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新版指南出爐 浙江至少增加764萬高血壓患者 一線臨床專家解讀
發佈時間 | 2022-11-15 08:44:25    

  11月13日上午,《中國高血壓臨床實踐指南》(以下簡稱新版指南)發佈,針對臨床較關心的高血壓診斷界值、不同人群降壓目標等內容,新版指南作出了重要調整,形成了針對高血壓的44個關鍵臨床問題和102條推薦意見。

  新版指南推薦將我國成人高血壓的診斷界值由140/90mmHg下調至130/80mmHg,受到大眾關注。這意味著,一大批曾被界定為“高血壓前期”的亞健康人群,將被診斷為高血壓患者。

  新版指南發佈有哪些亮點?對高血壓的臨床診治有何意義?血壓達到130/80mmHg的人群需不需要馬上治療?快報記者採訪了我省多家醫院權威專家,請他們結合臨床解讀新版指南。

  沒有症狀比有症狀更可怕

  調低高血壓診斷標準

  有利於喚醒全民意識

  (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我國著名的心血管專家、浙大二院王建安教授)

  近五年來,國際醫學界都在紛紛調低高血壓的診斷標準,其根本目的是提升全民對控制高血壓的重視程度。在臨床診療過程中,我們時常會碰到對高血壓認識模糊的病人或家屬,他們認為血壓高一點但沒有症狀就不需要去治療,甚至還有人認為吃藥可能會有副作用,害怕要終身服藥。事實上,這些都是認知誤區。其實,沒有症狀比有症狀更可怕,沒有症狀患者就不追求治療,無法及時控制,可能會帶來很多後遺症。而關於患者對吃藥的擔憂,目前心血管藥物和降血壓藥物的副作用很低,血壓對人體的危害更大,有些患者和家屬過度關注吃藥帶來的副作用,而不關注高血壓本身帶來的危害。

  高血壓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罪魁禍首,也是進一步導致中風和心肌梗死的罪魁禍首。所以我認為,這次中華心血管學會調低高血壓診斷標準非常有利於喚醒全民意識,我非常支援。當然,平時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控制體重,增強有氧運動,戒煙限酒,保持長期的心態平和,是促進血壓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

  用更積極的態度、更嚴格的標準

  做好高血壓患者血壓管理

  (浙江省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 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黨委書記黃進宇)

  隨著時間的推移,高血壓的診斷標準不斷變化,2017年美國心臟病學會/美國心臟協會高血壓指南將高血壓診斷標準降至收縮壓130 mmHg 和/或 舒張壓≥80 mmHg。今年11月13日,我國新版指南發佈,針對血壓130——139/80——89mmHg人群開展生活方式干預以及非藥物治療無效時啟動降壓藥物治療,就是為了減少高血壓不良後果的重要窗口期,總體是符合成本效益的。

  研究表明:在18歲及以上無心血管病史且收縮壓130——139mmHg的人群中,收縮壓每降低5mmHg,心血管病風險降低11%。全國調查數據顯示,我國18歲及以上成人中, 收縮壓130——139mmHg和/或舒張壓80——89mmHg的人群佔比達23.2%,預計總人數近2.43億,且該血壓範圍人群主要為18——54歲的中青年。根據最新國際指南推薦的降壓藥物治療啟動標準,在我國35歲及以上成人中,收縮壓130——139mmHg和/或 舒張壓80——89mmHg的人群有22.7%需要進行降壓藥物治療,預計總人數為3990萬。而根據我國最新的藥品價格和醫療保險制度,在我國35歲及以上收縮壓130——139mmHg和/或舒張壓80——89mmHg且無心血管疾病的成人中,在未來10年乃至終身採取降壓藥物治療均符合成本效益。

  除80歲以上高齡患者以及明顯衰弱或預期壽命較短的患者之外,目前關於<130/80mmHg的血壓控制目標,已經具備充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的證據。

