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成生輝,西湖大學西湖學者,現任智慧可視化實驗室負責人,曾在德國萊比錫大學醫學研究所、美國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和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進行研究,曾任世界銀行(總部)數字經濟組顧問、大數據高峰論壇(中國可視化專委會舉辦)執行主席,國際可視化年會、太平洋可視化大會、中國可視化大會等項目委員會委員。主要研究方向為數據可視化、可視分析和元宇宙等。
元宇宙在2021年成為時髦的概念。和60年前網際網路的發端不同,當下“元宇宙”從一開始就受到了熱捧。元宇宙到底是什麼?它是否是網際網路技術的下一次革命?元宇宙是“風口”嗎、可以獲利嗎?這是大家聽到這個概念後的第一反應。
西湖大學西湖學者成生輝的新作《元宇宙:概念、技術及生態》試圖回答這些問題。上周,長江日報讀+邀請成生輝談談——元宇宙到底是未來的技術方向還是只是暫時的熱點?
■ 大眾好奇“元宇宙”,得專門寫本書
成生輝的博士研究方向是可視化及可視分析,這和元宇宙緊密相關,因而算是很早就接觸了元宇宙這一領域。
“我在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讀博時,導師是克勞斯·穆勒教授,他是一本可視化領域權威期刊的主編。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大學是研究型大學,它的電腦係乃至可視化方向培養出了不少權威專家。”此外,他也和美國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哈佛大學醫學院、世界銀行等進行過合作研究。
回國後,他在西湖大學成立了智慧可視化實驗室,指導和帶領團隊,“西湖大學是一個小而精、高起點、研究型的大學,扁平化的管理制度。它給予了每個老師很大的自主權,可以做很多前沿性的研究。團隊裏的博士後、全職科研助理們每天如火如荼做著研究,樂此不疲。”團隊目前正在研究元宇宙的基礎框架和“落地”需要的技術。
2021年,成生輝去北京時見了大學同學一面,對方和他提起了元宇宙。成生輝深感詫異,同學不是研究這個的,居然已經知道了元宇宙。他進而發現,原來元宇宙已經開始影響大眾了,而且大家對元宇宙有很多疑問,大部分的問題都集中在元宇宙是什麼、值不值得投資、是不是炒作等問題上。他透露,從元宇宙的地域搜索熱度圖中發現,“中國是對元宇宙搜索量極高的國家”。
“主要是因為元宇宙的概念和終極形態都沒個定論,説法很多,大眾接收的資訊很多很雜,越看越迷惑。”這讓成生輝動了寫一本書介紹它的心思。從北京回來後,他便開始帶領團隊寫,於今年1月將書稿交給了出版社。
■ 元宇宙的終極形態很難突然出現
“在大家都在觀望和討論元宇宙是否是下一個投資風口的時候,我想從技術的角度探究元宇宙到底是什麼。”成生輝看到,目前大眾一聽到“元宇宙”,就覺得它非常科幻,像小説、像遊戲,甚至對於能不能實現都很懷疑。
《元宇宙:概念、技術及生態》這本書裏,描述了構建元宇宙所需的各個技術,涵蓋了技術的概念,目前技術發展的狀況,該技術能夠解決的問題等。“一個完整的元宇宙世界需要強大的技術支援,而且不是單一領域的技術,而是諸多先進技術的結合。”
成生輝説,當大家了解了這些技術,就能大致明白,我們距離真正的元宇宙還有一段距離。“我想強調的是,元宇宙的終極形態很難突然出現,它一定是逐步地、循序漸進地發展。”
比如説,眾多技術中有“沉浸式交互技術”,大家常聽説的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混合現實MR、擴展現實XR。“以虛擬現實為例,真正的虛擬環境應該是能夠模擬出人類的‘五覺’,也就是味覺、視覺、嗅覺、觸覺、聽覺。但是就目前的技術而言還做不到。”
成生輝介紹,人的大腦經過了20萬年的進化,對外界反應的本能已成型了,所以想用虛擬現實來欺騙眼睛是一件非常具有挑戰性的事情。“如果我們將眼睛靠近螢幕,透過余光我們還可以看到螢幕外的現實世界,而如果眼睛過度貼近螢幕,則無法聚焦,無法看清物體。”
【訪談】
■ 技術沒達到時,所有的想像都像天方夜譚
讀+:1992年的小説《雪崩》裏就出現了元宇宙,為什麼現在才開始火?
