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民族團結黨旗紅】四川越西:大雞蛋、脆蘋果 趟出農林産業扶貧新路子

發佈時間: 2020-10-29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秦金月 | 責任編輯: 秦金月

中國網10月29日訊 (記者 秦金月)一枚雞蛋能有多大?四川省涼山州越西縣有機農業生態迴圈經濟産業鏈負責人黃開金,把一枚雙黃蛋和一枚普通雞蛋放在手掌上作對比。這枚好像大鴨蛋的雙黃雞蛋,讓在場的記者大開眼界。

這兩枚雞蛋均為越西縣有機農業生態迴圈經濟産業鏈300萬羽蛋雞養殖項目的産蛋。

這兩枚雞蛋都是越西縣蛋雞養殖項目的産蛋,其中雙黃蛋的個頭很大。(攝影:秦金月)

越西縣是四川省乃至全國最貧困的地區之一,是全國脫貧攻堅最後一批脫貧摘帽的縣。為發展地方特色産業,加快脫貧攻堅步伐,越西縣委縣政府將2019年確立為“産業發展突破年”,黨建引領、多措並舉,進一步加大基本政策保障、産業支撐保障、就業創業保障,激發脫貧群眾增收致富的活力。

日前,記者在越西縣實地探訪蛋雞養殖基地和蘋果産業園區。這裡的特色産業優勢突出,助力越西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高歌猛進。

300萬羽蛋雞養殖項目:先進生産管理技術助力群眾致富

2019年,越西縣有機農業生態迴圈經濟産業鏈300萬羽蛋雞養殖項目由越西縣國有資産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出資15300萬元與涼山德彝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共同投資建設。

據項目負責人黃開金介紹,蛋雞養殖項目是越西縣和涼山州的重點扶貧項目,按照易地扶貧搬遷項目結余資金收益扶貧模式運作,遵循“保底分紅”的收益分配原則,對貧困戶“扶開工、送一程”。

黃開金介紹越西縣有機農業生態迴圈經濟産業鏈300萬羽蛋雞養殖項目的情況。(攝影:秦金月)

黃開金算了一筆賬:“項目建立了與易地扶貧搬遷農戶和極度貧困村的利益聯結機制,將全縣所有7527戶、32282人的易地扶貧搬遷農戶納入扶持幫扶對象。5年以內每位易地搬遷農戶每年從項目獲得的産業扶貧收益為200元,8年以內24個極度貧困村每年可以從項目獲得最高12萬元、最低8萬元的村級産業扶貧收益。此外,項目用工還要向貧困戶傾斜,貧困戶用工比例不低於20%。項目後期還將發動全縣農戶一起飼養蛋雞,公司包技術指導、産品回收、加工,確保養殖戶利益。”

讓黃開金感到自豪的是,蛋雞養殖項目的投産速度很快。項目從2020年5月20日動工,6月27日第一棟雞舍雞苗就已經入場,並於8月10日産蛋。在項目規劃中,300萬羽蛋雞養殖基地及飼料加工廠、蛋品恒溫儲存室、有機肥廠、無害化處理工廠等配套設施所需用地約345畝(其中25畝工業用地),投資約6.4億元,建設週期約36個月。以目前的建設速度來看,今年年底可以確保150萬羽雞苗入場,2021年年底項目全部竣工投産。這也就意味著,貧困戶能夠儘快從這個項目上拿到實實在在的收益。

工人在雞舍內將雞蛋裝好打包。(攝影:秦金月)

記者在雞舍內看到,蛋雞養殖的整個生産過程高度自動化、智慧化,項目的整套蛋禽養殖系統在國內處於頂尖水準。

黃開金説:“過去我用老辦法養雞,雞糞的味道很臭,處理雞糞是個難題。現在我們的項目引進了國外成熟的技術,在有機廢棄物的處理上達到了世界先進水準。糞污處理基本達到了污染物零排放。”

黃開金認為,如今的畜禽養殖業是一個集傳統的農業知識、新的科學技術、日益變化和日益苛求的消費者喜好和需求的綜合體。在大型高密度的畜禽養殖區,經常會出現畜禽糞便不能及時有效處理,不能轉換為可再生資源的現象。特別是施肥還受季節和土壤吸收力的限制,畜禽糞便需要足夠空間儲存。為此所需的關於衛生檢疫、氣味、粉塵等疾病防治和環境保護的各項許可會佔用大量的時間、人力和物力。

