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本站專題 > 縉雲 > 新聞速遞 新聞詳情
縉雲黃帝文化豐富浙江文化標識新內涵
中國網 · 通訊員 逍嶼 沈斌 劉曉玲 | 發佈時間2022-06-27 16:33:02    

   尋民族根脈,仰始祖豐功。

  6月16日,縉雲鼎湖峰下,步虛山旁,一場讓百名浙商心潮澎湃的祭典徐徐展開。黃帝祠宇巍然屹立,參加壬寅(2022)年百名浙商祭祀軒轅黃帝大典的浙商代表在軒轅殿前祭祀大院莊嚴列隊。擊鼓撞鐘、敬上高香、敬獻花籃、敬獻美酒、行鞠躬禮,一項項儀程典雅大氣、莊重熱烈,寄託著在場所有浙商對中華民族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的深深敬意。

  這是一次創新的嘗試。近年來,中國仙都祭祀軒轅黃帝大典以其特殊的社會意義和時代價值,越來越受到海內外中華兒女的關注,已然成為宣示“民族認同、血脈認同、文化認同”的精神高地。

  文化的力量無遠弗屆。浙江省第十五次黨代會提到,要打造新時代文化藝術標識,提升陽明文化、和合文化、黃帝文化、大禹文化、南孔文化以及浙學等優秀傳統文化影響力。黃帝文化,正在歷代的傳承中大放異彩,成為增強文化自信、凝聚民族力量的重要載體。

  如何深入挖掘、弘揚黃帝文化的精神內涵和時代價值,切實增強和堅定文化自信,全力打造新時代文化高地和浙江歷史文化金名片?步入縉雲,這座山水小城正在給出自己的答案。

圖片 1.png

  盛世祭典 黃帝文脈弦歌不輟

  時光回轉,8個月前,鼎湖峰下迎來一場前所未有的盛世祭典。在黃帝祠宇重建23年後,中國仙都祭祀軒轅黃帝大典的主辦單位變更為浙江省人民政府。

  萬里尋根,鼎湖峰下迎赤子;韆鞦祭祖,縉雲堂中拜軒轅。2021年10月14日,農曆九月初九,社會各界人士、台灣同胞、海外僑胞等齊聚縉雲仙都,祭拜中華民族人文始祖軒轅黃帝,傳遞全體中華兒女的感念之情。

  辛醜(2021)年中國仙都祭祀軒轅黃帝大典沿用古代祭禮——“禘”禮,九項儀程在尊重歷史傳承的同時,融唐風宋韻、彰時代氣息和浙江特色,在江南煙雨中呈現了一場底蘊厚重、特色明顯的祭禮。正如河南新鄭大典辦主任趙錫銘所説,這次祭典既體現了黃帝文化之厚,又展示了縉雲風光之美,顛覆了對傳統祭典的刻板認識,讓人耳目一新。

  一場祭典,擦亮了中華文明精神標識,這是對中華民族文化血脈、精神命脈的一次重要溯源,也是對文化自信的一次有力宣言。而細究其背後,離不開讓黃帝文脈代代相傳的民族精神。

djEvNHdlYXpteTNEbDRoNnYwMjNpd1Fha09TLTYwdEszV25aUzJuaHU0Unhw

  縉雲是全國唯一以軒轅黃帝名號命名的縣,而當地祭祀軒轅黃帝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東晉年間。“永嘉有縉雲堂”“停余周而淹留,搜縉雲之遺跡”等詞句,出現在吟咏于山水間的謝靈運筆下,證實了黃帝文化在南方傳播輻射的印記。

  清末,黃帝祠宇毀於戰火,但前來拜祭的百姓仍絡繹不絕。1998年,縉雲重建盛唐風貌的黃帝祠宇,並恢復公祭軒轅黃帝典禮,24年來從未間斷。恢復祭典以來,每年舉辦兩次,清明為民祭,重陽為公祭,形成了一定的禮制和規格。

  2011年,“縉雲軒轅祭典”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名錄。浙江省歷史學會理事項一中表示,傳承千百年來,縉雲已成為史學界公認的“中國南方黃帝祭祀中心”“中國南方黃帝文化輻射中心”和“中國南方黃帝文化研究中心”。

