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0日,肖穎彬接受中國網專訪。
為了給病痛中的患者以慰藉,他總是感同身受,堅持視病人如親人,他説——“我們不僅要救治人心,更要溫暖人心”
肖穎彬説,心臟是人體的“發動機”,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如果一個人的“心”壞了,不管是生理上的、還是心理上的,都非常可怕,因此,作為一名心外科醫生,他説:“我們不僅要救治好人心,還要挽救人心、溫暖人心。人民軍醫代表著黨的形象,我們對患者多一份真誠,他們就對黨多一份信任。”
今年6月10日,記者在心外科見到了第三次從死神手裏逃過一劫的盲女唐乾。這個今年32歲的女孩,剛剛接受了第三次手術,不是病床上方懸挂下來的多個輸液管的晃動,幾乎看不到縮在被子裏的她。唐乾患的是一种先天性遺傳心臟病——馬凡綜合症,這個病可導致人體骨骼、眼和心血管發生病變,尤其是主動脈的各個部分隨時都有病變的危險,形成動脈瘤,導致人的猝死,就像美國的女排隊員海曼。從10歲那年失明開始,唐乾先後三次發病,她説:“每一次,肖主任不僅救了我的命,還給了我那麼多的鼓勵和幫助。”
2008年5月,唐乾第一次手術開始前,肖穎彬專門叮囑麻醉:“這個小妹妹眼睛看不見,你們在每一步麻醉前都要告訴她一聲啊,免得她緊張。”當時由於這種心臟病比較罕見,手術成功後各大媒體爭相報道。後來也讓那些不知道得了馬凡氏綜合徵的患者及時確診了病情,得到了救治。
2010年再次發病時,唐乾陷入絕望。原以為自己病好了,可以念完大學,找到一份工作,幫爸爸媽媽撐起這個家,還清欠下的債,報答好心人的恩情,可再次來襲的病魔使唐乾的這些願望化為泡影,這個堅強的女孩再也承受不住了。於是,她拒絕治療,唯一希望捐獻遺體,為醫學研究做一點貢獻,算是對幫助過她的人們的一點報答。得知唐乾的情況後,每天忙得幾乎沒有休息時間的肖穎彬推掉一天的工作,專門找她談心。在肖主任的激勵和幫助下,唐乾的第二次手術成功了。面對今年4月的第三次發病,唐乾沒有恐懼和絕望,勇敢面對。
“不掛號也給看”對肖穎彬來説是家常便飯,給病人送“紅包”也是他經常為之。家住重慶巫山的劉先生患了風心病,心臟雙瓣膜需要更換,家裏東拼西借才湊了5萬元手術費。手術後,肖穎彬在查房時看見他和妻子倆人共吃一份盒飯,當即拿出200元錢遞給劉先生,説“買點營養品吧,病人需要營養。”夫妻倆感動得流下了眼淚:都是病人給醫生送紅包,哪有醫生為病人送紅包的呢。出院時,肖穎彬專門跑到病房問他們是否有路費,看到夫妻倆支支吾吾的,明白他們是沒錢,他又掏出200元錢塞在劉先生手裏。
在肖穎彬的影響下,心外科的同志每次遇到有困難的病人,都會自發組織起來幫助。他們自己在護士站設立了一個“愛心箱”,大家平時有了零錢,就投進去,作為資助貧困患者的“基金”,這個“愛心基金”雖然並不多,卻已為不少患者解決了飯錢、路費。
在手術麻醉穿刺前,肖穎彬發現嬰兒往往大哭不止,就問護士:“嬰兒會不會疼?”剛開始護士們都愣住了,覺得肖主任這個問題很奇特,從來沒有人想過問過這個問題。但隨後認真一想,大家就明白了,肖主任是在提醒大家,再幼小的嬰兒,都是鮮活的生命,即使不會説不會表達,也會有疼痛、傷心、恐懼等各種感覺,都應該用心地照顧呵護他們的感受。從此,手術室和科裏的護士都注意在手法上更輕柔、護理上更細心地對待患者,哪怕一個剛出生的嬰兒。
在一次為一名1歲多的先心病小男孩手術前,肖穎彬感覺需要墊高孩子的腿部,才能方便手術操作,便請護士婷婷去找一個體位墊來改變一下孩子的體位。護士在手術間巡視了一下,沒有找到合適的體位墊,手術又馬上就要開始,情急之下,便順手拿起手術臺邊患兒換下的病號服,卷成圓筒狀,準備墊在孩子腿下。肖穎彬看見後,馬上制止了她,要求她去別的手術間找一個體位墊來,口氣有些急促嚴厲。護士按照肖穎彬的要求去做了,但感到很委屈,覺得自己的做法也沒什麼不妥,而一向溫和謙遜、平易近人的肖主任竟嚴厲地責怪自己,也太小題大作了。手術圓滿完成後,肖穎彬第一時間就跟她解釋:“手術中出血較多,如果你用病號服來墊在病人身體下,難免就會沾染到血跡,病人出手術室後,他的家人看到衣服上的血跡,會感到親人受了很多苦,會覺得很心痛的。不過我當時性急了點,話説得有點重,請你原諒。”一番話説得護士婷婷又慚愧又感動,“愛傷觀念”是每一個學醫的人學習時的重要內容,但直到今天,自己才從肖主任身上深切的體會到這個4個字的最好注解。
