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病六經辨治新解:將大腦按六經劃分
中國中醫zy.china.com.cn 時間: 2014-11-13 內容來源: 中國中醫藥報
給腦在六經中安家
腦在六經中地位尷尬
《金匱要略·中風歷節病脈證並治第五》論述了中風的表現:“夫風之為病,當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為痹。”其病因是“絡脈空虛,賊邪不瀉”,其發病部位有深淺四個層次,“邪在於絡,肌膚不仁;邪在於經,即重不勝;邪入于腑,即不識人;邪入于臟,舌即難言,口吐涎。”
這些論述涉及中風臨床表現、鑒別診斷、病因病機、病位深淺、傳變諸方面,可以説勾勒出了中風病理論的初步輪廓。但就治療而言,卻並無針對性強的方劑,類似者僅風引湯、續命湯等。
“一通百通用傷寒”,《傷寒論》中雖無中風病的描述,但運用六經八綱分證的方法,進行方證辨識,可以治療中風病。
既往筆者臨床常用的思路是:將中風病偏癱這一突出的表現視而不見,即不考慮偏癱這一主症的歸屬,而從其他症候中分辨六經,識別方證。
此法雖也可行,但總有一問題縈繞心頭,即:六經八綱辨證中,表指體表、肌肉、筋骨等所組成的機體外在軀殼,裏指由食道、胃、小腸、大腸等所組成的消化管道,半表半裏指表之內,裏之外即胸腹二大腔間,為諸多臟器所在之地,則為半表半裏。
腦居高巔,位置凸顯,為中風病發病部位。如果我們不刻意忽略腦的存在,那麼腦在表、裏、半表半裏三者之間屬於那一部分呢?如果將腦稱做我們的靈魂,那麼六經中何處是它的家園?
現代研究給予我們啟示
解剖學常識告訴我們:中風病發生在大腦。在腦的深部有四個腦室(二個側腦室、三腦室、四腦室)構成的腦室系統。在腦室內充滿了由腦室脈絡叢産生的無色透明液體,即腦脊液。腦脊液總量達100~160毫升,充滿腦室系統和蛛網膜下腔,在中樞神經系統內起淋巴作用,運送營養物質,並帶走代謝産物。如腦脊液的迴圈通路發生阻塞時,可引起腦積水導致顱內壓增高。各種因素引起的顱內壓增高時,腦組織受壓移位,可造成腦疝,最常見者為小腦幕切跡疝和枕骨大孔疝,危及生命。
腦梗塞或腦出血發生後,即可出現腦組織的水腫。水腫較輕時僅影響局部,水腫較大時則影響到腦室系統,形成對腦室系統的壓力,影響了腦脊液的迴圈。如果病變較局限,則病情較輕。如果影響到了中線結構主要是腦室系統,顱內壓增高,病情加重,出現偏癱加重甚至意識障礙,嚴重者可導致腦疝直至死亡。
試將大腦進行六經歸屬的劃分:大腦外部的皮膚、毛髮、顱骨應屬表的範疇;深部的腦室系統對大腦起營養支援作用,並能帶走代謝廢物,此功能類似人體消化系統的功能,腦室系統當屬於裏;介於二者之間的腦實質則屬半表半裏。如此劃分,六經分部,各司其屬,大腦終於在六經中有了自己的家。
責任編輯: 劉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