成生輝:文學作品的創作是基於想像力,而技術的實現往往是落後於人們的想像的。1995年,比爾·蓋茨在《未來之路》中就提到了類似VR眼鏡的東西,只是當時他想像的這個“眼鏡”還沒有名字,比爾·蓋茨的這個構想非常有創造性,但以當時的技術而言,這簡直是天方夜譚。專家也對比爾·蓋茨的這個構想進行了分析,並且認為這個設備可以像電子遊戲機一樣,在店裏售賣。但在當時也沒有得到過多的關注。進入21世紀之後,電腦技術的發展帶動整個行業迅速地成長壯大,VR技術依託于電腦技術也在不斷進步,VR眼鏡變成了現實,然後慢慢進入到大眾的視野。元宇宙也是一樣,在文學作品中作者想像出來有這麼一個虛擬世界,但是實現它是需要時間的,而“元宇宙”這個詞被大眾廣泛討論,主要還是由於羅布樂思(Roblox)憑藉元宇宙概念成功在紐交所上市,且當日市值就突破了400億美元,引發了金融圈的關注,之後經過媒體的報道,才開始被大眾關注。所以大部分人在討論元宇宙的時候,更多的是討論其是否值得投資,是否是下一個風口,而較少有人關注元宇宙所涵蓋的龐大的技術集群。
讀+:許多人都有類似的困惑:元宇宙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技術?
成生輝:其實構建元宇宙的技術並不是單一的某一種技術,它本質上是多個領域技術的集合。這些技術分屬於不同的領域,而各個領域都在攻克本領域的技術難點,去突破瓶頸。比方説,人工智慧技術、交互技術、AI及3D技術、大數據處理技術等等,為什麼需要這些技術呢?拿大數據處理技術來説,如果未來的數字社會屬於元宇宙,那麼我們需要什麼來支撐如此龐大的數字世界?只要是有操作,那麼都會産生資料檔案,活動越多,數據越增長,從而形成一個大數據網路。可以肯定的是,元宇宙一旦開發應用,將産生海量數據,那麼就有巨大的數據處理壓力。既然元宇宙可以讓人沉浸,還能即時、隨地,那麼也要對網路傳輸技術、VR技術提出更高要求,雲端計算能力也要很強,數據存儲也要“海量”,這導致對晶片要求就特別高,所以對技術的整體要求是極高的。
讀+:目前能知道的是,元宇宙可能不會在短期內順利實現,那麼在這些技術中,您覺得眼下最為急迫要解決的是哪種技術?
成生輝:我認為目前最大的問題,在於如何把這些技術真正地集合起來並且降低成本,這樣才能夠讓絕大多數的普通人使用這些技術,或者説享受這些技術帶來的便利。像晶片就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晶片可以大幅度的提升算力,它是很多技術得以進一步發展的核心。就比如説這本書裏提到的,將來元宇宙中的數據量是呈指數級增長的,目前的晶片性能是遠遠不夠的。像目前臉書用於識別照片的模型還有像谷歌翻譯使用的模型的複雜程度每隔幾個月就會增加,這就需要高性能的晶片,才能讓這些模型快速高效的運作。還有像人工智慧領域,對AI和機器學習的標準及速度的要求越來越高,但目前來看,晶片的發展速度還追不上人工智慧的發展速度。
■ 把元宇宙等同於遊戲“過於片面”
讀+:元宇宙到底由誰來主導建立?
成生輝:元宇宙並不是由某個人或者某個機構來主導,也很難由誰來主導。元宇宙其實是一種技術不斷發展的結果,但在元宇宙完全形成之前,人們很難想像它的最終形態,也很難想像元宇宙如何與我們的現實生活相融合。就好像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人沒想過未來有一天可以在網上購物,沒想過出門不需要帶錢包,手機掃碼就可以支付。大眾對未來的想像往往基於現階段的認知,像iPhone出現以前,大家沒有意識到手機還可以這樣設計,也沒有意識到智慧手機可以發展為現代人生活中不能缺少的工具。
讀+:書中説,當蜘蛛俠和鋼鐵俠可以共存于同一個場景的時候,我們就可以認為這就是一個元宇宙。如果不是由政府主導,只是純商業化的,不是強制性的,大家有可能覺得它像遊戲營造的世界,不進入也可以;可萬一大家不那麼想進入,是不是元宇宙這個計劃就流産了?
