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新聞 > 

​從跟隨與博弈,到彎道超車,中國行動通訊發展到底經歷了什麼?

發佈時間: 2020-11-22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呂欣

‍“清早上火車站,長街黑暗無行人,賣豆漿的小店冒著熱氣;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這是一首木心先生作于弱冠之年的《從前慢》,引人共鳴意向疊加出的淳樸率真的氛圍,一直被人們作為詮釋與懷念過去的“慢生活”。不過,你或許很難想像,竟然有人敢站出來對這首詩“説不”。

在剛剛過去的11月20日的中國移動全球合作夥伴大會·20週年盛典活動上,在汪涵作為講述人的回望通信發展歷程的大會主題短片中,有這麼一句話引起了我們的反思:“從前慢,車馬稀,是一種迫不得已的慰藉;欲寄彩箋兼尺素的離情別緒,最終化作了山高水闊知何處的一聲嘆息。”

角度“清奇”,但並非只為博人眼球。實際上,早已沒人能逃離如今的“快”,承載思念的郵件不再寄託于車馬,“雲社交”成為日常;而豆漿的熱氣,迎接的是一個個身著黃藍制服的小哥。

在我看來,由 1G時代從零開始,到 5G時代引領全球,正是中國行動通訊産業的崛起,推動千行萬業邁上資訊化快車道,才讓我們有了懷著些許自豪,去懷念“從前慢”的閒情逸致。

從某種意義上説,中國移動的發展歷程濃縮在了中國行動通訊的發展史中。

短片裏藏了什麼

在這則由汪涵回望通信發展歷程的短片,與以往行業內常見的表達套路不同。既不講自家技術有多先進,也不講自己行業地位有多靠前,反而是先從通信的發展歷程聊起。

尤瓦爾·赫拉利在《人類簡史》裏就曾提過,人類祖先智人之所以能戰勝其他人種,在於其能表達更複雜的意思;這使得原始部落有了分工合作,組成複雜社會的可能。

換言之,自人類誕生起,通信水準便決定了社會的發展。

中國移動20週年盛典開場便以此為切入點,拋出了第一個命題:“在漫長的歷史中,交流和溝通時常比登天還要難,或許正是因為這份艱辛,人類甚至學會了在苦難中品嘗出壯麗。”

換句話説,我們如今看來自帶濾鏡的“從前慢”,更像是在通信技術的限制之下的苦中作樂。

怎麼理解這個觀點?李清照有一首很出名的詞:“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大雁遷徙本是自然現象,但李清照借王寶釧鴻雁傳書的典故,表達了對丈夫的思念。鴿子、大雁、驛站……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都是傳達離愁別緒的美好意向。

而正如汪涵這則片中所説,技術發展加速改變著人類生活:“兩千年來,人類習慣了寫信;兩百年來,人類拍起了電報,打起了電話;二十年來,每一個人的生活,都因為移動通訊而改變。”

潛移默化之中,手機信號逐漸成為了與陽光、空氣和水一般無所不在且須臾不離的存在。

但人們往往對習以為常的變化熟視無睹。實際上,這背後是無數通信從業者們前赴後繼,付出了自己的血汗,將天塹變成了通途。這裡不得不提到5G上珠峰這一壯舉—伴隨2020珠峰高程測量啟動,中國移動率先在海拔5300米珠峰大本營、海拔5800米過渡營地、海拔6500米前進營地投入建設和使用5G基站,全程通信保障“珠峰高程測量”直播和報道,和億萬觀眾一起見證巔峰時刻。同時,中國移動為參與“珠峰高程測量”活動的登山隊員及工作人員全程提供通信保障。

 在此次20週年盛典上線的《5G上珠峰,再續新傳奇》節目,便以舞臺劇的形式對當時建設珠峰5G基站進行了生動再現:淩冽的大風,嚴寒的氣候,高難度的工作環境也阻擋不住移動人前進的步伐。

據節目原型,中國移動5G上珠峰項目組成員介紹,營地物資匱乏,建設者們只能喝著冰塊融水,吃著方便食品;由於高原反應,建設者們普遍出現頭暈、頭痛、嘔吐、拉肚子,睡袋上的棉絮全是冰雪融化的水,但仍然需要7*24小時值守;5G建設所需的光纜不能截斷無法用牦牛搬運,建設者們就排成一隊,硬是每人扛上兩三百米向上攀登。

