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迫降中國的杜立特行動隊員中,一位叫利蘭·法克特的3號機組成員,在飛機墜落時犧牲。其遺體入殮後安葬在柯城區雙港街道汪村村。近日,記者前往汪村村,尋訪一段埋于黃土之下的悲壯往事。
“當時法克特的墓前有兩塊青石墓碑……”記者在村民委員會副主任汪建良的帶領下,來到該村頤和人家小區後方的一塊菜地,辨認法克特墓地的遺址。
1942年4月18日的那個雨夜,分乘15架B-25轟炸機的杜立特隊員在中國境內迫降。“因為油料不夠,隊員們被迫跳傘。其中,位於3號機後艙的利蘭·法克特沒有跳傘成功。”長期從事杜立特行動歷史研究的浙江省歷史學會抗戰史研究分會副秘書長鄭偉勇告訴記者,當年法克特的遺體和飛機殘骸被遂昌縣柘德鄉北洋村村民發現。村民在附近掘出一塊平地,搭建了一個草棚,輪流看守保護遺體,後來用一口上等棺木將其入殮後,通過水路轉運至汪村村的第十三航空總站。5月3日,先期到達這裡的13名杜立特行動隊員為法克特舉行了追悼儀式。
鄭偉勇查詢史料發現,行動指揮官杜立特中校到衢州後,將法克特的後事委託給美國傳教士詹姆·伯奇處理。“這裡有個故事,詹姆·伯奇當時向我們衢縣的官員申請買一塊墓地,但衢縣的官員對他説,買一塊墓地與國際法不符,不過衢州第十三航空總站的陳又超總站長願意提供一塊墓地給美國航空隊使用一百年。”是年5月19日,第十三航空總站以軍禮安葬了法克特,汪村小學的學生也參加了葬禮。
鄭偉勇多次前往汪村村尋訪,終於解開了法克特墓地的迷霧。“當時法克特的墓穴一前一後立了兩塊青石碑,一塊上面刻著美國陸軍航空隊的標誌,是五角星的白星和飛翼的標誌,還有一塊碑上應該是有十字架的標誌。”汪村村的一位老人告訴鄭偉勇,當年的墓地就在他家的菜地上。
“就是這個地方了。以前這裡都是農田,後來建小區、修路,變化更大了!”站在頤和人家小區南面的一條水泥路上,汪建良給記者指了路。法克特曾經的墓穴所在地,已被村民修整成整齊的菜地,茁壯生長著大蒜、蘿蔔等農作物。
“送葬那天,我也跟去看了。”86歲的村民汪文洋回憶,“那時候我還很小,哪看過綠眼睛、高鼻梁的美國佬,覺得很稀奇,就跟在學生後面。參加葬禮的人都抬著花圈,為那位飛行員送行。當時聽身邊人講,飛行員去世時才20歲出頭,很年輕。”
1947年夏,4位美國人在航空總站工作人員的帶領下來到汪村村,並雇了4名村民,幫他們起出法克特遺骨。得知美國人又來了,汪文洋又跑去現場“看熱鬧”。“那些美國人朝天開了3槍後,就坐在墓地邊上的樹下等結果。村民打開棺蓋時,我湊上去,看到裏面積滿了水,飛行員身上蓋著的毛毯都有點爛了。”
法克特的遺骨運回故土後,《時代週刊》報道稱:“最後一位杜立特行動隊員回家了”。法克特墓地的兩塊青石碑雖然一度留了下來,但也漸漸消逝在時光中。
“2010年這裡建頤和人家小區,2013年開始修這條水泥路。小的石碑原來被村民當成鋪田埂的石頭,大的不知道去哪了。”汪建良指著頤和小區圍墻外的一段路推測説,小的石碑可能就在路下面。
時移世易,換了人間,但歷史的記憶永不褪色。站在法克特墓地遺址前,那些二戰傳奇英雄的故事從未遠去。
來源: 衢州傳媒網 | 撰稿:辛文 | 責編:周宣印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