  黃帝文脈弦歌不輟,“縉雲軒轅祭典”迎來了文化品牌的全面升級,隨著主辦單位的變更,浙江縉雲與陜西黃陵、河南新鄭形成了三地共祭、層次相當的全國軒轅黃帝祭祀格局。

  2021年中國仙都祭祀軒轅黃帝大典的成功舉辦,有力闡明瞭縉雲與黃帝的關係,進一步擦亮了黃帝文化品牌,使黃帝縉雲的地域特點更加鮮明,為這座煙雨山城埋下嶄新課題的同時,也將為浙江打造新時代文化高地提供一份獨特的藝術標識。

  浸潤萬家 “四化”文章擦亮歷史文化金名片

  千百年來,無數文人墨客來到縉雲仙都,留下126處摩崖石刻和題記,在歷史長河上刻留下獨屬於黃帝文化的不朽詩篇。

  當前,浙江正加快打造新時代文化高地,構建起以文化力量推動社會全面進步的新格局,如何系統打造黃帝縉雲成為傳承中華文脈的重要場所,努力形成具有中國氣派和浙江辨識度的重要文化標識,讓黃帝文化浸潤千萬百姓家?

  答卷,已經在山光水色間開始書寫。

  2021年底,縉雲黃帝文化成功入選全省第二批示範級文化和旅遊IP,品牌效應進一步增強。縉雲正做好文化基因解碼工程,不斷擴大“縉雲黃帝文化”IP的品牌影響力。

  “活化”“物化”“深化”“衍化”,縉雲從四篇文章著筆,凝聚各方力量,催生豐厚成果。踏入縉雲,立體式、持久式、沉浸式黃帝文化宣傳態勢正在鋪開,辨識度極高的縉雲文化符號躍動在大街小巷,黃帝文化元素觸手可及。

  潤物細無聲,結合當地特色婺劇文化,縉雲讓黃帝文化在全新的演繹下“活”起來。組織民間文史愛好者全面挖掘、整理黃帝民間故事,匯聚文藝人才創作系列摺子戲、什錦戲,不斷創新研磨婺劇《軒轅飛天》等。“《軒轅飛天》這齣戲在藝術上表現精到,思想性也很強,特別能感受到黃帝的創新開拓精神。”一位曾觀看過演出的戲迷深有感觸。

  傳統文藝賦能的同時,數字技術與文化産業的深度融合成為創新活力源泉。利用數字化平臺優化再造祭典流程及各環節的工作,將助力其更精準高效。而利用三維虛擬場景等科技感十足的手段,深化觀眾對黃帝文化的認知,則是正在謀劃的黃帝文化博物館建設事宜中的一項。

  “物化”的成果,來得更加直觀。城市的重要交通節點、公共空間都將進行黃帝文化標識的打造,傳遞高辨識度的縉雲文化符號。“走在路上就能看到有黃帝文化元素的道旗和遮陽棚,讓我們印象很深刻!”初次來到縉雲的遊客同筆者分享道。同時,借助科技手段,融合雕塑、繪畫等藝術形式,縉雲將黃帝文化融入城市基建,扮靚城市粧容。

  同時,“深化”黃帝文化內涵,理順時代傳承的脈絡,明晰歷史演進的圖景,研討新時代的傳承與弘揚同樣重要。在獨峰書院,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尋黃帝文化根源;踏進仙都,各級媒體、流量網紅明星用筆觸和鏡頭記錄好山好水,助推黃帝文化“出圈”。

  通過發展現有的黃帝文化産業,縉雲正“衍化”出傳統事物的新風貌。帶仙字logo的筆電、雨傘以及農産品、工業品仙字包裝等,“把仙氣帶回家”系列本地文創産品的研發讓黃帝文化進入日常生活,實現更多創意價值。

  祭典的溢出效應正在逐步顯現,釋放出磅薄的動力。“我們計劃讓軒轅黃帝祭祀活動走向大眾,讓更多人參與祭典,接受精神洗禮。”縉雲縣黃帝文化發展中心主任蔡利偉介紹,最近舉辦的百名浙商祭祀軒轅黃帝大典活動效果就比較明顯。