成生輝:其實元宇宙並不是想不想進入的問題,如果元宇宙變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大家就會自然地接受。就好像疫情以來,大家已逐漸習慣開線上會議,也逐漸習慣上網課,技術使得人們的生活更加便利,也能夠豐富人們的體驗感,那大眾自然就會逐漸地接受並習慣這個由新興技術構建的虛擬世界。的確,目前很多人認為元宇宙等同於遊戲,這個想法是過於片面的,元宇宙絕不是一個孤立的概念,像前面反覆提到的,它是一個技術集合體構建的與現實世界平行的虛擬世界,現實世界可以實現的事情,在元宇宙中都可以實現,只是説,在目前的技術水準下,遊戲是最容易構建元宇宙生態的。像這本書中提到的《堡壘之夜》還有羅布樂思(Roblox)已經有元宇宙的感覺了,但是離實現元宇宙的終極形態,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目前已經有400億美元的風投進入了元宇宙,各大頭部科技公司都把元宇宙當作公司未來5到10年的戰略發展方向。無論説是投資角度還是技術研發角度,元宇宙都是目前最熱門的領域之一。而進不進入元宇宙並不像是決定買不買某一件商品一樣的,完全依託于個人主觀意願的選擇,當這些構建元宇宙的各項技術逐步落地,且慢慢滲透進人們的生活的時候,元宇宙就會像電腦、手機一樣,逐步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中。
讀+:如果必須進入元宇宙,那麼入口是什麼?
成生輝:這是個非常大的問題,目前並沒有統一的定論,在我看來,從硬體角度來説,當你戴上VR、AR這類設備,跟虛擬世界連接的時候,就已經進入元宇宙了,而從軟體角度來説,像現在很多公司在搭建低代碼平臺(low code platform),這類平臺支援創作者採用少量的電腦代碼或者無需代碼就可以製作網頁或者App,這使得沒有編程背景的人也能利用網際網路去創造內容,當你擁有一個虛擬身份,並且可以利用這樣的平臺創造內容的時候,你就已經進入元宇宙了,甚至參與了元宇宙的建設。
■ 元宇宙將融入我們的現實生活
讀+:元宇宙到底能帶給我們什麼非入不可的理由,你認為它將會全面覆蓋我們真實生活嗎?
成生輝:我認為元宇宙是可以融入我們的生活的,現實世界能做的事情,元宇宙中也可以實現。它還能拓展人類活動邊界,在虛擬世界中可以獲得在現實世界中無法擁有的體驗。我們可以暢想一下,在元宇宙中有一個虛擬的自己,從南極到北極可能花上一個禮拜甚至半個月,但是在元宇宙中不需要考慮距離因素,打個響指的工夫就到了。
讀+:現在已經能實現到什麼程度了?
成生輝:有兩場虛擬音樂會,一個是賈斯丁·比伯舉辦了虛擬音樂會,粉絲可以線上上跟比伯的虛擬形象互動,還有一個是法國電子音樂藝術家讓·米歇爾·雅爾在虛擬的巴黎聖母院舉辦的一場虛擬音樂會。元宇宙中的數據也可以作為個人資産,比如説有個國外的區塊鏈平臺,主要功能就是鼓勵用戶在平臺上分享數據,比如説睡眠數據,可以供給醫療科研機構研究失眠等健康問題,用戶可以借此獲得代幣收益。
在現實世界中,人的時間、勞動力和成本的問題是最容易被人工智慧代替的,比如播音員,人工智慧可以快速、長時間傳遞緊急和重要的新聞,而且面部表情、肌肉運動、聲音等等都是可以學習的。包括還會有人工智慧藝術家,讓人工智慧了解作品趨勢和風格,再進行創作。
讀+:書中也提到了元宇宙的“搶地熱潮”,相關新聞也不少。這讓人覺得這有點類似人類在地球上劃分疆土,而且搶地劃分出的虛擬世界和地球實際的政治、經濟格局也不一定一致,更讓人覺得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是不是兩碼事。也就是説,在邏輯上會覺得元宇宙是不是不大靠譜,您怎麼看?
成生輝:元宇宙“搶地熱潮”確實吸引了很多眼球,可以説,在元宇宙買地就像在19世紀購買第五大道一樣。“無邊界”是元宇宙的特性之一,無邊界不僅指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可以無縫銜接,也指元宇宙世界是一個無盡的空間,元宇宙的邊界是可以被無限拓展的,這就意味著所謂的虛擬世界的“土地”是無盡的。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土地”的價值是一樣的。
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本質上肯定是不一樣的,但這並不能説元宇宙在邏輯上很離譜。比方説,現在很多人玩遊戲,會為遊戲人物購買皮膚,這些皮膚也是虛擬的,花成百上千購買虛擬的皮膚聽起來也很離譜。但是一個事實是,年輕一代已經有了購買虛擬物品的習慣,有了在虛擬世界消費的習慣。元宇宙作為現實世界的映射,現實世界可以實現的事情在元宇宙中同樣可以實現,這當然包括在虛擬世界中購買土地,購買建築物,購買藝術品,甚至是購買專屬頭像跟ID,在元宇宙中的購買行為本身沒有任何問題,可交易的經濟體系也是構建元宇宙的核心,問題在於價格是否被炒得虛高。
■ 人類無法永久在虛擬世界活著,終究被饑餓的肚子吵醒
讀+:在元宇宙裏,大家都是虛擬形象,會不會帶來造假問題?
