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圖 片> 新聞欄目

【圖片故事】肖穎彬:閃耀在手術刀上的“信仰之光”

發佈時間: 2014-07-08 16:39:24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鄭亮  |  責任編輯: 鄭亮
直接點擊圖片或者使用鍵盤'←' '→'鍵翻頁

【圖片故事】肖穎彬:閃耀在手術刀上的“信仰之光”

肖穎彬在門診為患者進行檢查。

    為了不讓患者增加負擔,他沒有收過一個紅包,甚至要求科室連錦旗也不能收,他説——“收一面錦旗,可能就會讓患者餓幾天肚子;收一個紅包,就會毀壞一次黨的形象。”

“不受塵埃半點侵、全心全意為病人”是肖穎彬從醫以來始終恪守的行醫理念。作為一名人民軍醫、一名科室主任,肖穎彬認為帶頭和帶動醫護人員經受住利益的考驗,還患者一個純凈的就醫環境,是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患者們已經飽受病痛的折磨,做為人民軍醫,我們怎能忍心讓他們的情感和家庭、經濟再受傷害呢?”肖穎彬告誡大家説,“每收一個紅包,就會毀壞一次黨的形象。”

從醫35年,肖穎彬沒收過一個紅包,而且要求科室連錦旗也不能收。

肖穎彬剛當主任不久的一天,他正準備下門診,一個老人怯怯地來到面前,希望給他的小孫子看病,但沒有挂上號。肖穎彬顧不上饑腸轆轆,認真地為小男孩做了檢查,確診孩子需要手術後,安排爺孫倆住進了病房。在病房中,肖穎彬了解到孩子的父母為了給他治病,雙雙離開家打工,勉強湊夠了醫療費,為了節省開支,讓孩子的爺爺帶到醫院。查房時肖穎彬看到老人和孩子吃的是醬油拌米飯,但老人還悄悄塞給肖穎彬200元紅包為了讓老人“放心”,肖穎彬先收下紅包,等手術後把紅包還給了老人,還從家裏拿了些雞蛋給孩子增加營養,科裏同事們也給他們送來了自家的飯菜。孩子要出院時,老人瞞著醫護人員,用回家的車票錢訂做了一面錦旗,老人感激地説:“你們治好了小孫子的病,又對我們這麼好,我不知道該如何感謝你們,心裏過意不去啊。”肖穎彬和支部成員開會商量,科室出錢“買”這面錦旗,他自己給老人和孩子買了回家的車票。

這件事給了肖穎彬很大的觸動。他跟科室人員講:“一個錦旗,少説也要一、兩百塊,這些錢可能就是好多貧困患者幾天的飯錢。他們當中好多人經常吃的就是饅頭鹹菜,還要省下錢來給我們醫生護士送錦旗,我們收得下去嗎?我們收一面錦旗,可能就會讓患者餓幾天肚子啊!”從此,心外科把“不準接受病人送的錦旗、牌匾”也作為硬性規定,連同不準收受紅包等規定,納入住院患者宣教的講座中,讓患者和家屬了解心外科的規矩。記者在心外科發放的患者宣教手冊上看到,首頁就寫著:入院須知第一條,不得以任何形式、任何理由、任何藉口向科室醫護人員贈送禮物、錦旗、紅包等。

2011年9月20日上午,患者劉雲波的姨父,從西安緊急趕到重慶探望。顧慮到自己一家是外地人,其姨父到達醫院的第一句話就是讓劉雲波的妻子給醫生送紅包,擔心不會安排好醫生做手術。當楊友誼告訴他,劉雲波已經進了手術室,而且是由科室主任、著名心外科專家肖穎彬教授主刀時,其姨父和其他親友均感到驚訝和懷疑。6個小時後,手術圓滿成功。

