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觀改變中國
    美女、豪車、炫富,這是很多勵志劇的大結局,但這一次它成為了導火索。郭美玲,微網志昵稱“郭美美baby”。她以“中國紅十字會商業總經理”的身份公然炫富,引起軒然大波。郭美美事件,由最初的一個無知少女炫富的偶像劇,逐漸演變成一個牽扯人物眾多,情節日趨複雜的鴻篇巨制。期間,二代炫富、青春勵志、藝人炒作、官員包養、慈善黑幕、千里追蹤、幡然悔悟等情節接連上演,越來越多的利益相關者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也紛紛中槍。至今,事件在不斷的披露——辟謠——再披露——再辟謠的過程中層層深入。這一切,都緣於人肉搜索。
 

要真相不要隱私

郭美美

首都機場,被圍觀的郭美美
    在郭美美事件中,從瑪莎拉蒂的車主,到贈送手機的好友,從郭美美的成長史,到她的暴富經過,這一切都在大眾的集體力量面前,無所遁形。而針對郭美美進行人肉索索的高潮點則是:其航班行程在微網志上被披露,她在抵達北京首都機場時,遭圍追採訪。此時,人肉搜素終於從網路轉移至現實中,在被問到“有沒有對你的生活造成什麼影響?”時,郭美美回應:“你們現在對我造成很大影響!”

    至此,本次由尋找“一夕暴富”與“慈善黑幕”之間關係而啟動的人肉搜索,開始陷入“監督公權”與“侵犯私權”的相互博弈的境地。這一爭議出現的背景,一方面是人肉搜索中包含了大量的虛假資訊與惡意炒作,在未能核實挖掘出的有關結果之前,形形色色的資訊稀釋甚至影響了對真相的進一步挖掘。而另一方面,則是部分媒體人,也成為了人肉搜索引擎中的一份子。這引發了部分網民對人肉搜索為獲取資訊而不擇手段、媒體人為跟蹤線索而罔顧媒介倫理的擔憂。

    @何鎮飚(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副教授,傳播學博士,碩士生導師):因為郭美美“可能和紅十字”有關,但是我們又沒有確鑿的證據。如果我們用媒體把她審判一頓,圍追堵截,拼湊出所謂證據,就是正義?錯,就是媒介暴力。

    @王小山(磨鐵圖書有限公司創新空間總經理,前榕樹下總編):你們終究是錯的,惡的枝幹永遠長不出善的花朵。人肉搜索是網際網路最壞的發明。

    @仝宗錦(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北大法學博士,哈佛法學碩士):不少朋友對網路搜索引發的對隱私權可能的侵害表示擔憂,不過仍須重視言論自由價值。在事關公眾人物,公共利益等問題上,後者價值尤其值得強調。而在各種制度性監督機制匱乏的當下中國,以普通民眾為主力,以網際網路技術為手段的種種言説更具有特殊意義。

    @劉春(搜狐公司副總裁、搜狐視頻首席運營官):大家不是不放過一個炫富的小姑娘,而是正針對她背後那些利用慈善機構牟取不當暴利的商業組織,針對不透明不規範的慈善機構與慈善行為……是時候站出來厘清事實公佈賬目告以清白了,是時候清理門戶規範程式建立一個透明公正的綠色慈善了。

    @cctv-鄧蕾(央視新聞頻道-新聞紀實副製片人):當年,導致尼克松辭職的水門醜聞,最初源於民主黨總部一位員工偶然回頭看了一眼辦公室。而震驚世界的鹽湖城冬奧會賄選醜聞,最初則曝光於時任奧申委主席威爾奇收到的一條短訊———一切大事件的導火索,幾乎都來自細節與個體。因此,郭美美從來都不是主人公,她只是一起深度公眾事件的源頭和切入點。

    以上爭議,也是人肉搜索誕生至今,在屢屢伸張正義卻又多次誤傷無辜之後,依然糾纏不清的一個問題。 

代表民意的監督

    大多數資訊,都可以從公開渠道獲取,但目前機器搜索引擎無法完全實現語義搜索,搜索結果匹配成程度有限,而網際網路上也存在著搜索引擎欲入無門的暗網,更別提現實世界中海量的資訊仍然與網隔絕。這時人肉搜索出現了。它是由人工參與解答而非搜索引擎通過機器自動演算法獲得結果的搜索機制。它的優勢就在於搜索結果的智慧程度高、資訊渠道廣、影響範圍大、輿論引導強。[詳細]

