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台州 新聞詳情 A- A+
耗時11年,溫嶺夫妻繡出近30米長《清明上河圖》
發佈時間:2024-04-08 08:46:40    

  説起十字繡,很多人會將其製作過程當作陶冶情操的一種方式。但對於溫嶺新河鎮的潘忠明夫婦而言,繡十字繡是他們的一份堅持和信念。歷時11年,夫唱婦隨繡出了一幅長28.8米、寬0.86米,重26.1公斤的《清明上河圖》長卷。

  3月28日,潘忠明夫婦將這幅巨型十字繡作品捐給新河鎮人民政府,用於支援家鄉的文旅事業發展。

  當天上午,在10多人的幫助下,新河鎮工作人員將巨幅《清明上河圖》徐徐展開。

  仔細端詳繡品,從遠郊到鬧市,從山水到樓船,從人物到騾馬,場面繁複,情節連綿,盡顯潘忠明夫婦嫺熟的繡工技巧。

圖源台州日報

  享受一針一線的快樂

  今年63歲的潘忠明是新河鎮城西村人。年輕時,他是一名靠打石頭為生的石匠。後來自己開店做起了生意。

  潘忠明繡十字繡,其實是受妻子趙珍飛的影響。趙珍飛心靈手巧,年輕時就酷愛傳統刺繡、做花等手工活。

  2003年,潘忠明也向妻子學習十字繡,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

  夫妻兩人一邊看店一邊繡十字繡。觀音、銅錢樹、山水花卉……他們繡了不少十字繡,繡好的作品就送給親戚朋友用來裝飾客廳或房間。

  《清明上河圖》是北宋著名畫家張擇端繪製的不朽傑作,通過對市井生活的細緻描繪,生動地再現了北宋時期汴京的繁榮景象。如此浩大的工程量,讓很多十字繡愛好者望而卻步。“二三十幅十字繡都送完了,乾脆再繡幅大的。”2006年,潘忠明萌生了挑戰自我的想法。他花費1.4萬元從店裏購買了14本《清明上河圖》畫冊、十字繡布及工具。

  夫妻倆一邊做生意一邊照顧家庭,只能忙裏偷閒繡幾針,有時候一口氣繡到夜裏兩三點。

  “慢工細活,不僅耗費時間,還考驗恒心和毅力。”趙珍飛説,有時候坐得腰酸背痛,年紀大了還戴上了老花鏡。後來她幫女兒帶孩子,她怕丈夫一個人繡不好,就勸丈夫放棄。

  “既然選擇了,我一定要堅持到底。”潘忠明説,前4年是妻子陪著一起繡,後面的7年都是他一個人繡。

  石匠出生的潘忠明性格急躁,但對十字繡卻是出奇耐心。“享受針線間的快樂,繡十字繡時感覺性子也變得平和了。”潘忠明説,有時一天繡七八個小時,雖然辛苦,但越繡越有勁。

  2017年,潘忠明用驚人的毅力,花費11年時間完成了整幅作品。

  捐贈家鄉支援文旅發展

  據潘忠明介紹,這幅十字繡版的《清明上河圖》,有800多個人物形象、21座橋梁,牛、馬、騾、驢96匹,大小船隻24艘。潘忠明按每幅圖紙的針數計算了下,這幅《清明上河圖》一共繡了7000多萬針,繡針也用壞了上百根。僅彩線的顏色就有上百種,裝了滿滿一編織袋。

  整幅作品的分解圖就有14本420多頁。

  站在自己的作品前,看著栩栩如生的畫卷,想著它陪自己度過的日子,潘忠明百感交集。在兒子的陪同下,他曾帶著這幅十字繡長卷去過珠海、澳門、新加坡等拍賣會現場。每次拍賣會現場都有人為這幅繡品的精湛技藝和文化價值叫好,甚至這幅作品被新加坡、澳門當地的雜誌拍照錄用。

  “最高的一次,有人曾出270萬買我這幅作品。”潘忠明説,真有人出錢買的時候他又捨不得賣了。

  後來他再也沒去過拍賣會,這幅作品就像寶貝一樣被潘忠明夫婦珍藏起來。近年來,新河鎮開發寺前橋老街打造歷史文化鄉鎮。潘忠明萌生了捐贈這幅《清明上河圖》的想法。“這幅作品反映了古代汴京的繁榮景象,和新河的文旅發展很搭。”潘忠明説,作為新河人,希望捐這幅作品為家鄉的文旅事業發展盡一份綿薄之力,同時希望新河的文旅發展能像這幅繡品一樣繁榮昌盛。

  收到這幅作品,新河鎮組織員朱靈萍很激動。“新河鎮正在開發建設寺前橋老街文化,收到這幅繡品,我們很驚喜也很意外。”朱靈萍表示,會將這幅繡品放在寺前橋老街展示,不僅應景,也能讓更多人感受到它的文化魅力。 

來源: 台州日報    | 撰稿:通訊員 鄭靈芝 林紹禹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