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共同富裕 新聞詳情 A- A+
國産“下蛋機” 産出“金蛋蛋”
發佈時間:2024-01-15 08:58:12    

   臨近大寒節氣,新疆阿克蘇地區沙雅縣氣溫低至零下10攝氏度,中國最長內陸河——塔裏木河千里冰封,這一壯觀景象已持續多日。

  徜徉在塔裏木河畔,一望無際的棉田裏,還殘存著一些棉花秸稈,吸引了成群的牛羊前來啃食。全國優質棉生産基地沙雅縣,2023年棉花種植面積約175萬畝。不久前的採摘季,一台臺國産採棉機在這裡馳騁,將一朵朵棉花吸入體內,然後自動打包成一個個通常由金黃色包裝膜包裹、重約2噸的圓柱體棉包——俗稱“金蛋蛋”。

  借著“一帶一路”東風,這些採棉機還駛向中亞的廣袤棉田。其中尤以新疆缽施然智慧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最引人注目:半個月前,缽施然公司完成了對烏茲別克54台採棉機的出口訂單,金額超8000萬元。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披露的資訊顯示,這是國産採棉機首次大規模出口。

  這是不小的進步。作為全國最大棉産區,新疆雖然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就啟動採棉機研製,但始終未能攻破核心技術,高端採棉機一直長期被外資品牌壟斷,進口率一度在90%以上。由浙江省和嘉興市援疆指揮部牽線、浙江亞特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參與投資的缽施然公司成立於2009年。它是如何打破壟斷,進而打開“一帶一路”市場的?國産採棉機首次大規模出口國外市場,又意味著什麼?

  工作人員在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第六師105團五連的棉田裏裝運棉包。 新華社發(資料照片)

  新疆棉機採率超85%,國産機佔比逾八成

  每年9月下旬至11月初,是新疆的採棉季。據新疆日報報道,新疆全區2023年棉花機械化采收率超過85%。

  近日,記者從杭州出發,輾轉幾千公里到達沙雅縣城時已是深夜。次日一早,記者來到缽施然公司沙雅工廠,銷售部經理趙棟陪同記者沿著縣城往南,途經塔裏木河,驅車75公里來到哈德墩鎮。穿過一片胡楊林,大片的棉田映入記者眼簾。

  走進哈德墩鎮永安村,記者見到了56歲的棉農吳銀田,他正忙著給冬小麥抽水灌溉。偌大的院子裏,5台缽施然生産的三行圓捆打包採棉機格外醒目,正是靠著這些大傢夥,他承包的棉田面積從幾百畝拓展到4000畝,豐收的喜悅綿綿不絕。

  “採棉機,我們都叫它‘下蛋機’,採摘、壓縮、打包,一氣呵成,10分鐘能就吐出一個‘大金蛋’,5台機子一天能採1500畝棉花呢。”談及豐收的景象,吳銀田面露喜色。6年前,吳銀田承包了300畝地種棉花,到了採摘季,因為找不到拾花工,急得整宿睡不著覺,最後好不容易託人找到40個拾花工,花了兩個月才採摘完,結果又錯過棉花最好的行情。“找拾花工,每公斤要2.5元工錢,像去年的行情,棉花每公斤收購價才7塊多,刨去成本,就賺不了多少錢。”

  2010年前後,新疆棉花主要由人工採摘。每到採棉季,來自陜西、四川、甘肅、寧夏等地的採棉工就背上行囊,搭乘“採棉專列”來到新疆。當自動化、智慧化大型採棉機在萬畝棉田閃亮登場,熱熱鬧鬧的“採棉專列”逐漸退場。“一台機器抵得上一支採棉大軍。”缽施然公司沙雅工廠對外接待部經理劉泉印象深刻,他説,2019年採棉季,全國各地涌向沙雅的拾花工數量從2008年的約9.6萬人銳減到3000多人,現如今,採棉大軍浩浩蕩蕩進沙雅的場景已不復存在。