    網路輿論成為了民意的代表中國社會正處於轉型期,社會階層多元化,利益訴求各不相同。人們傳統的價值觀念、道德感等意識遭遇強大物質力量的衝擊,社會信仰等精神內核不再統一,而是分散開來,甚至出現淪落的狀態。相反,網民在“人肉搜索”的行為中表現出了強大的道德感和正義感。網民中的“輿論領袖”發出帶有正義感、道德感的帖子,將處在發軔階段,呈現零碎、分散和碎片化等特徵的網路言論引導到一個大家似乎都能接受的方向,這個方向正是大眾心理所期待的、所要補償的——社會的倫理、道德方向。可以説,“人肉搜索”在當前環境下以某種戲謔的方式滿足了人們缺失的心理需求和道德需求。[詳細]

    傳統媒介的“沉默”給網路言論提供了空間。在傳統媒體不願或不便涉入的一些領域裏,“人肉搜索”很好地代其行使了輿論傳播功能。隨著對網路輿情的逐漸重視,傳統媒體也主動和“人肉搜索”進行“配合”,甚至網上網下“互設議程”。[詳細]

    通過以上分析,不難發現天時、地利、人和促成了“人肉搜索”成為現今中國,尤其是網路上數量眾多的網民的“民意代表”。“人肉搜索”不僅與言論自由有關,更與監督渠道不暢有關。借助網路社區集合廣大網民的力量,追查某些事情或人物的真相與隱私,並把這些細節曝光。“人肉搜索”一定意義上推動了監督體系的完善,但是當“人肉搜索”取得一次次成功時,我們在歡呼民意得到尊重、民主得以體現時,更需要進一步去審慎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人肉搜索”意味著社會取得了突飛猛進的民主進步呢,還是網民炫耀式的“自戀”式錶現?是社會邁入了快速民主化的進程,抑或僅僅只是個歷史變動過程中象徵性的符號? 

警惕多數人暴政

    把關人缺失。“把關人”理論最早是在1947年由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傳播學奠基人之一的庫爾特•盧因提出的,他認為:“在群體傳播過程中,存在著一些把關人,只有符合群體規範或把關人價值標準的資訊內容才能進入傳播的渠道。”傳統媒介的資訊經過記者、編輯層層把關,呈現在受眾面前時,顯得相對理性。而網路傳播中的論壇、部落格等原創資訊更趨感性,屬於網民的自然流露,“傳受合一”使得傳播權力被分化,網路媒體的把關力量大打折扣。[詳細]

    在郭美美事件以及其他人肉搜索案例中,誰來為虛假資訊負責,就成為一個法不責眾的難題,沉默著、傳播著、圍觀著的大多數,對轉發的興趣遠遠高於辟謠。

    沉默的螺旋依然有效德國女社會學家伊麗莎白•諾爾•諾依曼從社會心理學角度,對輿論與大眾傳播的關係進行了研究,提出了“沉默的螺旋”理論假説。其由以下三個命題構成:第一,認為社會使背離社會的個人産生孤獨感。第二,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見的增勢。第三,大眾傳播通過營造“意見環境”來影響和制約輿論。根據諾依曼的觀點,輿論的形成不是社會公眾“理性討論”的結果,而是“意見環境”的壓力作用於人們懼怕孤立的心理,強制人們對“優勢意見”採取趨同行為這一非合理過程的産物。[詳細]

    在網路媒體“沉默的螺旋”現象中,受諸多因素的影響,群體壓力依然存在,受眾害怕孤立的恐懼感依然會有,從眾心理也依舊存在,如果看到一種觀點在網上受歡迎呼聲高,它勢必會有越來越多的支援者,從某種程度上講,網路時代下的“公眾意見”形成要比以往任何時候的傳播速度還要快還要廣。在“人肉搜索”案例中,如果虛假資訊沒有得到快速的澄清,那麼基於虛假資訊之上的論斷和立場會迅速的佔據輿論的制高點,並且壓制那些理性的聲音。由此而産生的輿論,會引導事件向不可知的方向發展。

