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台州 新聞詳情 A- A+
台州椒靈江水域禁漁 關注內陸河禁漁後漁民出路
發佈時間:2022-11-15 08:58:57    

  據調研,內陸漁船捕撈的重要經濟價值品種是刀鱭,一艘6米左右的小船一年純收入在10萬元上下。3月至6月的禁漁期,恰恰是刀鱭的漁汛,失去該段時間的捕撈收入,對漁民收入影響較大。

  今年開始,台州對母親河椒靈江水域禁漁。那麼,一直從事內陸捕撈的漁民該何去何從?我市除了出臺相關補貼政策,正多方引導,減船轉産,既保護母親河生態環境,又讓他們平穩轉産,實現共同富裕。

  從捕魚到養殖

  好政策+自身努力

  “禁漁之後,我們到底能做點什麼?要幹些什麼呢?”

  “我們需要政府和社會幫忙。”

  “這次真的要轉行了。”

  今年初,當“禁漁令”頒布時,這些漁民就面臨轉産、轉業的選擇,他們難免心慌、困惑,也充滿期待。

  這些漁民上岸之後,主要是一時難以適應新的行業,而且目前的工作現狀也存在一些困難。“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們做了一輩子的營生,最終還得回歸到這個老本行。”

  “減法”的目的為了“加法”。據台州市港航口岸和漁業管理局執法隊政委何賢慶介紹,截至目前,全市範圍內,還留有74艘內陸漁船,大部分簽訂減船轉産協議。為了不降低漁民收入,我市積極引導漁民參與大黃魚養殖或者與其他海洋漁船合股,充分發揮其專業技能。

  據記者調查,這些內陸漁船大都集中在椒江章安、前所一帶,共有47條,現在按照禁漁令,已全部停産。椒江海洋與漁業執法大隊大隊長徐劍昀介紹,這47條漁船中,有39條已領取政策規定的補貼,漁業管理部門正安排拆解工作,其餘8條船齡小、品質尚好的,除個別在簽訂承諾後,允許在椒江三橋以西,在非禁漁期時間捕撈小白蝦等水産品,大部分被海洋養殖企業收購,用於養殖輔助工具。

  “多方引導,幫助他們謀求出路。”從內陸走向海洋,從捕撈轉到養殖。徐劍昀説,椒江這些減船轉産的漁民不等不靠,有些直接到海洋養殖企業務工;有些自發組織起來,自籌資金,打造新的船隻,入股大陳黃魚養殖,“這既充分發揮其專業技能,還解決了部分老漁民的就業。”

  今年50多歲的浙漁19027船主徐先寶,當了一輩子的漁民,對未來的致富路怎麼走,他信心十足。漁船“改行”內河運輸,專門為海洋漁船或港口船隻提供生活服務,“老漁民能否成功轉身,需要有政府的好政策,還需我們自身的努力。”

  全域禁漁

  保護水生生物多樣性

  據何賢慶介紹,像省內其他內河一樣,在椒靈江水系,不同縣(市、區)過去也都在經常性開展禁漁行動,時間和區域範圍各不相同,但目標是一致的。

  因此,禁漁的效果如何,能否實現生態保護的目標,成為市民關注的重點。仙居縣農業行政執法隊執法三隊負責人朱奎説,為更好保護水生生物多樣性,保護母親河的生態環境,仙居眼下有7個民間“護漁隊”,他們護漁積極性很高。

  這幾日,省農業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水生生物保護研究室主任、高級工程師劉金殿率隊到椒靈江水系做資源調查活動。

  調查組在椒靈江三江口(靈江、永寧江、椒江匯合處)取樣時,劉金殿解釋説,禁漁期之所以選擇每年3月1日至6月30日,就為了保護魚類繁衍。“在此時間段禁捕,就保護了魚類的産卵場,保護即將産卵的親本及幼體,促進資源補充提升。”

  讓魚類休養生息、增加繁殖速度。一位自稱長期關注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網友“台州之子”發帖説,由於人類的過度捕撈,導致很多魚類種群滅絕,禁漁期除了讓魚類物種恢復以外,也是為了保護物種多樣性,維持生態平衡。

  記者了解到,省級調查組曾在8月份對椒靈江做過一次取樣調研,相關的數據還在整理之中,“禁漁後,江裏的魚類明顯增多。據不完全統計,至少目前椒靈江水系的水生生物多達70余種。”在現場,一位調查員透露説。

  同時,調查組還對椒靈江水質狀況進行了取樣,不久將予以公佈。“保護生態文明非一朝一夕,長江十年禁漁,生態環境肯定會徹底扭轉,我們也需要多年努力,台州母親河才顯得更健康、更美麗。”何賢慶説。 

來源: 台州日報    | 撰稿: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