  為了進一步降低高血壓的致死致殘率,我們應該遵循新證據,及時調整治療策略,用更積極的態度、更嚴格的標準做好高血壓患者血壓管理。

  用富鉀低鈉食鹽代替普通食鹽

  戒煙限酒、控制體重等非藥物干預也很重要

  (浙江省生物醫學工程學會高血壓委員會名譽主委 浙大一院心內科胡申江主任醫師)

  新版指南首次明確了“高血壓患者用富鉀低鈉鹽代替普通食鹽,每日食鹽攝入量控制在5克以下”,是本次指南發佈的亮點之一,對於非藥物治療高血壓有進一步的促進作用。

  鈉攝入過多及鉀攝入不足是高血壓發病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在我國,約3/4的鈉鹽攝入來自烹飪用鹽,減少家庭烹飪用鹽中的鈉含量一直是降壓治療的重要策略。但是,我國居民膳食鈉鹽的攝入量一直偏高。這次推薦使用富鉀低鈉的食鹽,那麼在攝入同樣多食鹽的情況下,不僅可以減少氯化鈉的攝入,同時增加了氯化鉀的攝入,老百姓在日常生活就可以有效降低血壓。

  除了飲食干預,高血壓患者的其他非藥物干預也很重要。

  首先戒煙限酒。每抽一支煙,血壓持續增高40分鐘,所以要戒煙。另外,少喝酒精等刺激性飲料,避免酗酒,男性不超過20克/天,女性不超過10 克/天。

  其次是控制體重。肥胖比較容易導致舒張壓的增高,因而高血壓患者日常還要注意低脂飲食,把體重指數【BMI=體重(kg)/身高(㎡)】控制在18——23.9。

  再次是運動干預。比如每天快步走30——40分鐘,以身體微微出汗為宜;如果體質好或有較好體育鍛鍊基礎的,可選擇游泳、慢跑、騎車等運動。

  需要強調的一點是, 體重指數超標的高血壓患者的非藥物干預是否有效,體重的下降是個硬指標。如果經過一段時間的非藥物干預,體重沒有下來,説明其干預是不到位的。

  對更早地控制

  中青年人群血壓升高有積極作用

  (浙江省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主任委員 浙大邵逸夫醫院心內科主任傅國勝主任醫師)

  高血壓不僅是患病人數最多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也是導致居民心血管疾病發病和死亡風險增加的首要且可改變的危險因素。業內一致共識,隨著血壓的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也逐漸增加,呈正向比。

  縱觀目前國內外高血壓指南,有關高血壓的診斷和治療仍存在諸多爭議,例如高血壓的診斷標準、不同高血壓人群的降壓目標值、何時啟動降壓藥物治療、繼發性高血壓的篩查時機以及如何篩查等,這些問題都是高血壓領域亟待解決的問題,也是提升我國高血壓診治水準的關鍵所在。新版指南的發佈,一定程度上為這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提供了“中國”答案。

  新版指南把診斷界值下調到130/80mmHg,將有更多患者納入高血壓群體,臨床或將迎來較長時間的忙碌。這類人群要不要治療的關鍵,是有沒有出現臨床症狀以及心腦血管並發癥,如果都沒有,就可以通過非藥物治療的方式,通過生活方式的調整,定期監測血壓。

  隨著經濟生活水準的提升,我國的高血壓患者有年輕化趨勢,新版指南的一大重要意義在於,把非藥物治療的干預陣線前移,對於我國高血壓的整體控制,尤其是對於更早地控制中青年人群的血壓升高有積極作用。

  大量臨床研究證實

  血壓130——139/85——89mmHg範圍內

  人群不同程度出現了靶器官損害

  (浙江省心電生理與起搏分會副主委 浙大邵逸夫醫院心內科副主任蔣晨陽主任醫師)

