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共建“一帶一路”國際科技合作行動方案

發佈時間: 2017-05-11 10:59:36 | 來源: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 | 作者: 中科院 | 責任編輯: 張昊

關鍵詞: 中科院,一帶一路,國際科技合作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我國政府倡導的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簡稱“一帶一路”)的宏大構想,秉持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理念,旨在全方位推進務實合作,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它不僅承載著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也連接著絲綢之路沿途各國發展繁榮的夢想。

2015 年 3月28日,經國務院授權國家發改委等三部委聯合發佈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 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正式啟動了“一帶一路”的進程,正在開創我國全方位對外開放的新格局;同時,以互聯互通為主要內容,以共同發展為目標的“一帶一路”建設,為沿線國家(地區)優勢互補、開放發展開闢了新路徑。提出這一倡議,將會極大地促進沿線國家(地區)科學技術的發展,也為廣泛開展國際科技合作打開了機遇之窗。中國科學院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面向科技創新需求、産業結構調整、擴大國家戰略發展空間,充分發揮中國科學院國際科技合作優勢,為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提供科技保障和支撐服務,同時帶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創新能力建設,提高沿線國家科技水準,為“一帶一路”倡議注入科技內涵,是中國科學院廣大科技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實踐中國科學院“改革創新、服務國家、造福人民”宗旨的根本途徑。為了配合“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做好科技為新絲路建設服務的這篇大文章,中國科學院于 2016 年初啟動實施《中國科學院“一帶一路”國際科技合作行動計劃》。

國際科技合作對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戰略意義與獨特功能

“一帶一路”大多數沿線國家(地區)尚處在工業化初期階段,面臨著眾多的經濟、社會、環境等發展問題。中國與這些國家(地區)産業結構不同,互補性強,具有攜手共建“一帶一路”的一致需求。從科技合作入手,組織“一帶一路”有關國家(地區)共同研究解決其發展中的重大挑戰和問題,無疑將得到“一帶一路”國家的廣泛支援與高度認同,並將從戰略層面助推共建“一帶一路”的願景與行動。

在共建“一帶一路”與實現“五通”(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的過程中,以科技合作為先導,以提質增效為目標,有利於樹立起中國科學院倡導科技領先、重視産能合作、強調義利兼顧、堅持共同發展的正面形象,最終有效實現我國優質産能的向外投放和科技成果的轉換,並促進沿線國家(地區)新興市場的快速發展,進而推動其經濟社會的全面進步。

“一帶一路”建設高度重視並倡導生態文明理念,主張共建綠色絲綢之路。對此,科技界擔負著重要職責。在生態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和應對氣候變化等方面,組織“一帶一路”國家(地區)共同開展科學研究,維護生態安全,保護和建設沿線的綠色屏障,將極大地增信釋疑,在發展與保護問題上取得共識,助力“一帶一路”建設。

通過科技合作與科學人才培養與培訓,在“一帶一路”有關國家(地區)的知識界、科學界培養一批“知華、親華和愛華”的青年骨幹人才和高層人才,通過知識界和科學界的有效溝通帶動起各階層、全社會的“民心相通”,為共建“一帶一路”夯實民意基礎。

綜上所述,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和明確科技在實施“一帶一路”倡議中的引領、支撐、服務作用,以提高加強國際科技合作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1   2   3   4   5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