    共景監獄的誕生。“全景監獄”是法國哲學家福柯對人類社會控制的方式的一個比喻。福柯發現,在傳統社會,社會管理者主要是通過資訊不對稱的方式來實現成本更低、效率很高的社會治理的。這種控制形式恰如古羅馬人發明的一種金字塔式的監獄:犯人被監禁在不同的牢房中,獄卒則處於最高一層牢房頂端的監視室內,他可以看到所有犯人,而犯人們卻看不到他,並且犯人們彼此之間也缺少有效溝通和傳遞資訊的渠道。在這種情況下,無論管理者是否到位或者缺位,犯人們都假定它的存在,因而不得不接受外在控制,同時也自覺地規罰自己。[詳細]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喻國明教授由此提出“共景監獄”的概念。“共景監獄”是一種圍觀結構,是眾人對個體展開的凝視和控制。他們之間資訊的分配已經比較對稱了,管理者在資訊資源把控方面的優勢已經不復存在,試圖通過資訊的不對稱所實現的社會管理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機。[詳細]

    在這種情況下,不僅管理者,每個人,都可能面臨集體凝視和挑戰的壓力:集體佔據數量優勢,個人則寡不敵眾;道德優勢,善良、同情、公正“天然地”是大眾的特質;新資訊傳播技術帶來的諸如匿名、暗示、傳染等適合“起鬨嫁秧”的集合心理機制……在這種情況下,大聲疾呼被視為託辭辯解,沉默無語被認定俯首認罪。每個人都可能是多數人暴政的潛在受害者。

媒體歸媒體

    “人肉搜索”毫無疑問在某種程度上增強了民眾的公共話語能力,但“人肉搜索”的功效目前有被過分誇大之虞。它更多地表現為一種“偶發機制”。成功的案例其實是非常少的。這對全社會公民意識的提高到底起到了多少作用?社會的民主系統是需要法律、政治等一整套異常龐大而複雜的機制來維持的,需要漫長的體制建設來維護其發展,民主的真正進步是需要民族和國家整體的“公民意識”不斷提高的。自發性的“人肉搜索”顯然無法擔當此任。[詳細]

    但是,人肉搜索,畢竟象徵著民意、自由、平等話語權的追求與真善美的訴求。“人肉搜索”作為一種搜索手段,關鍵在於人們如何利用它,使網路搜索能真正成為受眾資訊交流、互助互惠的有效工具。

    人肉搜索是一種生産力武漢大學瀋陽教授認為,在當前中國社會迅速發展的歷史進程中,權富階層的資訊公開對於社會進步是有意義的。“人肉搜索”可以在社會交流過程中節省大量調查成本。人肉搜索也是一種全民娛樂式的搜索活動,是網友獨特的一種參與性娛樂方式。要在鼓勵公民自由發表言論和防止謠言上取平衡策略。網際網路和微網志是現實的鏡像,關鍵還是要把現實的事情做好。圍繞網際網路中反映出的問題,抓大放小,一件件處理好。[詳細]

    網友與媒體可以各司其職。鳳凰衛視記者閭丘露薇認為,記者從茫茫的資訊裏面,善於發現有新聞價值的東西,網路的出現,擴大了媒體的線索來源。網友們,因為有了網路,則改變了以往口口相傳的效果,因為人多力量大,總是有網友可以快速的發現問題的癥結。網友可以不辨真假的進行傳播,媒體則應當為自己的每一篇報道負責。至於網民披露私人資訊,是個人打擊報復,還是為了揭示公權力的腐敗,法律應該區別對待。

 

相關閱讀
人肉搜索的私域和公域
    從輿論監督到侵犯隱私,再到網路暴力,在人肉搜索的推動下,可能只有一步之遙。而要避免侵犯隱私和網路暴力,唯有在第一步輿論監督時,就做到規範。
 
調 查
    針對郭美美“一夕暴富”與“慈善黑幕”之間的關係而啟動的人肉搜索,陷入了“監督公權”與“侵犯私權”的爭議。你如何看待針對郭美美的人肉搜索行動?
觀點中國
 
往期回顧

挪威之殤,右翼之禍

鄧文迪:名利場上的彪悍女子

臨時工是誰的替罪羊

默多克的救贖

傷不起的坍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