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本站專題 > 浙江有禮 > 浙風十禮 > 幫有禮 新聞詳情
兩代人25年接力守望,守出一片“鳥類天堂”
發佈時間 | 2023-10-23 09:04:56    

 鳥1.jpg

       林中的鳥兒飛舞。范方斌攝

鳥2.jpg

  蕭山瓜瀝雁蕩濕地。黃祎攝

  “傍晚出門車子往東面開,看到鳥兒往西飛,或是車子往西面開,看到鳥兒往東邊飛,我就知道那是我的娃們回家來了。”

  夕陽西下,汪凱琴站在自家魚塘邊,抬頭向天空張望。幾分鐘後,成千上萬隻絲光椋鳥如同一個個舞動的小墨點,不斷變化著空間的排列,組成黑壓壓的“鳥浪”在魚塘上空騰空而起。隨後,又如箭一般衝進魚塘邊的香樟樹林裏,停留在樹上呼朋引伴、高亢鳴叫。

  這裡是蕭山瓜瀝雁蕩濕地,全省唯一一個由個人保護的省級觀鳥勝地。25年來,在父親汪愛來和汪凱琴兩代人的接力守護下,這片由3000多棵香樟樹構成的綠色秘境,每年吸引著4萬餘只鳥兒築巢安家,成為名副其實的“鳥類天堂”。

  養魚人成了護鳥人

  父女倆的護鳥故事,要從香樟樹説起。

  1997年,汪愛來在瓜瀝鎮的昭東水鄉承包了200畝魚塘從事水産養殖。3000多棵香樟樹苗就是當時種下的,一來改善魚塘環境,二來成年香樟樹還能賣個好價錢。

  豈料樹沒賣成,鳥兒先築巢——茂密的樹林和豐富的魚苗成為鳥兒絕佳的棲息覓食地。每年都有候鳥飛來越冬,享用魚塘裏的“免費午餐”。和別的養殖戶不同,汪愛來從不驅趕這些“不速之客”。“父親説,這些鳥類來自大自然,他們願意來我們就歡迎。”汪凱琴説。

  一邊養魚、一邊護鳥,遠比想像中難,背後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大課題”。

  為了給鳥兒創造安靜舒適的環境,父女倆在濕地東南角騰出了50畝“鳥屬領地”。每年3-7月是鳥兒孵育期,鳥兒不能頻繁出去覓食,父女倆自掏腰包收購周邊漁戶的小魚小蝦,確保它們有充足的食物。

  但新的問題也隨之而來——鳥兒是安定了,魚塘裏的魚苗卻憑空多了天敵。他們又轉換經營模式,改養鷺鳥無法捕食的甲魚,或是個頭更大的鱸魚、白條等,確保魚塘收益。

  雁蕩濕地引來了鳥兒,也引來了偷獵者。“最痛心的就是看到正在孵化的母鳥們因驚嚇而巢傾蛋碎。”這些年,父女倆改建濕地設備,制止了不少非法偷獵行為,救下了無數鳥兒。

  父女倆25年的精心呵護,讓雁蕩濕地變成了樹繁林茂、處處聞鳥鳴的鳥類棲息地。據初步調查統計,雁蕩濕地共有鳥類8目19科28種,其中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4種。

  “稀客”成了“回頭客”

  濕地護鳥人用心護鳥,鳥類也用自己的方式在回饋人類朋友。汪凱琴説,這些“濕地精靈”在空中的每一次起飛、停歇和覓食都充滿力量,讓人感受到生命的律動。“我們在保護鳥兒,鳥兒在治愈我們。”

  比如“脖細嘴長筋骨瘦,披蓑赤腳老漁翁”的蒼鷺,是雁蕩濕地裏最容易辨認的“顯眼包”。除了“站功”了得,蒼鷺還是“模範夫妻”,夫妻倆輪流守家,每次“換崗”還要舉行類似“貼面舞”的交接儀式。

  而白鷺遠沒有詩句裏寫的那麼“詩意”,根據汪凱琴的觀察,白鷺是濕地裏最愛打群架的。打架前,一方會伸長脖子看著另一方,似乎警告對方趕緊離開,但對方也不甘示弱,同樣伸著脖子相互對視起來,儼然一副挑釁神態。

  觀鳥,往往需要足夠的耐心和一點點好運氣,才能捕捉到罕見鳥種的身影。汪凱琴説自己足夠幸運,因為濕地上白鷺、牛背鷺和蒼鷺等鷺鳥已經從“過客”變成“長久居民”,讓她有足夠的時間觀察“濕地精靈”。

  這些畫面,也被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的博士研究生王逸飛收進了相機裏。今年3月在雁蕩濕地的一次調查令他印象深刻,“與其他公園相比,雁蕩濕地除了大,還多多少少有些‘野’,這裡更貼近原生態的大自然。”他告訴記者,鷺鳥用翅膀“投票”留在了這裡,恰是當地生態持續向好的證明。

  除了“回頭客”,珍稀物種也在雁蕩濕地不斷“出新”。此前,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聯合中科院動物所調查人員在雁蕩濕地觀測到了近危(NT)物種鳳頭麥雞。汪凱琴告訴記者,被譽為“林中仙子”的壽帶鳥也曾到訪,“發現它後,興奮了半天!”

  人與鳥的和諧共鳴

  如今,昔日的香樟樹苗已經長成參天大樹,汪凱琴也正式從父親手上接過“接力棒”成為第二代“護鳥人”,在跨越兩代人的時光裏,延續著對這片濕地深深的熱愛。

  今年4月,雁蕩濕地成為全省首批“觀鳥勝地”。隨著週末觀鳥人群的增多,汪凱琴也有了新思路:她考慮在濕地新設一個鳥類科普研學空間,把攝影師抓拍的野鳥照片和鳥類科普知識講給更多人聽。

  而雁蕩濕地的故事也有望在蕭山延續。為了讓更多候鳥得到更好的守護和幫助,目前,蕭山區已將雁蕩濕地列入野生鷺類保護點和蕭山濕地科普宣教基地,鼓勵更多的水産養殖者探索出多樣化的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案例。

  秋風漸起,空氣中帶有一絲涼意。從雁蕩濕地的觀鳥臺俯瞰,斑嘴鴨、綠頭鴨、鴛鴦等遊禽涉禽悠閒地在淺灘覓食,不遠處,蒼鷺、白鷺、椋鳥、喜鵲、烏鶇或在天空盤旋,或棲息于香樟樹上。它們仿佛躍動的音符,點綴在一排排宛如五線譜的香樟樹上,奏出人與鳥的和諧共鳴。

  “同樣的景色,有了鳥鳴啾啾,就有了生機和活力。”汪凱琴希望未來有更多地方可以成為鳥兒願意駐足的“新家”,繪出更多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畫卷。

來源:杭州日報    | 撰稿:記者 郭燕 金婷婷    | 責編:張曉欣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