議下次類似事件,未查明的時候,是不是可以不要這麼強調和品牌的聯繫呢?
蒙蔽世人眼睛: 不是替可口可樂説話,如果連這樣的世界100強企業的飲料都不能喝的話,那估計這個市場上其他飲料聞一下都要挂掉了。
家居環山: 不僅僅是美汁源,其他經過加工的飲料都有類似的問題!想想看,如果不是生産技術及保存的問題,他們為什麼要加這些有毒的東西?做企業無非是要賺錢,下毒不是他們的目的。所以,其他加工的飲料,不管他廣告做得如何天花亂墜,大家都不要相信,加工過的東西,總比沒加工過的差!至少,加工中會損失部分營養。
香道沫米琪: 還好從來都不喝這些飲料,中國的食品現在越來越讓人慎得慌QS標誌簡直就是個笑話。
張聰: 事件過去了,信譽全沒了:無論是什麼結果,都影響了可樂的名譽。可口可樂被證實是清白時,誰來剔除百姓心中的陰影?誰來為可口可樂受損的名譽買單!
論見
第十三期
雷人地方網站
缺位的官民互動
第十二期
羅永浩砸冰箱
自媒體時代維權
第十一期
擦鞋門
雙輸的警民遭遇戰
第十期
強生致癌門
強生“因何而生”
中國網觀點中國出品 | 責任編輯:張林 |電話:010-88828215 | 電子郵件:zhangl@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