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敲起來了,龍舟在“海上絲綢之路”的起航地拔錨;槳劃起來了,少年們振臂向前,同心協力。在杭州第19屆亞運會的開幕式上,《千年商港 幸福溫州》的文藝節目再現了兩千多年前溫州人競渡江上、奮勇爭先的場景。
舞臺之外,溫州的龍舟正劃向世界各地。面對新環境和新市場,溫州製造也像一葉龍舟,在高端領域爭先逐浪,開拓民營經濟的新活力。
作為杭州第19屆亞運會龍舟和足球項目的舉辦地,溫州這座千年商港裏紮根著團結拼搏、奮勇向前的龍舟精神和“敢為天下先”的城市精神。這裡走出了以農村家庭工業為基礎的“溫州模式”,走出了吃苦耐勞、把小商品做成大市場的溫州商人,也走出了搶佔風口、乘勢而上的民營企業。
江水滔滔裏,溫州龍舟競相爭渡;改革大潮起,甌越大地發展蝶變,向著創新之城的目標進發。
槳聲自兩千年前來
龍舟競渡寄鄉情
昂首挺胸的龍首從河道上迅速地掠過,舟身噴繪著顏色鮮艷的圖案,30多支船槳整齊而有勁地翻飛起落,“非常帥氣”。兩岸擠滿了人,壓根找不著空位,激昂的鼓聲中,人們的歡呼聲此起彼伏,這是29歲的王鋒在蒼南縣的童年裏對於端午節的印象。
這也是溫州人的集體記憶。溫州傳統龍舟船大人多,陣容浩大,年幼的王鋒看著在水中身姿矯健的父親,感覺自己也成了這遍佈山野的熱鬧中的一葉小舟,在江水中激蕩。
這樣百舸爭流、鑼鼓喧天的場景在溫州上演了兩千多年。據《越絕書》記載:“夫越性脆而愚,水行而山處,以船為車,以揖為馬,往若飄風,去則難從。”越王勾踐臥薪嘗膽,于五月五日以“競渡之戲”為名開始操練水軍,最終滅吳復越。這成了溫州龍舟起源的傳説之一。
溫州市甌海區社科聯主席王瑋康介紹,溫州地處東南沿海,古為甌地,也是古越國的大後方,水系發達,河流密布。“除了我們的母親河溫瑞塘河外,還有飛雲江、鰲江、甌江三大江。”
在宋時期,溫州龍舟運動已經盛行,到明清到達鼎盛。唐宋時,溫州龍舟解鎖出表演功能。這種溫州獨有的龍舟又叫“水上臺閣”。據民俗學者研究,每到端午,溫州近80%的縣(市、區)都會開展龍舟競渡活動。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作為交通、農作方式的劃龍舟,也逐漸演化成了祈福消災、緬懷先賢、娛人娛神的民俗節慶活動,“寄託著溫州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時代高速發展,以村為最小單位、民間自發組織起來的龍舟競渡,也成為了凝聚鄉情鄉思的載體。分佈在世界各處的近70萬溫州華僑,將槳聲帶到了世界各地。
繼2010年廣州亞運會和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後,今年,龍舟再次成為杭州亞運會比賽項目。在龍舟比賽項目基地——溫州龍舟運動中心的溫州龍舟文化博物館內,龍身臺閣間的小人偶們忙著鋸木、搗年糕,色彩鮮艷、形式各異的龍頭、鼓、鑼、幡、梢、槳等一字排開,向世界各地的遊客訴説著溫州龍舟的故事。
槳聲傳進心裏
一人一城的同舟共濟
對王鋒來説,他終於等來了在家門口觀看世界級龍舟比賽的圓夢一刻。他和家人、朋友搶了10月4日龍舟項目比賽的門票。“張志成是我很喜歡的選手,我們都叫他國服右槳,水準特高,還特別拼。”王鋒説。
王鋒也是一位龍舟健兒。2021年,溫州蒼南聚龍龍舟隊代表浙江在第十四屆全運會群眾比賽龍舟決賽中取得3金1銅的好成績。王鋒是12名劃手中的一員,被分到頭槳的位置。此外還有一名鼓手和一名舵手。漁民出身的老舵手通過船舵的一插一拔控制龍舟的方向,王鋒起頭控制龍舟調子的節奏,鼓手則觀察王鋒划槳的速度來調整敲鼓的頻率,團結一心,越劃越快。
蒼南縣聚龍龍舟隊裏,有20歲出頭的年輕人,也有60多歲的老前輩。在民間龍舟隊隊員的身份之外,大家都有各自的工作和生活。早晨五點進行體能訓練和划船,下班後又下船訓練,除了雷電天氣,風雨無阻。手上的繭子磨破了,又長出新的。這樣讓龍舟隊在各大比賽裏,總是能夠領先。
“有兄弟在工作或生活上碰到不順心的事情,訓練的時候有點力不從心,大家就會互相打勁,互相鼓勵。”王鋒説。他想起初中的時候自己第一次下船,船槳很重,當時身量不高的他拿不動,划槳的頻率又非常高,他跟不上節奏,沒有巧勁“扒龍舟”。
“龍舟講究平衡,人員體重也要差不多,這是一項團體運動,一個人太高或者太壯,對團隊來説反而不好。”父親和村裏的老劃手教他如何蹬腿、轉肩,再通過肩部的延伸抬動身體,他們教給王鋒基礎的龍舟技巧,也教會他和村子裏的年輕人親如兄弟地相處,將這一葉龍舟劃出蒼南去。