  離開哈德墩鎮,記者來到沙雅縣紅旗鎮多勒昆村,走進棉農阿卜杜拉·麥海木的家中,只見他正和技術員對幾臺採棉機、播種機等進行檢修。去年,他花了進口採棉機一半不到的價格,購買了一台缽施然採棉機,不僅拿到了政府補貼,還靠著幫人採棉花額外賺了40萬元。“缽施然公司在沙雅很多地方設了維修服務點,農機壞了,撥個電話,技術員就到府了,這是其他品牌尤其國外採棉機沒法比的。” 阿卜杜拉·麥海木説道。

  採棉機國産化不斷加速。以缽施然公司為例,2021年起,其採棉機連續3年保持每年600台以上的銷量,採棉機總銷量超過1800台;企業從2018年投産時的産值8000萬元,到2023年總産值預計突破12億元。權威資料顯示,缽施然公司採棉機2023年銷量在中國市場份額達到42.14%,位居行業第一。

  近年來,鐵建重工、現代農裝、天鵝股份等多家農機企業進入新疆,在採棉機自主創新上獲得突破,攻克包括自動控制系統在內的多項技術,在採凈率上不斷趕超外資品牌,不斷擴大市場佔有率。這些中國企業搭建起了高效、便捷的售後服務體系,在採棉季提供24小時不間斷服務,贏得了棉農的認可。行業統計數字顯示,國産採棉機在新疆市場佔比超過八成,越來越多像缽施然這樣的“中國造”在新疆棉田裏閃耀著“國貨之光”。

  達國際先進水準,缽施然開進“白金之國”

  “中國的採棉機,好用!”這兩天,烏茲別克塔什幹棉農繞夫力在使用了缽施然採棉機後,給缽施然公司市場部發來了積極的反饋資訊。

  性價比高,是國産採棉機的突出優勢。在沙雅縣現代農機裝備産業園,記者走進缽施然公司沙雅工廠的銷售展廳,只見10多個型號的拖拉機、採棉機、播種機、噴霧機一字排開。

  採棉機屬於典型的技術整合型高端農機,研發投入耗資巨大。2021年起,嘉興市援疆指揮部每年投入援疆資金,支援缽施然公司建設博士後流動站、開展農機使用技術推廣等。在嘉興市援疆指揮部和當地政府的支援下,缽施然公司已成長為一家現代化智慧農機製造企業,具備生産採棉機、播種機、聯合整地機、殘膜回收機、噴藥機等涵蓋棉花全産業鏈的機械設備能力。從最初的牽引式到眼下的自走式,從三行箱式到六行圓捆打包,企業先後在採棉機領域取得193項專利,批量生産的多款採棉機填補了國內空白。

  “這臺三行圓捆打包採棉機,售價228萬元,政府給棉農的購機補貼有40萬元;旁邊這臺六行圓捆打包採棉機,售價458萬元,一台能抵1500人手工採摘,比國外進口的便宜300萬元左右。”趙棟説。2019年,缽施然採棉機首次走出國門,但出口量只有兩台。這一次,烏茲別克一口氣訂了54台缽施然採棉機,可以説是對中國造採棉機的充分認可。

  烏茲別克是世界上主要棉花生産國和出口國之一,棉花産值約佔農業産值的40%,素有“白金之國”的美譽。過去幾年,當地人工採摘仍佔比較大。近年來,當地開始提升農業現代化和智慧化水準,以採棉機為代表的農機設備成為農業市場的寵兒。烏茲別克也曾向其他國家進口採棉機,但高昂的採購成本和維護成本讓其望而卻步,一直在尋找高性價比的採棉機。

  去年6月,經貿易商推薦,烏茲別克選定了缽施然公司在內的7家採棉設備製造商,再從中選定3家潛在供應商談判,並開展實地考察。經過多方對比,烏茲別克採購方最終相中了缽施然公司,在去年9月簽下這筆訂單。

  缽施然公司安排人員到烏茲別克進行調研,結合當地棉花種植的行數和間距,定向開發了四行自走式圓捆打包採棉機,按照國外的種植模式來計算,這款採棉機每小時可采收棉花25畝到40畝,採凈率達95%以上,含雜率低於10%。