  從臨床醫務工作者的角度來看,高血壓是很多心腦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診斷界值下調帶來的防控端口前移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本質上在於強調早防早治。越來越多的人控制好高血壓,一定程度上來説就是在疾病的源頭上下功夫,原本因高血壓乾預不及時所帶來的嚴重並發癥、靶器官損害等問題可能就不會發生,至少會少發生。對於仍未達到高血壓診斷標準的人群來説,這也是敲了敲“警鐘”,高血壓其實離我們並不遠,應儘早在生活方式上做出相應改變。

  我個人的實際臨床實踐中,其實早在20年前就將患者的血壓控制目標值定在≤130/80mmHg,因為大量臨床研究也證實,血壓在130——139/85——89mmHg範圍內的人群已經在不同程度上出現了靶器官損害,需要早期進行干預。

  還有一點,臨床中發現很多患者會在血壓出現波動的時候自行增減藥物,其實人體自身對血壓是有一定調節作用的,在藥量不變的基礎上一定程度交給機體自我調節,比通過增減藥物進行的“粗暴”調節要對身體有益得多。需要提醒的是,降壓治療力求血壓平穩達標,不可隨意停藥或增減藥量。改變藥量,必須在專業醫生的科學指導下進行,因為血壓波動造成的靶器官損傷超過單純高血壓。

  診斷為高血壓

  應儘早採取措施防止更大損害

  (浙江省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 浙江省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王利宏)

  美國早在兩年前就已經對高血壓的診斷標準做了調整,當時爭議也是非常大的,因為按照調整後的標準,有一半的成年人都將成為高血壓患者。

  爭議的一個重點在於:高血壓人群如此龐大,會不會引起大眾恐慌?其實,新版指南所確定的新標準更多的是針對臨界高血壓人群,其主要目的是提高這類人群對健康情況的重視度。

  隨著醫學的發展,這些年來大家對於疾病的認識度也在不斷提高,高血壓患者如果不加以干預,後續會産生一系列的問題,比如心肌肥厚、腦血管硬化、腦卒中、腎功能衰竭等,這些疾病是非常嚴重甚至致命的。

  而對於那些血壓在臨界值的人群而言,如果能儘早引起重視,通過生活方式,尤其是飲食和運動習慣的改變,還是有很大的可能將血壓控制住的,這對於他們有著非常大的積極意義。

  新的標準出來後,很多人稱自己“一夜之間變成了高血壓病人”,但也不用過度恐慌,因為診斷標準和治療是兩碼事,診斷為高血壓並不意味著馬上要吃藥治療了,除非是合併糖尿病、冠心病或者有其他危險因素的病人,在沒有其他危險因素的情況下,血壓位於臨界值的病人通常只需要通過日常方式的調整,比如戒煙戒酒、適當運動等來改善身體狀況。

  標準的嚴格化可以讓大家對疾病有更高的認識度,儘早採取措施,以防止發生更大的損傷。血壓值達到130/80mmHg

  要不要用藥?

  不僅老百姓關心臨床醫生也關注

  對血壓值達到130/80 mmHg這群病人來説,他們要怎麼樣去應對?是要馬上開始用藥治療,還是先從改變生活方式開始?

  浙大二院心血管內科陳雯艾主任醫師説:“我今天就碰到一個同事,50多歲,他的收縮壓在136mmHg,舒張壓80mmHg。看到高血壓的診斷標準下調了,於是特地來諮詢,像他這樣的情況需不需要用藥治療?

  “我根據他的情況評估後,建議暫時不需要吃藥。因為他發現血壓升高的時間並不長,平時的飲食結構也是需要調整的。

  “我跟他説,你再觀察一段時間,雖然你不吃藥,但是血壓要監測起來,這是第一點。如果血壓超過140/90mmHg以上需要及時用藥,目前像你這樣子的血壓值,可以再觀察一段時間。我也提醒他,雖然現在並不需馬上開始用藥,但是要注意每天監測血壓,最好是每天早餐前和晚餐前,各測一次血壓,還要注意生活方式和飲食結構的調整,儘量通過生活方式的干預控制血壓達標。”