來探望劉雲波的一個朋友告訴他們,自己一家有3口人在這裡做過手術,這裡真不收紅包。和劉雲波同一天手術、同樣由肖主任主刀的患者魏良福的愛人也深有同感,她説,他們住進來時,她在重慶工作的幾個學生還專門叮囑他們,這裡不收紅包,如果去送了,會被認為是對這些醫生的不尊重,而在聽了患者宣教講座後,他們徹底踏實了,安安心心地聽從科室安排,入院第3天就做了手術。此時,幾天來的所見所聞,讓劉雲波的姨父感慨萬千,他發自內心地説:“從肖主任和這裡的醫護人員身上,我真的感覺到一種不一樣的境界,在這裡,肖主任和醫生護士們就是我們最大的關係、就是我們最親的熟人。”

一直以來,肖穎彬帶領科室人員堅持做“適度檢查”,開“透明處方”,動“陽光手術”。公示每台手術的時間安排、主刀醫生和責任護士;在確保療效的前提下,不用高檔藥、過量藥。他常講:“聽診器裏有良心,手術刀下含真情,處方權裏見真情。”

鄧繼堯是來自四川雅安的一名70多歲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患者,在某醫院兩次住院,因病情嚴重,醫生判定手術太大,讓患者回家保守治療,這無異於給老人下了“死亡判決書”啊。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家屬於2008年12月將其送到新橋醫院心外科。肖穎彬接診後,決定為老人實施二尖瓣置換、三尖瓣修復及冠狀動脈搭橋手術。老人的兒子鄧力説:聽説父親有救的消息,我們又高興又擔心,我們在這裡一個熟人都沒有,不知道醫生會不會盡力?需不需要送紅包?是不是會做很多重復檢查?等等。最後事實證明,我們的擔心完全是多餘的,凡是父親此前住院做過的檢查一律沒有重復做此前住院時聽説費用要20萬,沒想到最後在這裡出院結賬時,只花了12萬。出院時,全家人不知如何感謝,鄧力就寫了封感謝信放到網上,他在信中真誠地寫道:“第三軍醫大學新橋醫院的醫生無愧於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這一崇高而又神聖的稱號……他們給了我爸爸第二次生命,我們家屬無以為報,只能在今後懷著對軍隊、軍人的感恩之情加倍努力工作。”

新疆某邊防倉庫一名士官的兒子成功手術後,這名士官試圖用各種方法表達謝意,送的紅包被退回,買的水果被提了回來,定好的飯局沒有一個人參加,後來聽説連錦旗也不收。看著孩子在醫生護士的精心呵護下一天天恢復健康,他開始用一種特殊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敬意,把在心外科的所見所聞寫成27封4萬多字的“日記式感謝信”。他説,要把這個日記作為孩子18歲的生日禮物,鼓勵兒子報考第三軍醫大學,當一名像肖穎彬這樣的人民軍醫。

對藥品管控,一個數據最具説服力,這麼多年來,科室藥品收入佔毛收入比例一直控制在18%以內,遠低於國家衛計委對三甲醫院要求的43%的標準。這正是肖穎彬長期嚴密管控的結果。為了減少患者及家庭的負擔,肖穎彬每次查房,手上都會比別人多一樣東西,那是經過科室篩選的6-7種價格相對低廉、副作用較小、療效比較好的常規用藥清單,藥品的規範用量、不良反應、禁忌等都寫得清清楚楚。肖穎彬就對照這張清單,查看患者的用藥情況,如果發現有患者所用藥品不在清單上或者用量超過了規定,其主管醫生就必須説明情況

肖穎彬千方百計為患者著想,贏得了群眾的信賴與愛戴。科室設了一塊“意見墻”,讓患者提意見。如今“意見墻”卻成了“感謝墻”,上面貼滿了感謝信,有手寫的,有列印的,都寫著患者或家屬的名字

肖穎彬正是這樣帶領他的團隊,用仁心大愛在當下飽受質疑的醫患關係中架起一座黨和人民血肉聯繫的“心”橋。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頁  


跳轉到

 

/ 16
 
 
 

熱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