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之間,藍色經濟揚帆起航,風勁潮涌,民營經濟乘風破浪,這裡是台州。
近年來,台州錨定“建設世界級大灣區”“建設國家經略海洋實踐先行區”的目標,以“經略海洋、向海圖強”的信心和決心,全市上下奮力建設一流臨港産業帶,為浙江推進“兩個先行”注入藍色能量。山作筆,海為圖,一張新時代“山海共富”的藍色畫卷正鋪展開來。
産業之盛
五大産城並駕齊驅
台州將海洋作為高品質發展的戰略要地,高位推動、系統謀劃,構築海洋經濟發展新格局。在海洋經濟工作領導小組基礎上,成立了以書記、市長任雙組長的臨港産業帶建設領導小組,統籌推進海洋經濟和臨港産業帶建設,形成“市領導領銜、牽頭部門協調、核心區負責、五城聯動區協同”的推進機制。同時,編制出臺《台州市臨港産業帶發展規劃》及新能源城、新材料城、新醫藥健康城、未來汽車城、精密製造城規劃。
當前,五大臨港産業城建設正如火如荼進行,加速形成創新、製造、服務等功能集聚、可見可感的産業生態圈層。
今年7月,浙江省委、省政府舉行“千項萬億”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儀式,其中位於臨海市台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榮盛台州年産1000萬噸高端化工新材料項目,是全省集中開工的99個“千項萬億”重大項目中體量最大的一個項目,該項目總投資1480億元,建成後將帶動形成千億級新材料産業集群。
榮盛新材料是五大臨港産業城中新材料城的一個重大項目,其餘四城建設,也正加快進行:
新能源城以三門為核心,重點推動“核、風、光、水”供能産業發展,積極拓展光伏、儲能等關聯裝備製造産業,形成集“發電、儲能、製造、研發”于一體的全産業鏈集群,打造全球綠色能源和關聯産業發展示範標桿;新醫藥健康城以椒江口兩岸為核心,北區打造原料藥産業生態區,南區打造高端醫藥製造和創新服務集聚區,構建“雙核”多點的産業發展空間格局,打造世界級高端醫藥製造中心;未來汽車城以台州灣新區、台州灣經開區、溫嶺開發區北部為核心,以新能源汽車為新賽道,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整車製造、全産業鏈配套、汽車銷售、産學研融合創新的全産業鏈,打造國際知名、國內一流的汽車産業基地;精密製造城以溫嶺、玉環為核心,大力發展精密機床、智慧製造等産業,打造全球精密製造標桿城市。浙江省高檔數控機床技術創新中心(台州)經省政府批准建設。
科創之新
做優臨港營商環境
台州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堅持以科技創新驅動海洋事業發展,不斷優化創新創業的臨港營商環境,海洋科創能力大幅提升,産學研合作日益深化,涉海人才引進培養力度不斷加大。
科創走廊,夢想之地,走進台州灣科創走廊椒江“首建區”,椒江科創谷匯智園、台州光電産業創新中心、人工智慧及智慧産品應用創新中心、椒江智慧衛浴産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台州醫藥健康協同創新中心等大批科創平臺的巨幅招牌,構成一道道美麗的科創風景線,標誌著主城區打造以科技、人才為核心要素,以高端服務業支撐臨港五大城建設的“五城之城”目標正在深入實踐。在台州灣新區,科技創新要素也正加快集聚。走進台州夢想園區,共用展廳、健身房、和合書吧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台州灣新區出臺“1+4+X”産業政策及加快科技創新32條政策舉措,並充分發揮中央創新區在台州灣科創走廊建設中的戰略優勢,狠抓高能級科創平臺、高品質配套服務機構招引,現台州夢想園區中已入駐上海啟迪之星浙東南創新中心等8個科創平臺,構建了從“試驗室”到“廠房”的全鏈條全要素創業創新生態。
在黃岩,從“製造帶”到“科創帶”,“永寧江科創帶”的大幕已徐徐展開。黃岩將其作為推動黃岩創新發展的戰略支點和核心引擎,計劃以永寧江為軸,有機串聯和融合浙東南工業設計小鎮、浙東南數字經濟産業園等多個重要節點,集聚優質科創、人才資源,強化區域科技分工格局,打造“一軸串聯、三區協同、多園推進”的創新空間格局,為永寧江兩岸後續的發展注入活力。模塑工業設計基地擴容提質工程一期開工建設,夢創園二期、科創園(二期)等科創平臺有序推進,舉辦首屆台州光電功能材料與器件應用高峰論壇活動,中國光學工程學會台州工作站成功揭牌。謀劃打造綠色能谷小鎮,中弘晶能、清陶鋰電池等重大産業項目實現落地開工。
除了科創平臺建設進展順利,産學研合作也碩果纍纍,黃岩以長三角地區智囊平臺為依託加強科創引領,上海交通大學·台州黃岩模具成形製造聯合研究中心持續服務黃岩模具行業,舉辦“CAE技術與塑膠産品的成型成性性能”講座、CAE軟體功能及操作培訓;浙江中科創越藥業有限公司圍繞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所化學研究所作為無形資産出資的4項核心專利,實現10多個項目的小試、中試及商業化生産,已實現營收5995萬元。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台州分中心自2023年4月實體運營以來,持續推進長三角區域科技協同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截至目前共走訪企業199家,促成技術成果轉化項目49項,項目總金額300萬元。浙大智慧産品設計中心、黃岩—博樂智慧家居設計産業化中心等與長三角地區合作共建平臺組織專家團隊持續走訪、調研黃岩及周邊企業。
