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衢州 新聞詳情 A- A+
浙江每出産六條草魚,就有一條來自衢州——一尾魚的美味 一座城的機遇
發佈時間:2023-12-19 17:02:35    

   魚兒打起擂臺賽。近日,2023年度衢州市“土特産”擂臺賽——錢江源清水魚大賽正式開賽,20多家衢州的農場或農業公司選出自己的參賽魚,裝在玻璃魚缸中,同臺PK。

  

  龍和漁業舉辦幹塘節活動,參與者徒手捕魚。 拍友 吳森邦 攝

  開化清水魚,是錢江源頭山泉水中長大的草魚,肉質鮮嫩,在眾多衢州旅遊打卡帖中,它儼然成為當地的美食IP。

  據不完全統計,開化清水魚年産量達220萬公斤,而在衢州的另一個地方——龍遊草魚的活魚年銷售量達800萬公斤,相當於浙江每出産六條草魚,就有一條産自衢州。而早前,也就是今年4月,杭州西湖醋魚用上開化清水魚的消息,還一度登上各大新聞媒體和社交平臺的熱搜榜。

  衢州屬丘陵山區,常被認為生長于平原水網地區的草魚,怎麼會大量在此養殖?遊出錢塘江源頭,遊向浙江乃至全國各地,衢州草魚到底有何魅力?高品質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的當下,這條魚如何成為帶動山區縣百姓致富的金鑰匙?記者走近衢州的湖泊魚塘一探究竟。

  會“跑步”的魚更好吃

  “衢州代表性美食‘三頭一掌’,很多人只知兔頭、鴨頭和鴨掌,殊不知還有‘一頭’正是魚頭。”一碰面,衢州市農業農村局養殖業處負責人葉霆就告訴我們,古時衢州,四省通達,文人商販往來少不得一飽口腹之欲,草魚之鮮美早已盛名在外。

  確實,800多年前,連辛棄疾路過常山,聞到河溪兩岸農家煮飯燒魚的香味,也忍不住食指大動,寫下詞句“隔墻沽酒煮纖鱗”。而不久前,常山發佈了一張地圖,圈出在杭州開設的1500余家常山餐館位置。眾多餐館裏,魚是必點菜之一。此外,一家廣受歡迎的開化菜館,粗粗統計日銷80余條清水魚,一年總計可賣3萬條。

  “聞名遐邇的西湖醋魚,80%以上的原料來自衢州的草魚。”葉霆説。同時,隨著衢州菜的名聲鵲起,衢州草魚的銷量也水漲船高。醋魚、清水魚、酸菜魚……據統計,僅在杭州、寧波兩地的衢州餐飲門店,衢州草魚的預估日銷量就超過10萬條。

  那麼,這條草魚為何能遊出錢塘江源頭,在廣闊的市場裏佔據一席之地?秘訣之一是做法好。近年來,衢州市、縣兩級積極打造農産品區域公共品牌“三衢味”和“錢江源”,其中草魚就是重點産品。以開化清水魚為例,今年5月舉行的2023中國·開化長三角國民休閒旅遊節上,公佈了錢江源味道十大金牌菜,清水魚排名第一。而主産區何田鄉打造的全魚宴,用一條重約4.5公斤的清水魚烹制出十二種菜肴,入圍了錢江源味道五大金牌宴。

  

  豐收的龍遊草魚。

  葉霆告訴記者,更為重要的是草魚品質好。尋訪中,記者來到位於龍遊縣的龍和漁業養殖基地,在魚塘裏,用網箱隔離了一塊水域,用設備在一個池塘裏模擬出流水。“魚的習性是頂著水流游泳,我們把這個叫做跑道,讓魚在水裏‘跑步’。”龍和漁業負責人張雙其介紹到,這是“跑道”養殖,48畝池塘內僅用約1000平方米麵積做了9條流水槽。

  相比傳統的草魚養殖,各種魚散養在水塘中,養出的魚也是大大小小、品質不一,張雙其的草魚跑步長大,身形修長,還能不吃不喝在餐館的魚缸裏待幾天。

  而在開化,古法養魚技術更負盛名。在森林覆蓋率達85%的錢塘江源頭,地表水質常年保持Ⅰ、Ⅱ類水,從明朝開始,山區農民在房前屋後、溪邊溝旁,開渠挖塘引山泉水養草魚,完全投喂草料,因為是在冷涼的活水中養大,魚的生長很緩慢,一般2年以上才會捕撈上市,養出的清水魚背部溜黑、肚皮亮白、肉細膩鮮嫩而有彈性。《舌尖上的中國》和《風味人間》的導演陳曉卿曾評價開化“溪水裏鮮甜的清水魚”和“食材出色,人也擅長做菜”,更是傳為一段美食佳話。

