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傳染病高發,止咳祛痰平喘中成藥需求轉旺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當前位置: 首頁 - 中國中醫 -

呼吸道傳染病高發,止咳祛痰平喘中成藥需求轉旺

2023-11-10 17:30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繼話題「全國都在咽喉炎嗎」之後,肺炎支原體肺炎多發又引發廣泛關注。

01

呼吸道傳染病高發

肺炎支原體肺炎多發引關注

有專家提醒道,肺炎支原體肺炎多見於5歲及以上兒童。兒童支原體肺炎最典型的症狀是發熱、咳嗽,隨著病情進展會出現咳嗽、咳痰,部分症狀嚴重的會出現喘息、呼吸困難、發紺等表現,應高度警惕。

大環內酯類藥物是治療肺炎支原體感染的常用藥物,包括阿奇黴素、紅黴素、克拉黴素等,與此同時,抗生素的耐藥性、不良反應也需要注意。

咳嗽是傳染性呼吸系統疾病的常見症狀,病因複雜且涉及面廣,臨床上診斷不易明確。當呼吸系統受到病原體(比如流感病毒、新冠病毒、支原體)侵襲時,黏膜下腺體會發生腫大,從而産生過多的黏液,激發人體的保護性反射將其咳出,表現出來的就是一系列咳嗽、咳痰的症狀。

02

中成藥細分品類多樣

止咳祛痰市場漲勢明顯

新冠疫情後,人們對中醫藥的接受程度進一步提升,在政策支援和市場需求提升的雙重作用下,中成藥在醫院市場的銷售表現得到提振。

中成藥分為感冒清熱類、滋補保健類、心血管藥(不含高血壓藥)、止咳祛痰類、肌肉骨骼藥、口腔咽喉類、胃腸用藥、婦産用藥、皮膚用藥、泌尿用科等細分類別。

新康界數據顯示,2023年第二季度,等級醫院中成藥銷售額470.2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31.2%,與化學藥和生物藥相比,中成藥在等級醫院藥品銷售額中的佔比也得到明顯提升。

2023年第二季度,等級醫院中成藥銷售額排名前十的品類中,止咳祛痰類藥物市場份額排名第三。第一為心腦血管疾病用藥(不含高血壓),市場份額為26.5%,其次為腫瘤治療及免疫調節用藥,市場份額為11.2%。

在零售藥店市場,中成藥的表現依舊亮眼。2023年第二季度,零售藥店市場中成藥銷售額TOP10品類中,同比實現增長的有5個,其中感冒清熱類、滋補保健類、止咳祛痰類、口腔咽喉類都實現了雙位數增長,而止咳祛痰類同比增幅最大,達54.7%,有分析指出,推動上半年藥店中成藥銷售的主要邏輯仍是呼吸免疫修復。

止咳祛痰平喘中成藥是家庭藥箱中的常備藥品,也是呼吸系統疾病中成藥細分品類之一。

米內網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三大終端六大市場止咳祛痰平喘中成藥銷售額超過240億元。有分析指出,止咳祛痰平喘中成藥整體市場規模有望于2023年恢復至疫情前水準。

03

止咳祛痰平喘

創新中藥的應對邏輯

今年2月,國家衛健委發佈的《兒童肺炎支原體肺炎診療指南(2023年版)》中明確指出,根據辨證施治原則,MPP可以聯合使用清熱宣肺等中藥治療。

呼吸系統疾病涉及呼吸道(鼻、咽、喉、氣管)及肺部多個器官組織病變,中醫藥在此類疾病防治中具有良好的治療優勢。

中醫藥對治療咳嗽有著獨特的思路和有效藥方。比如,以嶺藥業研發的連花清咳片是融合中醫兩大經典名方“麻杏石甘湯”、“清金化痰湯”,並結合臨床實踐研製化裁而成,用於治療急性氣管、支氣管炎的呼吸系統又一獨家專利創新中藥,具有宣肺泄熱,化痰止咳的功效,屬國家醫保目錄品種。

相關研究顯示,連花清咳片具有抑菌、抗炎、抗病毒的作用,不但能夠抑制氣道炎症,減少氣道炎症反覆發作導致的肺損傷,還能減少痰液生成,降低痰液黏度,促進痰液排出,減輕氣管、支氣管的堵塞,通暢呼吸道,對上呼吸道感染、氣管-支氣管炎、肺炎、慢阻肺等疾病引發的咳嗽咳痰均有顯著抑製作用。

基於確切的臨床療效和科研證據支撐,連花清咳片已被38個國家級、省市級新冠、流感診療方案、居家用藥指引及儲備用藥目錄推薦。

9月21日,以嶺藥業發佈公告宣佈,“連花清咳顆粒”藥物臨床試驗申請獲得受理。

公告顯示,連花清咳顆粒是依據兒童用藥習慣,基於“連花清咳片”研發的中藥顆粒劑。其擬定功能主治為:宣肺泄熱,化痰止咳。用於兒童急性氣管-支氣管炎痰熱壅肺證引起的咳嗽,咳痰、痰白粘或色黃,伴咽幹口渴,心胸煩悶,大便幹,舌紅,苔薄黃膩,脈滑數。

咳嗽咳痰作為呼吸系統疾病最常見的症狀,其用藥市場規模在後疫情時代依然可觀,未來,以嶺藥業計劃圍繞連花清咳繼續開展多項臨床試驗,為産品推廣打造更多證據鏈。

圍繞呼吸系統,以嶺藥業目前已上市治療流感、 感冒、新冠感染的連花清瘟、治療急性氣管-支氣管炎的連花清咳片。治療過敏性鼻炎的玉屏通竅片正在開展Ⅲ期臨床研究。治療兒童感冒的小兒連花清感顆粒2022年已完成Ⅱ期臨床研究,啟動Ⅲ期臨床研究,豐富了在兒童領域用藥佈局。2023年藿夏感冒顆粒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物臨床試驗批准通知書。



【責任編輯:李哲】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010-88828034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