此,節目代表眾多通信行業從業者表露了心聲:為了人們能平等地享受行動通訊為生活帶來的便利,一切值得。

實際上,很多人傾向於將中國在行動通訊領域的高速發展,歸結於人口紅利。但在我看來這其實有失偏頗。人口紅利只能解釋市場層面的高速發展,但並不能解釋我們為何能從1G時代技術儲備“一窮二白”的境地,到如今能在5G時代“彎道超車”歐美國家。

在我看來,秉持的“一切值得”,扛起民族通信技術發展大旗的中國移動正是極好的樣本。

為什麼中國移動是通信技術發展的扛旗者

儘管古代中國的各項通信技術發展,比如烽火臺、驛道驛站的出現並不晚于西方文明,但在全球通信技術飛速發展時,歷經動蕩後的中國在通信技術方面幾乎原地踏步。

中國在行動通訊技術方面的底子有多差?在1G時代可以説落後發達國家數十年。核心技術、設備製造全部為零,建設網路不只要付出天價費用,網路架設更是處處要看國外企業的臉色。

在這樣的底子之上,中國移動面對的其實是摸著石頭過河的局面。但儘管如此,中國移動不僅5G技術提交發明專利數穩居全球運營商第一陣營,更已經建成全球最大規模的5G SA網路。

短短20年間,技術與市場兩手抓,且兩手都硬,是怎麼實現的?

其一,作為基礎設施建造者,中國移動一直不忘初心。運營商承擔著保障行動通訊網路運轉的責任,屬於典型的苦差事。反觀中國移動,卻更像是將網路建設看成了使命與挑戰這一點,在為邊疆的三沙鋪設網路時是極好的例子。早在2001年,中國移動就開始了三沙建站工作的籌備;2003年就租用衛星鏈路率先開通了西沙永興島基站,實現了網路的首次覆蓋。2013年12月,工信部向三大運營商發放4G牌照,而早在當年4月,中國移動就在西沙永興島首次建成並開通4G基站。截止2018年底,西沙7個人居島嶼已經實現了4G全覆蓋。而在2019年4月,三沙市首個5G基站正式開通的2個月後,工信部才正式發放了5G商用牌照。

而此次盛典上的現場音樂課的環節,則為5G教育扶貧打了一個樣。在現場,音樂人阿朵,同時與湖南新晃縣、湖南懷化扶羅鎮、四川阿壩理縣、青龍滿族自治縣等地7個教室裏的孩子連線。同樣來自山村的土家族姑娘的阿朵用現場寥寥幾樣道具,就為數百名邊遠地區的小學生上了一堂生動的音樂啟蒙課,在5G高頻寬低延時的支援下,不僅全程畫面纖毫可見,阿朵的演唱也與樂器完美結合,啟發了孩子們發現身邊的音樂之美。

換言之,在中國移動的不斷投入之下,哪怕是用戶少、基礎差、商業效益有限的區域,也從未在行動通訊發展的大潮中掉隊。

其二,中國移動一貫將賦能産業鏈作為核心能力。以在建設民族3G——TD-SCDMA時期為例。彼時,國産手機缺乏核心技術,承擔從零開始研發支援全新標準的風險,中國移動就砸下了十多億,開了運營商與終端廠商聯合研發之先河。有人就曾經算過,如果中國移動採用國外成熟的WCDMA標準,達到同樣的網路規模,投資金額只需要TD-SCDMA的一半。但也正是如此,TD-SCDMA 標準,僅用了3年半的時間,就實現了從標準化到市場化,走完了歐美運營商12年走的路。

從商業層面來看,中國移動的投入顯然算不過賬,但卻不僅真正拉動産業上下游整體技術實力提升,推動了後來國産手機的崛起;更讓無數用戶,以更低的門檻享受到了3G的便利。

“一切”值得的下一步:冰川之下,洗牌加速

拋開基礎設施建造的層次不談,外界或許很難看懂中國移動在産業層面的不斷投入。相較于同行縱向埋頭于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中國移動明顯更強項于橫向打造自身的業務矩陣。