  浙大二院心血管內科陳雯艾主任醫師介紹,對於高血壓患者什麼時候開始啟動藥物治療,關於這個問題不光老百姓關心,臨床醫生也關注。

  指南中提出,對於血壓值在140/90mmHg以上的患者,需要立即啟動藥物治療。

  對於收縮壓在130-139mmHg,舒張壓在80-89mmHg的人群,需要根據不同的情況。如果有臨床合併症的高血壓人群,比如合併有腦出血、腦梗或者是冠心病、心衰、房顫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群,或有靶器官損害等情況,在醫生指導下用藥治療。

  此外,如果血壓值達到130/80 mmHg,同時合併三個心血管危險因素以上,比如女性大於55歲,男的大於45歲;同時又有吸煙、高血脂、高血糖、肥胖等高危因素,也需要臨床醫生評估後用藥治療。

  如果沒有臨床合併症,也沒有靶器官損害或者心腦血管疾病高危因素,也並不是説馬上給藥,一般來講,我們可以先通過健康飲食和運動干預,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來調整血壓的狀態。通過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的改變,先觀察3—6個月以後,如果血壓還是高於標準,再考慮納入用藥治療範圍。

  按照130/80標準

  浙江將至少增加764萬高血壓患者

  浙江省心腦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副主任、浙江醫院高血壓中心主任、主任醫師俞蔚説,按照指南發佈的新標準,全國估計將增加2.43億高血壓患者,這個群體無疑是非常龐大的。

  “新標準的制定,是有循證醫學的證據作為支撐的。”俞蔚表示,高血壓患病後可能沒有症狀,但卻是引發心、腦血管和腎病變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如果不加以控制,會引發嚴重的腦中風、心肌梗死和腎功能衰竭等嚴重並發癥。而血壓如果控制得好,心血管病的發病率和死亡風險都會明顯降低,尤其是腦卒中的風險也會大幅下降。

  2017年,快報採訪浙江省心腦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時了解到,按照140/90mmHg標準,全省大於15歲人群的高血壓患病率為25.0%,如果按照130/80mmHg的標準,患病率為40.8%。結合第六次人口普查統計數據,浙江血壓值位於130/80-139/89mmHg的人群,據估算約有764萬。浙江高血壓人群中

  35歲至54歲中青年佔四成左右

  據生命時報發佈的數據顯示:80%腦卒中和高血壓有關,如把高血壓降下來,腦卒中發生率可降低35%-40%;約50%冠心病患者合併有高血壓,如將血壓控制在合理範圍內,可使心梗概率降低14%;心力衰竭患者中,91%有高血壓,控制好血壓可使發生率降低55%。

  “我國是腦卒中大國,指南中新標準的一個重要意義,就是將預防的關口前移,讓更多的高血壓患者能夠早發現、早干預、早獲益。”

  當然,也有人提出質疑:高血壓診斷標準的調整,會不會導致大家出現恐慌心理,增加醫療機構的負擔和壓力?

  對此,俞蔚認為,高血壓早期往往只是身體功能性的改變,通過干預可糾正的機會更大,對於沒有器官損害、沒有臨床合併症的患者來説,改善不良生活方式對降低血壓的效果更為顯著。

  根據浙江省2021年的數據,18歲以上人群的高血壓患病率為25.77%,35歲之後,高血壓的患病率明顯升高,尤其是中青年人群,35歲至54歲的群體佔比40%左右,這部分人群如果能有效降低血壓,對於降低心血管等疾病風險的獲益會更高。

  疊加三個以上危險因素的患者屬於高危患者,目前約佔患者群體的22.7%,這類人群僅靠生活方式干預是不夠的,還需要配合針對性的藥物治療。

  最年輕的患者才十幾歲

  高血壓病正在年輕化

  “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是高血壓可怕的‘三高’特徵。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説,一旦疊加上壓力大、飲食不規律、熬夜等不良因素,會誘發非常凶險的病情。”