  “樓外樓用清水魚做西湖醋魚,我們並不訝異。早在10年前,清水魚就進了杭州大華飯店、西湖國賓館等知名餐廳。”開化縣水産協會會長方進林告訴記者。

  衢州人做草魚,清水魚講究魚肉滑爽適口、魚湯雪白晶瑩,酸菜魚要求酸辣可口。化身杭幫菜西湖醋魚,追求色澤紅亮、酸甜清香、肉質軟嫩,這條草魚又別有一番風味。

  創新加持,量質雙提升

  雖已遊出山區,但讓衢州草魚遊到全國居民家庭餐桌,仍然面臨不少瓶頸。

  對開化清水魚來説,這個難題是産量。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開化共有清水魚塘11000余口,養殖生産面積約2300畝,養殖戶6200余戶。但受養殖技藝等限制,農民自家用的魚塘本身就不大,每個在6——20平方米之間,只能養10多尾魚,而在規模化的養殖場裏,也只按照每平方米四五尾魚的密度安排養殖。因而,開化清水魚年産量僅220萬公斤,遠無法滿足市場消費需求。

  而對於龍遊草魚,提升品質才更有競爭力。

  張雙其告訴記者,過去10多年,他們解決了産能的問題,比如一口占地20畝的魚塘,其他漁民養一年,總共能收穫7500公斤魚,而龍和養一年,可以收穫3萬公斤魚。

  但魚的品質,多少受到影響。儘管近來年龍和採用了跑道養魚等新模式,努力達到高質高效目標,但草魚的口感偏“柴”,仍與清水魚有差距。“當前消費需求快速變化,人們對魚的要求不再只是營養,還要好吃美味,我們供給側也必須要變。”張雙其説。

  如何實現量與質的平衡,甚至是雙提升?衢州各地已經開始探索。

  11月中旬,記者來到何田鄉十一都清水魚養殖基地,只見一根根管道連接一處處魚池和種菜浮床,實現“養魚水—灌溉水—菜地濾水—養魚水”的生態迴圈,在水體流動和自然過濾中,不僅能保持水質清潔,還能清理清水魚的小瓜蟲病害。

  “這就是‘魚菜共生’模式,在新技術加持下,清水魚存活率也從過去的45%上升到90%,産能大幅度提高了,今年銷售額預計能達100萬元,實現扭虧為盈!”基地負責人邵繼松説,目前,開化清水魚的規模化養殖基地已有42家。

  龍和也沒有停下創新腳步。去年下半年開始,他陸續拿出10萬公斤草魚投入實驗。“為什麼有一些魚肉質偏‘柴’,其實就是魚缺乏鍛鍊。那提質的方向就是給魚瘦身!”第一是要“管住魚嘴”,在數以千計的網箱中,向草魚投喂天然草料。第二是要“邁開魚腿”,在龍遊草魚出塘前,再經過3個月“減肥”特訓,草魚體脂率明顯降低,更合食客口感。“未來疊加預製化産線等,草魚銷售附加值還能大大提升。”

  “我們總結的丘陵山區草魚特色養殖及産業化推廣應用項目,就是綜合龍遊草魚和開化清水魚成熟技術和創新探索,為漁民提供一整套標準化、可複製的草魚養殖系統,包括病蟲害監測防治、草魚保險等內容。”葉霆説,這將進一步助力做大産業規模、提升養殖品質,助力衢州草魚産業高品質發展。

  龍和漁業有2600多畝魚塘,卻有5000多畝“共用魚塘”。張雙其説,2019年起,龍和漁業作為龍遊縣的試點基地,與周邊6個村共建“共用魚塘”,由龍和漁業統一提供魚苗、飼料、技術,保證草魚品質穩定,輻射帶動555戶從事養殖,增加就業1195人,每人平均增收達2000元。“共用魚塘”為張雙其贏得了浙江鄉村振興共富帶頭人“金牛獎”的榮譽,今年10月,又入選了浙江省農業農村的百家漁業共富主體名單。而開化清水魚養殖戶去年戶均增收達6000元。

  不久前,省農業農村廳公佈2022年度農業科技獎勵項目獲獎名單。其中,來自衢州的草魚養殖項目摘得省級農業豐收獎一等獎。

  這尾魚,還有無限潛力可供挖掘。

  

  位於開化縣何田鄉龍坑的清水魚養殖基地。 (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由受訪者提供)

  “遊”進博物館和文化節

  西湖醋魚並不是衢州草魚唯一的銷路,更多的魚供應給了各大商超和農貿市場。衢州草魚逐漸成為衢州百姓的致富魚,形成了“一條草魚,兩條路,三産融合”的格局。

  隨著開化清水魚産能問題的解決,更靈活的銷售模式也出現了。未養先賣、邊養邊賣的“期權魚”,在何田鄉出現。對清水魚按年份定價、分塘分批銷售。魚還養在塘裏,今年已預先賣出35萬元。