背後的底層邏輯在於,已經到來的5G時代將與千行萬業結合得更加緊密,未來會更加深刻地推動社會的升級轉型,作為産業鏈核心地位的移動有責任為上下游賦能。

吳軍的“基因論”就曾指出,在一個商業環境中優化得非常適應環境的公司基因,很難在另一個生態環境重新適應和發展。比如,在PC網際網路時代,Windows+Intel牢牢把持了産業核心,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則輪到了谷歌+ARM。但其中,幾乎沒有中國公司的身影。

需要指出的是,前兩次的技術革命,更多是“人與人”的連接。而5G的重點則是“人與物”“物與物”的“萬物互聯”,冰川之下的産業鏈洗牌正在不斷加速。

比如中國移動自身就憑藉與産業上下游的緊密合作,以及將技術研發與社會需求的緊密對接,在很多場景已經拿出領先於行業的研發成果與解決方案。

比如在核心技術上游,由3GPP定義的5G核心網便是由中國移動牽頭,聯合全球14家運營商及華為等12家設備商提出。其優勢在於,基於中國移動對於市場的敏銳嗅覺,構建的由軟體定義的網路,實現了微服務、輕量高效地調用介面以及服務框架的三大特徵。

在産品創新方面,不斷強化開放合作能力産品是所有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任何階段都必須堅持産品為王。就在盛典直播當天,中國移動舉辦了“雲集精彩 共贏5G未來”産品創新開放合作分論壇。分論壇上,不僅集中發佈了一批新産品、推出了一批新合作政策,更以開放之姿攜手合作夥伴共同發佈了系列生態合作計劃、啟動了多個生態聯盟。“充分利用一切機遇、合作應對一切挑戰”,讓産品成為生態匯聚的紐帶和産業賦能的平臺。5G時代,中國移動將推動開放合作,從過去“通信和服務”的疊加,全面升級為“能力開放、産品合創、場景融通、品牌賦能”的立體化體系。

而在落地為應用場景方面,秉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讓産品成為5G時代數智生活的載體”。去年5G正式商用後,中國移動旗下專業化公司咪咕便結合自身內容優勢與場景佈局,推出了5G“五新”應用——5G+4K+VR的“新看法”、全球首個5G全面屏超高清視頻彩鈴“新聽法”、基於AR技術的虛擬形象合拍應用的“新拍法”、國內最大的5G雲遊戲平臺咪咕快遊“新玩法”和國內首個5G融媒體手機報等在內的“新用法”,為仍在摸索如何落地應用場景的行業提供了全面、可落地的樣本。

換言之,節目中傳達的“一切值得”包含著更深的含義:5G 是一次中國産業鏈崛起的機會,為了承擔起這一推動歷史進程的責任,中國移動必須要凝聚起一切可以凝聚的産業資源。

正如中國移動董事長楊傑在此次全球合作夥伴大會上面向産業各界提出的四點倡議中就明確強調:不僅要共同致力於打造泛在連接,加快5G、數據中心、邊緣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標準統一、互聯互通、智慧升級,滿足經濟社會對萬物互聯、實時線上、可感可控的泛在智慧連接需求。更要共同致力於推動産業升級,深入推進資訊技術同千行百業深度融合,共創數字化應用産業生態,提升産業鏈供應鏈穩定性、競爭力和現代化水準。這些都早已超越了中國移動企業範疇,成為全行業關注的議題。

結語

一個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細節是,在此次全球合作夥伴大會上,大量5G最新的行業應用方案對外展出的同時,中國移動還專門設立了一個環節,介紹6G願景與技術趨勢展望,而我仔細聽下來發現,這甚至已經是第二版的研究成果。

令人意料之外的同時,這或許本就情理之中。從1G空白、2G跟隨、3G突破、4G同步到5G引領,不難看出肩負推動民族通信産業發展重任的中國移動的步伐是越跑越快,從未停止。顯然,要在5G實現引領之後,在6G上再進一步,必須提前蓄力,才能在聽到發令槍響的那一刻迸發出最強大的力量。

20歲的中國移動,依然繃緊著那根弦。

【點擊即可觀看20週年盛典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