  缽施然公司邁出的這一步有怎樣的意義?記者來到阿克蘇地區阿拉爾市的塔裏木大學,採訪了該校機械電氣化工程學院教授張有強。他認為,缽施然公司出口烏茲別克的這批採棉機,攻克了多項技術難題,核心零部件完全實現自主智慧財産權,打破了西方國家技術壟斷,譬如零件的加工製造、自動控制技術等,在綜合性能方面達到國際先進水準,對推動新疆和兵團棉花産業高品質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創新驅動,後來者居上。以缽施然公司為代表,中國不少採棉機製造企業雖然是高端採棉機研發生産領域的後來者,但都實現關鍵技術突破,成長勢頭迅猛。2022年,中國國産品牌採棉機保有量佔全國採棉機保有量的比重達51%,首次超過國外品牌採棉機。

  角逐國際市場,中國先進農技踏上“一帶一路”

  古絲綢之路,不僅是中西方商貿往來的經濟走廊,也是農業交流的重要通道。而今,中國的農業技術也沿著“一帶一路”走出國門,在中亞地區遍地開花並廣受好評。

  在位於烏茲別克南部的卡什卡達裏亞州,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烏茲別克水利部水問題研究所共建了一塊節水棉田示範區,推廣中國種植標準後,當地棉花畝産量從140多公斤增長到300公斤。古瓦拉克村棉農謝爾佐德·多納耶夫搶喝“頭口水”,他感慨,自從用上中國的棉種和技術,他的棉田産量幾乎是過去的兩倍,而人力、肥料、用水等投入減少了一大半。

  同樣,在烏茲別克塔什幹州烏塔伊奇客地區,中烏節水農業海外示範園採用太陽能驅動的智慧水肥一體化灌溉設備,具有省電、節水、節肥等功能,使當地棉花産量提高30%以上、節水50%。

  製造企業也聞風而動。這一次,缽施然公司在完成對烏茲別克的採棉機出口訂單後,還為對方提供了中國的棉種和覆膜節水技術,以改變當地大水漫灌式的粗放種植模式,提高棉花産量。此外,缽施然公司還安排了技術員在烏茲別克定點跟蹤服務,把國內的維修標準推廣到國外市場。

  烏茲別克是古絲綢之路上的樞紐,也是最早支援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之一,2023年原棉産量達到380萬噸。據了解,烏茲別克對採棉機的需求在1萬台左右,並計劃在2026年前徹底實現機械化採棉,其中蘊藏著巨大市場,如果中國製造的先行軍能夠受到認可,將會在國際採棉機市場分得更大的份額。

  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1週年。這個倡議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探索遠親近鄰共同發展的新辦法,開拓造福各國、惠及世界的“幸福路”。

  中國製造能否點亮“一帶一路”?缽施然公司95後工程師張延昕手機裏的一張圖片,給了我們無限的想像空間。

  這是在幾個月前,張延昕跟著行銷團隊運送兩台採棉機到巴西時拍下的場景:只見1台缽施然採棉機,與4台國際大牌——美國約翰迪爾採棉機並駕齊驅,在巴西庫亞巴的萬畝棉田裏作業,格外醒目。

  “與約翰迪爾採棉機相比,我們的採棉機不僅價格實惠、維修便捷,許多細節上的優勢也很明顯。”張延昕説,比如採棉機駕駛室走下來的扶梯,缽施然公司已經根據客戶反饋,改成了液壓式的懸挂扶梯,避免了扶梯刮傷棉花或碰傷人,這一細微的改造,受到了巴西農場主的認可。

  巴西是中國在南美地區最大的貿易夥伴,中國政府也將巴西定為“海上絲綢之路”向南美延伸的重要支點。據有關報告,2022/23年度巴西棉花種植面積約2490萬畝。如今,巴西此前採購的一批採棉機逐漸老舊,當地加快設備更新的進程,給了中國製造更大的市場空間。

  從中亞到南美洲,更多中國造採棉機帶著中國農業技術以及和諧包容、互利共贏的美好願景,開始馳騁棉田。但專家也提醒,要清醒認識到,想在全球競爭中脫穎而出,仍要牽住創新這個牛鼻子,不斷推動採棉機技術迭代、服務升級,這樣才有望拓展更大的市場。

來源: 潮新聞    | 撰稿:宋彬彬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