除此之外,台州灣新區謀劃在月湖東側島鏈區塊建設台州灣工程師小鎮,大力引育構建服務“五城十鏈”急需的卓越工程師、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技能“工匠型”多層次人才體系。強化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實施規上製造業企業研發“兩清零一提升”行動,成功通過國家級雙創特色載體終期驗收,累計培育省新型研發機構3家、省級企業研究院13家。
在三門,科創賦能、低效用海有機更新試點工作成效顯著。針對已投産的低效用海船舶企業,三門開展船舶行業專項整治,倒逼企業開展技術升級,推進科技創新和産業提升雙聯動。2022年,通過技改提升後三門縣8家規上船舶企業實現工業總産值20.7億元,較2021年增長近60%。
開放之勢
強港建設再攀高峰
港口是基礎性、樞紐性設施,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台州加快一流強港建設和海洋開放合作,助力暢通國內大迴圈、促進國內國際雙迴圈,激發藍色經濟新動能。
走進頭門港區,一派繁忙景象,一艘5萬噸級和另一艘2萬噸級的貨船停在碼頭,工人們正使用7台門機對貨船上的貨物進行裝卸作業。目前頭門港已建成3個5萬—7萬噸碼頭,近期還將建設10個5萬—10萬噸級的碼頭集群,可匹配全球大多數港口。
今年1—9月,頭門港區完成貨物吞吐量774.61萬噸,同比增長17.92%,實現集裝箱吞吐量6510箱,保持高速增長。頭門港區只是一個縮影,臨海瞄準開放平臺建設,圍繞頭門港口岸開放(海港)、綜合保稅區(保稅港)、鐵路監管區(陸港)等3個港,完成開放口岸驗收項目建設。依託台州灣公鐵水多式聯運資訊化平臺,推進“三港協同”大提速,打通海港、陸港、保稅港的數據壁壘,實現“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大幅提高通關效率,降低企業通關成本。
海風吹來更多的好消息:玉環市立足“浙東南重要樞紐港”目標,積極融入全省五港合一進程,如今,大麥嶼港與寧波舟山港形成“喂給港”和“樞紐港”的發展角色定位。該港區也交出了亮眼成績單:目前大麥嶼港散裝水果進口量居全國第一,2022年,大麥嶼港完成總貨物吞吐量703.2萬噸,同比增加8.2%。
在不斷完善港區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浙臺(玉環)經貿合作區以拓展對臺直航、培育特色産業、立足“天然良港”優勢,搶抓RCEP生效機遇,加強對接重點貨源企業,優化報關訂艙等“一站式”服務,進一步拓展了RCEP進境水果航線。1—9月對臺直航貨運海上直航集裝箱吞吐量5622標箱,初步建成浙東南集裝箱貨運樞紐港、水果專業港。
生態之優
共建共用“藍色迴圈”
台州深知推動海洋經濟高品質發展,必須堅持保護與發展並重,聚焦海洋塑膠垃圾、船舶污染物等廢棄物的治理難題,台州打造具有內驅力、可持續、可複製的“藍色迴圈”治理新模式,向全球展示台州模式和治理方案。“藍色迴圈”榮獲聯合國“地球衛士獎”,是繼“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螞蟻森林”之後我國第3個獲此殊榮的項目。
這天上午,出海多日的船老大黃志偉返回椒江,他不僅帶回了豐富的漁貨,也帶回了一大袋塑膠垃圾。除了出海漁船,台州沿海村落的群眾也參與到海塑垃圾的回收工作中。
這並不是個例,台州與當地漁業合作社、漁嫂協會等民間組織合作,共發動沿海村落的低收入群眾參與垃圾收集清理,並利用他們自家庭院、碼頭小店建設了垃圾分揀暫存點“小藍之家”。同時,在沿海漁港碼頭建設廢棄物智慧收處設施“海洋雲倉”,歸集漁政指揮、船港通等有關船舶資訊建立數據庫,聯網調度海上漁船與商船加入海上船舶污染物回收行動。
台州打通塑膠回收迴圈利用全産業鏈,將回收的海洋塑膠垃圾再加工為塑膠高值原料,重新製作成環保垃圾桶等塑膠産品,實現塑膠垃圾變廢為寶、迴圈利用。提取20%海洋塑膠高值利用和碳交易獲得的紅利,設立“藍色生態共富基金”,重點反哺加入一線收集群體,補貼收集活動。
依託良好的海洋環境,台州的海洋養殖業走向“深藍”。如椒江正匠心打造大陳黃魚養殖基地,該地先後制定出臺《大陳黃魚養殖基地建設扶持辦法》《椒江區新興漁業設施建設項目扶持實施意見(試行)》等政策,精準扶持大陳黃魚産業發展;基地養殖企業主動參與深水網箱抗風浪研究、大陳黃魚優質種苗篩選等技術攻關,加強與中國工程院、上海海洋大學等科研院所、高等學校的科研合作,大陳黃魚養殖技術的持續提升,支撐大陳黃魚養殖基地建設不斷向縱深發展。
目前,大陳黃魚養殖基地已建設成為全省最大的大黃魚養殖基地,列為全國大黃魚養殖優勢産業帶重點建設區;基地培育起14家大陳黃魚生態養殖企業。大陳黃魚年産量8000噸,年産值近10億元,約佔全省大黃魚養殖規模的三分之二。
來源: 浙江日報 | 撰稿:孫 俊 楊 迪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