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法統六經”學派:謹守病機的三境界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4-11-14  內容來源: 中國中醫藥報

其實,很多教材上把“虛實夾雜”和“虛實錯雜”列為同義詞,甚至認為是一個詞的不同説法,我們之所以用“虛實錯雜”來指代少陽病、厥陰病,並非玩單純的文字遊戲,而是在語重心長地突出一個“錯”字,給臨床者一個文字上的警醒。

那麼,少陽病、厥陰病的“虛實錯雜”與普通的“虛實夾雜”有何差異?

我們把治病大法之“和法”,界定為治療“虛實錯雜”的這類特殊情況,也就是治療“顧此失彼、左右為難”的特殊情況。其他“虛實夾雜”證的多重病機屬於“因果關係”、“並列關係”;而少陽病和厥陰病作為“虛實錯雜”證,其多重病機則屬於“兩難關係”。

換言之,倘若治療普通的“虛實夾雜”證,單用治實或單用治虛之法,或許可以取得一定的療效。而倘若治療特殊的“虛實夾雜”證即少陽病、厥陰病,倘若單用治實或單用治虛之法,則不但不能取得一定的療效,還往往導致病情因為顧此失彼而有所加重。

基於這種臨床現況,我們才必須把“虛實錯雜”的少陽病、厥陰病,從普通的“虛實夾雜”的“陽明病、太陰病、少陰病”的組合中“單列”出來。

至於少陽病和厥陰病的區分,我們通常在臨床上把“實熱或氣滯在半表半裏”,稱為少陽病,如小柴胡湯證、四逆散證;而把除了少陽病之外的其他“虛實錯雜證”,稱為厥陰病,如逍遙散、半夏瀉心湯證、柴胡桂枝幹薑湯證、當歸四逆湯等。

所謂“半表半裏少陽證”,筆者認為是“在裏”的特例,也就是説,病位:“在裏之孔竅”(口腔、咽喉、眼睛、耳朵、鼻子等通常所雲“既不純在表也不純在裏”,即成無己所謂“半表半裏”);或“在裏之少陽經”(胸脅、脅下、頭側等),此時,病性既可以為純實無虛(陽氣盛),也可以為“虛實錯雜偏實”。

為了方便記憶,我們通常把“病性純實無虛,而病位在半表半裏”歸屬進“病性為虛實錯雜偏實,而病位在裏”的類別。

筆者認為,雖然孔伯華對於六經的劃分並無明晰的具體論説,但筆者的六經體系,與其“傷寒溫病融會貫通”之六經定義或許有著深層契合,故撰此文求教于諸位賢者。

責任編輯: 劉璟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