越西縣的蛋雞養殖項目找到了非常有效的解決方案:利用畜禽養殖過程中産生的多餘熱空氣,在短時間內將畜禽糞便風乾並製成生物質顆粒,作為天然有機肥使用,不但可以節省有機肥料的處理費用,還可以得到額外的收益。這對於整個項目的可持續發展大有裨益。

蛋雞養殖整個生産過程高度自動化、智慧化。(攝影:秦金月)

項目産出的雞蛋最終將去向何處?據黃開金介紹,他們已與四川省紅十字基金會公益項目合作,第一批投産的雞蛋中有1170萬枚用於“愛心晚餐援助計劃”,發放給涼山州17個縣346所學校的1-9年級的學生,當作愛心晚餐。

一枚小小的雞蛋,在産業扶貧和公益項目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蘋果産業園區:“縣、鄉、村、戶”四級産業帶貧減貧

越西縣委副書記、縣綜合幫扶工作隊長劉本國為記者介紹了當地的“三品一標”。所謂“三品一標”即無公害農産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産品和農産品地理標誌,是政府主導的安全優質農産品公共品牌。在越西縣,地理標誌産品有3個——越西蘋果、越西甜櫻桃、越西貢椒,綠色食品有2個——越西蘋果、越西甜櫻桃,無公害農産品有6個——蘋果、白菜、蘿蔔、辣椒、黃瓜、虹鱒魚。

可見,蘋果在越西的特色産業中優勢非常突出。

記者來到越西縣現代農業産業園區,這裡的福布拉斯、富金、紅將軍等不同品種的蘋果長勢喜人。

記者注意到,産業園區裏的蘋果樹相對較矮,這是根據越西氣候地形改良之後的品種。矮小的植株既方便機器操作,也能最大程度提升土地畝産量。而且改良過的蘋果口感更爽脆,果汁更濃,採摘下五天后達到最佳的糖化效果,符合蘋果經過運輸後到達消費者手上的時間規律。

越西縣委副書記、縣綜合幫扶工作隊長劉本國介紹越西縣現代農業産業園區的情況。(攝影:秦金月)

劉本國告訴記者:“越西蘋果具有上市早的獨特優勢,比四川省內主産區鹽源等要早7至15天,比北方主産區陜西等要早30天,可以高價提前上市,有很好的發展前景。”

按照規劃,現代農業産業園區可日提供務工崗位80個以上,解決周邊貧困戶5000人的務工需求。投産後平均畝産蘋果4000公斤,按照5元/公斤計算,畝産值約2萬元,扣去成本約4000元,每畝平均收益約1.6萬元,按照易地搬遷後扶資金佔比的46%計算,涉及的易地搬遷貧困群眾可分紅約2100萬元,每人平均分紅約1500元。

越西縣現代農業産業園區的蘋果。(攝影:秦金月)

為了緊跟市場步伐,越西縣還將最新的5G通信技術引入到産業園裏。園裏架設了越西縣首個5G基站,借助5G網路,果園裏的氣象條件、蟲害關鍵數據、實時監控影像等都可以及時匯集到資訊處理中心。

此外,園內的全自動化分揀線可以實現蘋果的自動清洗、乾燥、分揀等工作。工人只需將蘋果放入分揀線及最後整理裝箱,其他環節幾乎不需要人工參與。

園區裏的自動化分揀線,可以完成蘋果的自動清洗、乾燥、分揀等工作。(攝影:秦金月)

除了現代農業(蘋果)産業園區,越西縣還打造了花椒融合發展園區、1000畝設施果蔬園區、甜櫻桃産業示範園區和(蛋雞)生態産業園。

縣一級建好省州現代農業示範園;鄉一級建好縣級産業示範基地,抓好特色産業項目包裝;村一級建好村級脫貧奔康産業示範園;戶一級進一步落實駐村工作隊和幫扶責任人責任,幫助貧困戶鞏固好借畜還畜和到戶項目成果,穩定增收途徑。這種“縣、鄉、村、戶”四級聯動的産業發展模式,讓越西縣的帶貧減貧機制更加有效。

以黨建為引領、市場為導向、經濟效益為中心,選準並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産業,越西縣在促進貧困地區發展、增加貧困群眾收入上開發出了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