成生輝:安全及制度層面的問題確實很關鍵,這也關係到元宇宙社會能否和諧文明運作。“篡改現實”確實是個問題,眼見為實一直是人們行為的重要指導,但是虛擬現實技術能讓用戶改變自己,去除面部瑕疵,向其他用戶展示更瘦的自己,甚至説長得像明星。正因為元宇宙是很多技術的組合,所以,這些技術本身的安全問題,組合起來就成為更大的問題,問題不光多,還很複雜,比如説光是雲計算安全問題,就包含了數據洩露、缺乏雲安全架構和策略、身份憑證訪問和密鑰管理不善、賬戶劫持等等問題。而區塊鏈可能就有交易所安全、錢包安全、智慧合約漏洞、網路擁堵等等問題。但其實不光是技術帶來的問題,也將有很多其他問題。
讀+:請具體展開説説。
成生輝:網際網路出現後,我們看到人類在法律理論和司法實踐方面有諸多努力。阿爾法狗出現後,智慧科技對法律産生了衝擊,那麼元宇宙出現後,法律有沒有做好準備呢?
而且,元宇宙會不會面臨上癮、歧視、騷擾和暴力等問題?它會不會成為“數字毒藥”?會不會讓人的行為和現實世界脫節?會不會對婚戀、生育、人際、心理、生産和消費帶來影響?這些問題肯定會隨著元宇宙的發展凸顯出來。可以肯定的是,人類無法永遠生活在一個無法製造和滿足基本物質需求的虛擬世界,每個人終究會被饑餓的肚子吵醒。
我們肯定也會想,在虛擬世界裏,你怎麼知道你面前的人究竟是不是指定的那個人?比如説,你在為虛擬場地或音樂會門票付款時,你怎麼確定收款人就是真正的收款人?你面對很多身份數據時,怎麼辨別哪個是正確哪個是錯誤的?
隨著元宇宙發展,各行各業甚至醫學都將涉及,你可以在元宇宙中和醫生交流,不用一遍遍跑醫院了,上樓下樓掛號叫號取藥都可以免了,這簡直是大家夢寐以求的事,聽起來難以置信。可是,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實現扎克伯格和其他人所説的那種真正的元宇宙,其實還是有待討論的。歸根結底,在進入真正未來的數字世界之前,還有許多技術和倫理問題需要解決。
連結>>>
■ “元宇宙”是怎麼火起來的
1992年,一本名叫《雪崩》的英國科幻小説出版,其中首次提到了“元宇宙”。作者尼爾·斯蒂芬森描寫了一個元宇宙世界,這個世界是平行于現實世界的,是一個虛擬共用空間。元宇宙可不一般,作者筆下的元宇宙世界建立在一個虛擬的城市環境裏,一條百米寬的公路卻貫穿了一個周長為65536公里的完美球形行星。
用戶想進入這個“元宇宙”有兩種方法,一種是高品質的個人終端,另一種是低品質的公共終端。用戶要是想在元宇宙中持續“線上”,就要一直佩戴攜帶型終端眼鏡和其他體感設備。
注意,《雪崩》時期的“元宇宙”僅僅是一個存在於文學作品中的概念。大約30年後,“元宇宙”變成了一個商業目標。2021年3月10日,美國的沙盒遊戲平臺羅布樂思(Roblox)首次把元宇宙寫進招股書,並在紐交所成功上市,當日市值就突破了400億美元。該事件經過各大媒體的報道後,迅速發酵,引發各界關注,形成了“元宇宙現象”。
2021年,臉書宣佈更名為Meta,要把整個公司打造成元宇宙公司,還在一個數字化的北京紫禁城召開了一場盛會,全球的虛擬參會者線上討論科技話題。隨後,各國網際網路領域的核心人物對元宇宙開始期待,各網際網路巨頭也開始調整佈局發展路徑。
來源:長江日報 | 撰稿:秦孟婷 | 責編:丁薩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