  以“魚”為主題的旅遊,成為衢州鄉村旅遊中獨特的風景。何田鄉建了一個以魚為主題的博物館,設有魚之史話、魚紋擷英、古法養魚、尋源探幽等21個展示單元,還設置了3D互動投影、多媒體秀等配套功能區域。2022年11月開館至今,中國清水魚博物館共接待遊客3萬名,拉動了周邊的鄉村旅遊。11月18日,何田鄉舉辦了第四屆清水魚文化節,持續推動農旅融合發展。

  根據龍和漁業三産融合的佈局,草魚們還承擔“陪玩”的任務。

  在龍和漁業的垂釣中心,每週都會誕生2位“釣魚王”。“預備……啪!”隨著發令槍的清脆響聲,數百名選手齊齊拋竿。“一小時釣魚賽比誰釣的重量多,一分鐘快釣賽比誰釣的尾數多。”還有抓魚、撈魚一系列互動項目,張雙其介紹道。龍和通過開拓文旅板塊,形成養殖、銷售、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的産業鏈體系,打造以龍和漁業文化園為核心、龍和漁業文化園、科技養殖示範中心、龍和國際垂釣中心、漁文化主體科普中心、鄉村振興綠領人才培育中心、龍和漁悅和園度假酒店為輻射的一園五中心。

  養魚、賣魚、烹魚、吃魚、玩魚,一條從養到烹,從吃到玩,從魚塘到餐桌的草魚全産業鏈已經初步成型。

  和清水魚一同出圈的,還有廚師。在“錢江源”品牌打造過程中,定期開展“開化大廚”培訓,烹飪清水魚是必修課。今年,已有近400人次完成了開化廚師的培訓。杭州一家飯店老闆表示,“除了魚來自開化外,我們店內老闆、廚師、店員都是開化人,把新鮮的清水魚送上杭州餐桌是我們大家共同的心願。”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依託龍和漁業,張雙其還開展各類涉農培訓,累計培訓農民6500人,其中涌現養殖致富能手8人。開化也有成熟的養殖培訓體系。《丘陵山區草魚特色養殖及産業化推廣應用》經過9年探索,已經在11.5萬畝魚塘中推廣,累計提高收益超過9億元。

  清水出好魚,在衢州,好水並不止開化一處,九奪“大禹鼎”的衢州,出境水常年穩定達到Ⅱ類水以上,隨著衢州草魚的出圈,其他種類的清水魚也進入人們的視野。衢州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劉洪剛説,暢遊在青山綠水中的溪魚,也是大自然的饋贈,衢州草魚的成功,也將帶動更多的衢州清水魚出圈。

  人間煙火撫人心,衢有嘉魚宴嘉賓。2023年衢州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迭代升級“三衢味”,著力打響“衢州味道”餐飲品牌。魚之美,味之鮮,衢州清水魚正是衢州味道中的金字招牌。

  而在張雙其心中,一直有個夢想。龍和漁業大廳的背景墻是張雙其精選的一張圖,圖中,一條魚遊向一個圓形的圖案。“這是地球,它描繪了我的未來願景:願我們衢州魚遊向世界。”張雙其説。

  

  開化清水魚。

  有好水,更有好技術

  採訪的時候,張雙其一再説:“水好不好,誰先知道?魚先知道。”在衢州,好山好水出好魚,也不僅僅是草魚鮮美。在10月底結束的2023“味美浙江·百縣千碗”全省水産類菜品挑戰賽上,衢州常山將軍魚入選十佳。衢州還有一張更大的“清水魚”藍圖。衢州市農業農村局相關工作人員這樣説:“水庫中的大魚、溪流中的雜魚,以及其他符合清水養殖標準的魚,組成了更豐富多元的衢州魚味道。”

  起初,我們對“一條草魚、兩條路、三産融合”中的“兩條路”的理解,是以開化清水魚打造養殖和餐飲品牌的發展方向,和龍遊草魚走規模和市場的方向。採訪結束後,我們對衢州魚産業的發展也有了更廣更深的了解,“兩條路”一條是提升魚的品質,另一條是走三産融合的道路。其中最特別的是讓我們看到了農業發展的一種新思路——既傳承傳統農業的智慧,又引進先進的農業技術填補短板,從而讓農業産生更高的效益,也讓農業從業者樹立更強的信心。

來源: 潮新聞    | 撰稿:記者 沈晶晶 于山 見習記者 高心同 通訊員 徐勇    | 責編:盧橋輝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