  俞蔚説,隨著現代生活方式的轉變,高血壓發病年輕化呈上升態勢,門診中接診過最年輕的高血壓患者才十幾歲,20多歲的高血壓患者也不在少數。

  工作緊張、精神負擔重、生活無規律、長期熬夜、睡眠或休息不足等,均可引起高血壓的發生。而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比如多食燒烤、喝酒、抽煙等,都會影響血壓。此外,不少人年紀輕輕就成小胖墩,加大了患高血壓病的風險。

  “高血壓不僅要‘治’,更要‘防’,提高非藥物干預關注可以為個體和社會帶來巨大的健康獲益,甚至降低高血壓發病率。”俞蔚提醒,作為高血壓患者,應及早去專科醫院診治和定期監測,明確高血壓病因,有效維持血壓在正常範圍內,並且應每年體檢,檢查高血壓相關的各項指標是否出現異常,以早期發現高血壓引起的心腦血管病的早期病變,比如蛋白尿、頸動脈粥樣斑塊、心臟肥大等。及早干預,從源頭上遏制心腦血管病的發生發展。

  一般來説,18歲以上成人每年至少測量1次血壓,兒童青少年也要每年測量1次血壓。可以在家裏自測血壓,或者到醫院測量診室血壓,也可以選擇更為準確的動態血壓監測檢查。

  不同人群有不同的血壓管理方法

  這些亮點也值得關注

  浙大二院心血管內科陳雯艾主任醫師介紹,新版指南其實除了高血壓診斷標準調整之外,還有許多細節的調整,都是和老百姓日常生活中如何控制血壓息息相關。

  比方説,新版指南在高血壓的診斷和管理中,提到了用動態血壓來診斷,用家測血壓來評估,強調了居家監測血壓的重要性。

  新版指南中也強調了高血壓的非藥物干預方式,除了提倡飲食和運動等之外,此次對於日常生活中血壓怎麼個降法,包括減重、戒煙、運動,具體到採用哪些運動形式、時間頻率等細節都作出了明確指導,更有針對性,可操作性也更強,非常符合普通老百姓的日常血壓管理需求。

  新版指南還針對高血壓合併其他並發癥如何管理血壓進行了詳細指導。比如高血壓合併肥胖、高血壓合併腦卒中、高血壓合併冠心病、高血壓合併糖尿病等。因為不同疾病、年齡的高血壓人群,血壓的管理方法是不同的。比如80歲以上的老年人群,首先將收縮壓降至140mmHg,如能耐受,可降至<130mmHg。

  新版指南中還指導臨床醫生選藥的時候不僅要有效控制血壓,同時還要對患者的靶器官起到保護作用,選擇對患者更有益的治療方案。而且,指南中提供的用藥依據都是有據可循的,權威性強。可以給臨床醫生的選藥提供參考,指導臨床醫生更規範地進行診療。

  此外,新版指南當中也提到了繼發性高血壓的診斷和治療。每一種可能導致繼發性高血壓的情況、如何去篩查等,都經過反覆細緻的討論。因為很多疾病都會導致血壓升高,篩查的目的是為了明確病因。在所有的高血壓當中,有5%左右的高血壓是由於其他疾病所致,如內分泌疾病、腎臟疾病、腎動脈狹窄、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徵等,這類高血壓只要病因去除,血壓可以恢復正常,稱為繼發性高血壓。

  通常來説,年輕人出現不明原因的血壓升高,首先需要排除繼發性高血壓。但繼發性高血壓只佔一小部分,屬於“少數派”。還有95%的高血壓沒有明確的病因,是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共同導致的結果,稱為原發性高血壓。除了少數高血壓較輕的患者,通過調整生活方式,可以降低血壓、在醫生指導下減藥甚至停藥以外,大部分患者都需要終身用藥。 

來源:杭州日報    | 撰稿: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