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達費死了!這個消息並不讓人感到意外,因為他早已經走入窮途末路,狂人生命的終結是遲早的事,自不必計較早晚。42年前,身為革命者還是一名青年軍官的格達費,推翻了當時的王朝統治,而42年後的今天,他自己的強權統治也最終被憤怒的民眾推翻。所謂命運,浮沉進退,終見末路茫茫。狂人的末日能否換來另一個黎明的到來呢?
格達費的政治生命早已完結
    他的官員拋棄了他:早在示威開始之初,大使、部長們就紛紛遠離,如今新政府裏的許多要人,去年此時還是他兒子賽義夫“新班子”的要員;他的軍隊分崩離析,只能靠“阿拉伯軍團”和部族子弟兵咬牙硬撐;他的民眾未必喜歡至今還未正式成立的新政府,但對他早已厭倦,不久前,不知躲藏何處的他,還通過電視錄影呼籲利比亞民眾“走到大街上去”,用示威抗議來反抗新政府,可響應號召的,不過寥寥數十人而已——當然可以歸咎於新政府的彈壓,可“利比亞之春”初起時,他不也彈壓了麼?走上街頭的又有多少人?【詳細
格達費其實是死於“自殺”

    格達費到底是怎麼死的,一時間撲朔迷離,眾説紛紜。關於格達費之死的細節,不管過渡委怎麼説,北約怎麼説,恐怕難有定論,只會成為永久之謎。其實,從利比亞國內衝突爆發一開始,格達費的政治前途就沒有多大的懸念。高官一個接一個倒戈易幟;軍隊分崩離析;精銳部隊銷聲匿跡;首都防衛不堪一擊、一夜失守;錄音講話中故弄玄虛,黔驢技窮,想鹹魚翻身,妻兒老小都跑到國外去了,還指望有民眾為他兩肋插刀。政治人物所做的一切,就是他命運最詳細的路標。因此説,格達費就是死於“自殺”。【詳細

當“主角”們開始謝幕

    格達費死了,戰爭結束了,格達費時代則早在的黎波裏陷落、甚至1973號決議通過時,便已經“腦死亡”,作為這場戰爭主角的格達費,則不情願也得情願地謝幕了。紛紛謝幕的主角遠不止格達費一個。
    如今美國經濟欲振乏力,歐債危機焦頭爛額,兩位“格達費之戰”的急先鋒:卡梅倫和薩科奇,前者必須應對抗議緊縮的示威者,後者則被內憂外患折騰得連和格達費之死同一天出世的女兒都無暇陪伴。四季度是峰會頻繁的季節,歐盟和G20峰會將次第召開,格達費的謝幕給了這些“二路主角”一個光榮謝幕的大好時機:自家煩心事不少,該為自己多操點心了。
    “後格達費時代”的利比亞舞臺,主角只能是不分部族、不分階層、不分信仰的利比亞人民,格達費、外國人,或其他什麼“強勢人物”,都不能再搶戲,國際社會也應努力尊重、保護和扶持利比亞人民的“登臺權”,畢竟,從殖民地列強三分利比亞到北非戰爭,從伊德里斯王朝到格達費烏托邦,他們被“搶戲”的無奈,早已太多太多。【詳細

“蓋棺”恐難“論定”
    評價一個歷史人物,要將其放在特定歷史背景下,看這些人物比他們的前人有了哪些進步,而不能簡單地用現在的標準去衡量歷史人物,一味指責他們的缺點、弱點和錯誤。
    只要不帶偏見地看問題就得承認,格達費領導這大約六百萬人口的國家不僅擺脫了貧困,而且成為非洲最富裕的國家。當年正是格達費率先發起石油國有化運動,才使過去長期被西方攫取的鉅額石油財富,真正流回本國政府和人民手中。也正是在這一時期,西方軍事基地被徹底趕出利比亞。可以説,沒有格達費,利比亞政治經濟就無法擺脫歐美列強的控制。
    在薩達姆被推翻數年後,由於伊拉克安全局勢動蕩、教派衝突不斷、高失業等一系列問題日趨突出,不少民眾開始懷念薩達姆時代。在埃及,儘管穆巴拉克剛被推翻不久,但一些民眾因失業、貧困、通貨膨脹等問題依然如故,甚至日趨加劇,因此也開始懷念起穆巴拉克時代。相信在利比亞,隨著時間推移,民眾對格達費的評價也會更加客觀公正。【詳細

    一個象徵式人物,從此不復存在了。對於格達費之死,利比亞當局稱這是暴政與獨裁的終結;奧巴馬説,格達費之死終結了利比亞人的長期痛苦;卡梅倫説,今天應被用來紀念所有格達費政權的受害者。但格達費的死對於各方來説真的是一場萬事大吉的勝利嗎?殺死一個格達費容易,但是要建設一個新的利比亞則要困難的多。

中國網觀點中國出品 | 責任編輯:接家東 | 聯繫方式:010—88828220 | 電子郵件:jiejd@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 對外服務:訪談 直播 廣告 展會 無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