每天淩晨1、2點鐘,在監護室裏,都會看見肖穎彬一個病床一個病床地察看病人。如果哪天淩晨他沒有出現在科室,那就只有一個可能,就是出差去了。肖穎彬説:“淩晨是病人手術成功、康復的關鍵點,如果這個時候去把把關,就會把危險因素降到最低點。”多少個患者的生命就是他們這樣一夜一夜、一天一天堅守出來的。有一個9個月大的複雜先心病患兒,術後第二天淩晨2點半左右,突然出現血壓下降、心率加快,並心臟驟停,當時正在巡視病人的肖穎彬趕緊予以檢查,發現是自發性氣胸引起的,立即自己拿針為患兒排氣,迅速把孩子搶救了回來。
肖穎彬常對科裏人講:“病人將唯一的那顆心臟都交給我們了,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去認真對待他們每一個?我們要以‘用心’,換取病人的‘放心’。”
正是這樣的用心盡心,也贏得了患者及其家屬的理解和支援。黃進超小朋友是1996年10月因患嚴重先心病——巨大室間隔缺損、二尖瓣關閉不全並肺動脈高壓住進心外科的,孩子入院時,病情已經非常嚴重。這种先心病的最佳手術時機是2歲以內,否則病情會逐漸加重,即使手術能夠糾正心臟畸形,也難以逆轉肺動脈高壓,從而導致出現呼吸衰竭、心功能衰竭等並發癥。進超已經4歲了,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期。肖穎彬帶領醫護人員全力施救,在經過一個月的精心護理、調養後,為孩子施行了手術。術後,他和王學鋒、王咏醫生輪換守候小進超,幾乎24小時吃住在監護室,以便孩子出現危險時能夠得到及時救治。他們睏了,就在病床旁打個盹兒;餓了,就請其他同事幫忙送個盒飯到病房……孩子家裏經濟條件不好,他們還自己出錢為孩子買來奶粉補充營養。就這樣在監護室守了半個月,先後9次將孩子從危險中搶救回來。但孩子病情實在太重,當時條件又有限,術後呼吸衰竭的狀況一直無法改善,在孩子術後第15天,終於因搶救無效沒能挽回孩子的生命。孩子媽媽傷心欲絕,但卻一點沒有責怪醫生,反而跪到肖穎彬面前表達感謝:“這一個月來,我看到了你們是怎樣盡心盡力搶救孩子的,我對你們沒有一點怨言只有説不盡的感激!”後來,黃媽媽還經常推薦病人找肖主任看病。
心外科劉曉莉護士長已經與肖穎彬共事快30年了,在她的記憶中,肖主任似乎從未完整地休過一個週末或節假日。除了手術、守病人、查房,他還要教學、帶研究生、做科研、寫論文,還有170多人的大科室的管理和學科建設等工作,但無論工作多麼繁雜,患者在他心中始終是第一位的。每次來了重症急診患者,哪怕是深夜他都隨叫隨到,第一時間出現在患者身旁。有一次,他白天做了一個大手術到傍晚6點,吃過晚飯又回到病房守病人,直到第二天淩晨2點鐘,病人病情平穩後才回家休息。沒想到,剛躺下不久,科室來了一名心臟外傷患者,急需手術,他接到通知,二話沒説立即趕到手術室。那天,他通宵未眠。第二天上午,他又和時任醫院政委范志民一起出差,飛機還沒起飛,肖穎彬就頭一歪,倒在范政委肩上沉沉地睡著了。
其實,像這樣的連軸轉,早已成為肖穎彬的工作常態。對此,從領導到同行、同事,好多人勸他:“你這樣長期下去,身體怎麼吃得消?還是要多注意休息啊!”肖穎彬卻説:“心臟手術與一般外科手術不同,往往要和時間賽跑,心臟病人等不起,哪怕一秒鐘都很重要。如果你真正體會到病人每秒鐘要死掉多少心肌細胞,你就知道省下來的每一秒鐘都是病人的生命。”因此,他總是能多上一台手術就多上一台,能早一秒鐘趕到患者身邊就早一秒鐘。
今年4月14日晚上11點鐘,剛下手術臺的肖穎彬接到電話,説重慶開縣人民醫院有名70多歲的老太太患者,在做心血管導管介入術時,冠狀動脈破裂了,情況十分危急,向肖穎彬求援。肖穎彬了解情況後,確定需做急診搭橋手術,但開縣人民醫院缺乏開展這類急診手術的設備條件,於是肖穎彬提出自己和患者同時出發,趕往距開縣最近的、符合手術條件的萬州區三峽中心醫院,這樣比直接把患者送到新橋醫院來搶救將節約近1個小時時間。於是,肖穎彬不顧剛下手術的疲憊和勞累,馬不停蹄、風塵僕僕地長途奔襲,于淩晨2點趕到萬州區三峽中心醫院,直奔手術室,3個小時後,手術取得成功,將老太太從死亡線上搶救了回來。而肖穎彬卻顧不上休息,又驅車往回趕,因為當天上午,科裏還有安排好的手術,他不願讓患者等待。
肖穎彬因長期低頭手術,頸椎間盤嚴重突出,同事和家人多次催促他去治療,他總是忙於工作一推再推。直到2009年初,病情加重,差點暈倒,才被同事強行送到骨科做了椎間盤摘除術,並置入鋼板固定。術後第10天,心外科收治了一位需要做冠狀動脈搭橋手術的危重患者,希望由肖穎彬主刀。為了不讓患者失望,他不顧勸阻,帶著頸托,冒著鋼板移位的風險,為患者進行了4個小時的手術,挽救了患者的生命。劉曉莉護士長説:“他就是這樣一個可以用自己的健康去換取病人生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