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賓其人

楊德山

    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中共黨史黨建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領域:中國政黨學説研究、當代中國政治研究。 [進入人物庫]

精彩瞬間

  • 群眾路線的工作方法應不斷創新
  • 以整風精神推進黨的作風建設
  • 標題圖片

輿論坐標

以論對策

群眾路線的工作方法應不斷創新

    社會人口的分化分層遠遠超過了我們黨改革開放初期的預想,這應該是值得高興的事情,但也給我們的幹部堅持群眾路線出了難題。按理,社會生活的變化要求我們黨的幹部能夠繼續堅持黨的優良傳統,及時調整堅持群眾路線的方式方法,但大多數幹部做不到。因此要讓全黨警覺起來,並形成長效化、常態化機制,則是一項迫在眉睫的工作。 [詳細]

以整風精神推進黨的作風建設

    我們黨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群眾路線是其立黨之本,我們黨堅持群眾路線也是對近代中國仁人志士探索救國救民道路中堅持群眾路線——相信上層、中層的反思和抉擇。群眾所以路線在黨的建設和黨的事業中的巨大作用,必須以“整風”精神解決特定時期的突出問題,並建立常態化、長效機制。 [詳細]

群眾路線的制度性建設迫在眉睫

    目前,1960S,1970S的幹部已經成為幹部隊伍的主力。但他們大多是恢復高考制度及在“四化”幹部方針指引下培養起來的。這些幹部與基層群眾的感情、對基層社會的了解,比起前幾代則相差甚遠,尤其是不能和1950S出身而經歷過上山下鄉的現省部級以上幹部對基層社會的了解相比。他們當中有些人對基層群眾還缺乏起碼的人情、人文關懷,這于我們黨的立黨宗旨,作風建設要求格格不入。 [詳細]

文字直播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19日召開會議,決定從今年下半年開始,用一年左右時間,在全黨自上而下分批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央政治局帶頭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習近平指出,教育實踐活動要著眼于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以“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為總要求。習近平還強調,這次教育實踐活動的主要任務聚焦到作風建設上,集中解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這“四風”問題。

開展此次群眾路線的教育實踐活動的背景是怎樣的?群眾路線的重大作用體現在哪?黨的作風建設又該如何改進?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中共黨史黨建教研室主任楊德山教授在接受中國網記者採訪時作了具體分析。

中國網:當下,群眾路線的教育實踐活動的主要任務為什麼會聚焦到“四風”問題上?

楊德山:十八大報告講黨的建設問題時,突出要解決八個方面的問題。其中第二個問題中就提出要在全黨進行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我認為群眾路線在當下涉及三個方面的具體問題:

一是它的主體,幹部。目前,幹部隊伍存在一個巨大的問題是,1960S,1970S的幹部已經成為幹部隊伍的主力。但他們大多是恢復高考制度及在“四化”幹部方針指引下培養起來的。就其知識面,書本知識而言,特別是西方現代管理知識的了解來説,遠遠超過了前幾代。但是,這些幹部與基層群眾的感情、對基層社會的了解,比起前幾代則相差甚遠,尤其是不能和1950S出身而經歷過上山下鄉的現省部級以上幹部對基層社會的了解相比。他們當中有些人對基層群眾還缺乏起碼的人情、人文關懷,這于我們黨的立黨宗旨,作風建設要求格格不入。

二是它的客體,群眾。今天的群眾,已經不是毛主席那時代以體力勞動者為主體(工人、貧下中農、革命軍人)群眾。也不是1980S的“兩個階級,一個階層”。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全面推開之後,1999年,我們黨就公開確認中國社會進入“多樣化”時代;2001年,確認“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勞動者”的政治地位。截至今日,社會人口的分化分層遠遠超過了我們黨改革開放初期的預想,這應該是值得高興的事情,但也給我們的幹部堅持群眾路線出了難題。

三是主客體,即黨群幹群關係。按理,社會生活的變化要求我們黨的幹部能夠繼續堅持黨的優良傳統,及時調整堅持群眾路線的方式方法,但大多數幹部做不到。我們黨整體雖一直強調,但多年來並無具體措施。最近幾年,中央和地方都作了一些探索,有些是很有意義的——比如中央地方幹部交流,加大村官培養力度,等等。但能讓全黨警覺起來,並形成長效化、常態化機制,則是一項迫在眉睫的工作。

這是我認為的目前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直接原因。

中國網:我們的群眾路線,曾經在戰爭時期,建國初期都發揮過重大作用,為什麼如此強調群眾路線?

楊德山:我們黨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群眾路線是其立黨之本。從二大開始,我們黨就強調黨和黨的工作群眾性特徵。1943年,毛澤東從領導方法層面詳解“群眾路線”含義。1945年,毛澤東從黨的特性和作風建設要求提出了“密切聯繫群眾”的觀點。劉少奇也解釋了黨的群眾觀念和群眾路線的內涵。1956年,鄧小平對執政黨的群眾路線要求作了新的闡釋。1981年的《決議》總結歷史經驗教訓,從更深層次説明瞭群眾路線在中共政治理念中的重要地位。十三大修改黨章,提出了五句話的概括,即“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到,群眾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直至今日,一直沿用。這些説明瞭群眾路線在黨的建設和黨的事業中的巨大作用。

當然,我們黨堅持群眾路線也是對近代中國仁人志士探索救國救民道路中堅持群眾路線——相信上層、中層的反思和抉擇。

中國網:習近平強調“整風活動要重在制度機制建設上下功夫”。改進作風問題,從根本上講要靠什麼?又如何下功夫?

楊德山:當然靠制度。

我們黨的作風建設方式至今可以説經歷了四個階段:一是土地革命時期從蘇俄學來的暴力手段,即“無情打擊,殘酷迫害”;二是延安時期的“團結---批評---團結”,弄清思想、團結同志、解決問題方式;三是以延安方式為主,但在階級鬥爭擴大化時代,不自覺地將土地革命時代的手段極端化;四是從新時期之後提出的制度化方式,從1978年至1997年以此為主;五是將制度化建設貫徹始終,但用整風方式解決特定時期的突出問題,並在解決的過程中完善制度。所以這次提出以“整風”精神進行,並建立常態化、長效機制,就是第五種方式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