如今,劃龍舟已經成了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有限的體能之外,龍舟隊不斷定下更遠、更快的目標:今天劃了500米,明天劃550米。王鋒熱愛這種永遠在路上的感覺。“不怕苦、不怕累、團結協作,這是我理解的龍舟精神。”
溫州市甌海區飛龍隊教練劉建設今年55歲,他劃了幾十年龍舟,也帶出了好幾支本地龍舟隊伍。“2004年開始,我作為教練去教競技龍舟的隊伍。大龍舟22人一船,小龍舟12人一船,大家在一起激烈拼搏的時候,你就融進去了,停不下來了,擰成一股繩,才能出成績。”
在溫州,賽龍舟又稱鬥龍舟。為什麼是“鬥”?王瑋康認為,這正是溫州人敢為天下先、特別能創新創業的精神縮影。“都説溫州人會經商,正因為他們互幫互助,抱團取暖,使得溫州商人的足跡踏遍全國。”這座千年商港裏,走出了以農村家庭工業為基礎的“溫州模式”,走出了吃苦耐勞、把小商品做成大市場的溫州商人,走出了搶佔風口、乘勢而上的溫企。“同舟共濟、奮勇爭先的龍舟精神已經融入了溫州的城市精神,成為了城市文化的一個標簽。”
槳聲向四面八方去
在改革大潮中乘風破浪
如今,龍舟運動已風靡全球。據國際龍舟聯合會統計,聯合會有85個成員國和地區,全世界範圍內有5000多萬名龍舟愛好者。王鋒發現,家鄉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村裏的柏油路四通八達,高新企業越來越多,週末也會去公園和文化館逛逛了。”
作為民營經濟的重要發源地之一,溫州正在數字化改革的浪潮中不斷揮動發展、創新的船槳,乘風破浪,在新環境和新市場中迸發出新的活力。
溫州市經濟和資訊化局黨委書記陳勝軍介紹,近年來,在“八八戰略”指引下,溫州堅定推進産業振興,加快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一張張“國字號”金名片見證著溫州爭當新發展格局開路先鋒的進程:首批“浙江製造天工鼎”,新增中國工藝美術之都、工信部服務型製造示範城市、全國消費品工業“三品”戰略示範城市、國家資訊消費示範城市、國家“千兆城市”……
去年,溫州傳統製造業改造提升水準指數居全省第二。有著深厚鞋業歷史和産業根基的“中國鞋都”突破了傳統産業向“新智造”發展的瓶頸,正吹響“世界級鞋業産業集群”的號角,揚帆擊鼓向世界進發。“科技、設計、環保”這三個關鍵詞,已成為溫州鞋業在産業聚集之外的核心競爭力。
越來越多的溫州産業集群躋身“國家隊”。樂清電氣、永嘉泵閥分別入選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群、國家中小企業特色産業集群。跨界合一的研發投用,讓溫州泵閥企業把産品帶入了亞運場館,也為泵閥産業開拓市場劃出了一條新路徑。
而船槳能劃出新路徑所不可或缺的巧勁,正是溫州這幾年在數字經濟上的不斷發力:中國(溫州)數安港、中國眼谷、國際雲軟體谷、中國基因藥谷、中國(溫州)新光谷、中國(溫州)智慧谷等“一港五穀”拔節生長,以“産業大腦+未來工廠”為核心的數字經濟系統為各個産業集群賦能。與此同時,政府也積極優化營商環境,建立76個工業重鎮企業服務中心,加大減負降本力度,並且持續推進“百團千企出海搶訂單”行動,助力企業穩市場、拓市場。溫商回歸、溫青回歸、溫智回歸掀起熱潮,近五年回歸資金超3000億元。
各個環節同心協力,龍舟才能“出海”。在溫州人民、本地企業和政府的同心協力下,一輛輛滿載鞋類、褲襪等貨物的中歐班列“溫州號”,也從樂清灣港區鐵路貨運站出發,開啟中亞、歐洲之旅。6條國際貨運航線、14條近洋集裝箱航線開通、溫州港突破百萬標箱、國家級境外經貿合作區數量居全國地級市首位……百舸爭流,奮楫者先;千帆競發,勇進者勝,山海之間的甌越大地奮楫勇進,發生了全方位、系統性、深層次的精彩蝶變。
這座千年商港正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將“地瓜”的藤蔓伸向四面八方,在激蕩澎湃的改革大潮中奮勇向前、搶抓機遇,由創業之城劃向創新之城,將溫州的龍舟號子喊得更響、傳得更遠。
來源: 潮新聞 | 撰稿:潘璐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