  “祭祀軒轅黃帝讓我有一種油然而生的自豪感,深刻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剛剛參加完百名浙商祭祀軒轅黃帝大典的浙商代表田寧説道。通過廣泛凝聚各界人士的民族認同感,軒轅黃帝祭祀活動將充分釋放黃帝文化品牌力量,為縉雲建設開放之城、魅力之城,打造世界文化旅遊目的地提供強大的內生動力。

djEvNHdlYXpteTNEbDRoNnYwMjNpd1Fha09TLTYwdEszV25aUzJuaHU0Unhw

  從祭典出發,“四化”品牌行動正逐步推進,黃帝文化的觸角延伸到城市的角角落落,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浸潤萬家,催生出強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逆勢破局 小城蝶變迎發展

  走進初夏的仙都景區,九曲練溪,十里畫廊,山水飄逸。驅散疫情帶來的陰霾後,景區恢復了往日的生機,路邊遊客絡繹不絕。近年來,隨著黃帝文化品牌的打響,愈來愈多遊客、大咖走進縉雲,走進仙都,在鼎湖峰下盡攬秀麗山水,在黃帝祠宇感受厚重的歷史底蘊。

  變化,正在悄然發生。

  “驚奇!驚艷!無法複製的風景,獨一無二的體驗,就像絕世的美人。”不久前的五一假期,青年藝術家李玉剛與仙都縉雲一相逢,便被這裡的高山溪流深深吸引。

  依託黃帝文化品牌,仙都迎來跨越式的發展。一座風光旖旎的景區村落就地建成,涵蓋攝影、咖啡、漢服等多種主題。當前,景區的軒轅文化街已有民宿農家樂252家,床位6567個,餐位1萬餘個。“2021年,僅是我們的核心區域村鼎湖村的村集體收入就達到132萬元,村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超3萬元。”仙都街道黨工委委員潛錦江説,2021年仙都景區接待遊客數量189.15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5038.56萬元。

  為促進黃帝文化“有形化”,仙都的文創産品正不斷發力聚攏人氣。“去年夏天,麗水首支文創雪糕‘仙境奇冰’引無數遊客打卡,推出僅一個月銷售量就達1.5萬餘支,實現營收近30萬元。”潛錦江説道,文化的力量正帶動仙都全方位的成長與裂變。

  仙都與青壹坊、西泠印社等知名文創企業合作,深入挖掘黃帝文化等內涵,以“把仙氣帶回家”為主題,開發了60多種文創産品,並在景區開設第一家文創直營店,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2021年10月以來,“把仙氣帶回家”文創直營店已實現85萬元的營收。

  隨著仙都景區和黃帝文化的影響力與日俱增,輻射效應正遍及全縣乃至全省。縉雲旅遊基礎設施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文旅事業蒸蒸日上。小火車開進了筧川花海,蛟龍大峽谷架起了玻璃棧道,羊上展開了低空飛行的新翅膀。2021年,縉雲縣接待旅遊者374.7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41.6億元。

  旅遊業見效的同時,依託黃帝文化IP強大的影響力和衍生性,縉雲燒餅、軒轅黃茶、縉雲爽面等農産品産業飛速成長。縉雲燒餅作為縉雲縣傳統小吃,又稱“黃帝餅”“軒轅餅”,有“爐傳三百世 餅香五千年”之説。小燒餅蘊含大能量,借助品牌優勢,2021年,縉雲燒餅産值達到27億元,從業人員達2.3萬人。

djEvWXRlVG44S1pmejRKS3hkZXdIeVNPaWxNSjVYMldIRDlvc1BLeFljVWR5

  城市發展的底氣遠不止於此,文化的力量撬動了商業版圖的騰飛。越來越多人看到縉雲、走進縉雲、紮根縉雲,縉雲人能吃苦、敢創新的“梅幹菜精神”感染著每一個來到這座城市的人。在外部發展環境越來越嚴峻複雜的大背景下,在受疫情影響下全球經濟動蕩愈演愈烈的特殊時期,縉雲逆勢破局,化“危”為“機”,招商引資“不斷檔”“不斷鏈”,全年引進項目39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25個,實際到位內資31.4億元。

djEvUTc1bGI1WmZsWkhoUDVTdnJ1MjNaQnNqRUpLOVEwMENDM1h3QW1RaVZV

  一張用黃帝文化書寫的浙江歷史文化金名片,正飛入千萬尋常百姓家,為縉雲注入雋永的文化基因,鍛造出更加深厚的文化底氣,為邁向共同富裕注入新動能。

來源:中國網    | 撰稿:通訊員 逍嶼 沈斌 劉曉玲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