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法統六經”學派:謹守病機的三境界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4-11-14 內容來源: 中國中醫藥報
從王國維説中醫辨證三境界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裏,談到治學要經過三個境界。筆者認為,中醫辨證在“謹守病機”的旗幟下,也有三個境界。
第一:昨夜西風雕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對應宏觀辨證:治病大法(六經辨證)。
第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對應常規辨證:病性病位。
第三: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對應微觀辨證:方證藥證。
在中醫臨床中,幾乎所有的中醫同仁,都會為辨病性(八綱辨證、氣血津液辨證、六淫辨證等)、辨病位(臟腑經絡辨證等)而“衣帶漸寬終不悔”。並將病性和病位各自一分為三,病性分為虛實、寒熱、氣血津液;病位分為表裏、上下、臟腑經絡。而病性具體可分為陽氣盛(實熱、氣滯),陰津血盛(實寒、水濕、痰、飲、食積、血瘀);陽氣虛(陽虛、氣虛),陰津血虛(陰津虛、血虛)。
而對於辨證論治的兩極——宏觀辨證和微觀辨證,或許不夠重視。
誠然,如果病性、病位清晰、典型,比如單純的血虛證、典型的氣滯血瘀證,相應的方藥自然“手到擒來”。然而,臨床更多見的是虛實夾雜、寒熱錯雜、氣血津液兼雜、表裏同病、臟腑同病。
此時,若要對病機有更清晰、準確的把握,就要在“常規辨證”(病性病位)的基礎上,給予宏觀的整體洞察(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和微觀的一步到位(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宏觀辨證,是具有“治病大法”高度的辨證大法,當然前提是要能夠相容並包所有病性病位,但更重要的是,要能夠“跳出”具體病機,能對錯綜複雜的常規病機進行宏觀俯瞰。
而微觀辨證則是“病因、病機”的常見組合,直接以方證藥證(乃至方證藥證與方證藥證的組合,如小柴胡東加生石膏合吳茱萸湯)的形式讓醫者“一步到位”直接把握具體的病機。當然,目前教材中提及的常用方劑,並未完全覆蓋所有的微觀辨證,尚需我們補足補齊“基本微觀辨證”的“漏網之處”。
由此説中醫辨證三境界,並無高低上下之分,也無先後順序之別,三者乃是一體,只不過從不同入口“謹守病機”而已。
宏觀辨證需要考慮三個問題
那麼,到底如何用“宏觀辨證(治病大法)”來統攝所有“病性病位”呢?筆者的考慮是,不管以什麼來分,要解決幾個不可回避的臨床焦點:
宏觀辨證要完美包容“八法”
運用臨床八法多為,表證——汗;實證——汗吐下消;虛證——補;虛實錯雜——和;寒證——溫;熱證——清。問題的焦點是:《傷寒雜病論》中特別強調的“汗吐下”,如何確定其陰陽屬性?
責任編輯: 劉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