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從浙江省建設新時代美麗浙江推進大會暨生物多樣性保護大會上傳來捷報,桐廬再次獲得“大禹鼎”。
據悉,“大禹鼎”是全省“五水共治”的最高榮譽,更是檢驗治水成效的重要標準。
近年來,浙江桐廬縣以“八八戰略”和“兩山”理念為指引,以水環境品質和群眾滿意度“雙提升”為工作目標,持續推進五水共治(河長制)工作,奮力打造“山清水秀、魚翔淺底”的“最美水城”。2021年,全縣114條主要河道,共監測斷面水質123個,其中Ⅰ類、Ⅱ類水質佔比92%,縣級以上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
桐廬縣將“水之美”工作列入九大攻堅戰之一的美麗生態提升攻堅戰,同時將“水之美”行動納入季度“鍛鑄榜”和年度綜合考評,實施過程和年度績效雙重考核。
圍繞“十查”工作內容,全方位、無死角開展水環境問題自查自糾工作,通過治水辦專業查、部門精細查、群眾助力查、人大、紀委監督查、屬地全面查、科技智慧查等舉措,提升“找尋查挖”行動戰鬥力。全面建立問題“發現-整改-反饋”閉環工作機制,全縣自查整改問題1909個,整改完成率約100%。
桐廬縣持續推進河湖長制提檔升級,完成主要河道“一河一策”前三年評估和新一輪方案修編,嚴格做到底數清、目標明、措施實、項目精準。根據河長制考核機制、履職量化評估機制,進一步規範河長制度、強化河長履職。同時以“綠幣”積分和“美麗河湖”建設工作為抓手,推動河長制向河長“智”轉變。縣鎮村三級河長巡河率100%,問題解決率100%。
2021年,桐廬縣“流域共治”突破地級市瓶頸,與富陽區、臨安等地共同簽訂壺源江“流域共治”合作協議,各鄉鎮(街道)也簽訂了流域共治協議,持續開展上下游、左右岸聯動,不斷推進安全、生態、交通、旅遊、文化等融合共建,進一步提升沿江老百姓的安全感、獲得感、幸福感。
以“小微景點”化理念打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轉化通道,桐廬縣把農村的臭水塘打造成“生態治理成果”展示景點,帶動旅遊經濟、生態經濟,促進共同富裕。目前,在桐廬縣180多個大大小小的村莊裏,500余個經過生態化修復的小微水體水清岸美,與村莊融為一體,宛若“碧水明珠”,或是家門口茶余飯後閒話家常的鄰里中心,或是遊客遊玩觀賞的打卡景點,或是孩童嬉戲玩耍的美麗樂園,受益人口達10萬人以上。
下一步,桐廬縣將圍繞“五水共治”爭優目標,以“月月是衝刺”的精神,繼續全面開展“奪鼎”行動,以省級環保督察、“找尋查挖”“碧水亮劍”活動等工作為總抓手,著力梳理一批涉水歷史遺留問題、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上級督察督辦問題;積極探索“智慧化”監管模式、“産業化”發展模式、“社會化”監督模式,繼續深化“污水零直排區”提質增效、河長制提檔升級,挖掘培育好水文化,講好桐廬治水故事,放大桐廬山水品牌,讓群眾切實感受治水帶來的生態環境美化與生活方式的改變。
來源:中國網 | 撰稿:金軼潤 施銀燕 汪傑菲 通訊員 汪玉英/攝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