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共同富裕 新聞詳情 A- A+
撐起共富“小金傘” 松陽持續擦亮“葉村鮮菇”名片
發佈時間:2022-12-17 16:49:55    

   12月15日上午,松陽縣第五屆農民豐收節暨“菇香四溢”壬寅鮮菇節(下稱“鮮菇節”)在葉村鄉河頭村啟動。菇王大賽、鮮菇宴、共富集市、電商助農專場……菇農們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為這個專屬自己的節日帶來了“看家産品”。

mmexport1671267171966.jpg

  作為“鮮菇節”的重頭戲,菇農們種植的花菇激烈競逐個頭最大、品質最好的“壬寅菇王”桂冠。最終,來自松山村的村民葉浩亮脫穎而出。

  近年來,隨著城鎮化進程的推進,松陽玉岩鎮、楓坪鄉等地的大批菇農遷徙松陰溪南岸,匯聚到這塊43平方千米的土地上,他們也逐漸將香菇做成了葉村鄉的主導産業。

  葉村鄉種植大棚的一排排菌棒上,一朵朵“小傘”密密麻麻,飽滿圓潤,空氣中菇香四溢。“菌肉厚、品相好、産量高”,這是不少外地客商對葉村鮮菇的評價。

  2022年,葉村鄉共有香菇種植戶394戶,産業面積1400余畝,年産量1200萬袋,佔松陽全縣香菇總産量的三分之一。

  初具規模的香菇産業,撐起了葉村鄉的鄉村振興夢,成為農民增收、經濟提質增效的富民産業。截至2022年11月底,葉村鄉消薄各項綜合指標在松陽縣排名第一。

  2022年6月,松陽縣謀劃“紅色玉楓 菇香柿溢”鄉村振興項目,爭取到中國農業農村部針對扶持欠發達革命老區工作的中央專項彩票公益資金5000萬元。

  此次“鮮菇節”上授牌的食用菌“共富工坊”,便是葉村鄉利用專項資金建成的項目之一。共富工坊佔地面積超3000平方米,不僅能為菇農提供食用菌菌棒加工服務,幫助減輕生産成本,更將為當地帶來可觀的就業和增收。“目前,共富工坊給鄉里帶來了200余個就業崗位,帶動12位低收入農戶每戶增收1500余元,每年為葉村鄉的村集體經濟增收20萬元。”葉村鄉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此外,葉村鄉強村公司還集中流轉河頭村、松山村閒置用地40余畝,新建兩個香菇共富基地。建成後,村集體每年可獲得每畝2500余元的租金收入,通過“租金+運營回報”的方式,幫助村集體消薄增收,還能降低菇農菇棚搭建成本,規範市場,實現村集體、農戶、菇農的“三方共贏”。

  在家門口就能賺到錢,越來越好的不僅是鄉里的生活,更是農戶對未來的憧憬。

  “以前想種香菇真的很不容易,我找了一年多都沒有找到合適的土地。”談起如今鄉里香菇種植的變化,楓坪鄉菇農葉建美非常感慨,“現在,政府搭好菇棚租給我們,租金不高,周邊還有配套的冷鏈加工廠、香菇銷售市場等。現在,鄉里種植香菇的人越來越多,還有企業入駐,我們幹起活來更起勁,對以後的生活也更有信心了。”

  雖然發展勢頭強勁,但葉村鄉的食用菌産業依然面臨很多短版。種植低小散、産業鏈短、科技程度低……要想持續實現産業的造血和致富功能,這些問題亟待解決。

  通過政企研合作,葉村鄉探索運用數字化、科技化手段破解技術瓶頸,收購食用菌菌棒加工企業,建設冷鏈物流中心,培育食用菌網路銷售公司,以香菇為主體的産業鏈正在加速延伸。

  2022年9月,葉村鄉引進鐳射助力食用菌生長技術,預計實現食用菌産量提升15%-30%。12月,由浙江慧和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投資建立的特色食用菌智慧型栽培教育實訓基地也確定落地葉村鄉,預計投資7300萬元,將填補松陽食用菌産業後端加工的空白,極大提高後疫情時代産業抗風險能力。

  在不久的將來,這裡還將建成交易市場、冷庫、倉庫、電商直播樓、物業樓、農産品加工樓等項目,為食用菌産業升級提供強有力的配套支撐。

  乘著浙江數字化改革的東風,葉村鄉不少菇農也在積極擁抱新變化。此次“鮮菇節”的“鮮菇來了”電商助農專場中,菇農和主播一起,為葉村鮮菇“代言”。

mmexport1671267167855.jpg

  “寶寶們,你們現在在直播間看到的就是‘山珍之王’香菇,它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喜歡吃的千萬不要錯過啦!……”兩小時的直播吸引了不少網友下單,單場銷售額突破萬元。

  有了手機這個“新農具”,葉村鄉的田間地頭呈現出一片“新景象”,農戶們搞直播、開網店,用“電商+農業”為自家香菇打開了國內各地的銷路。

  談及發展,葉村鄉黨委書記劉偉松向記者描繪了“葉村鮮菇”的美好畫卷:“在新的起點上,葉村將加快推動産業轉型升級,進一步優化産業佈局,推廣種植新模式,構建全産業鏈發展格局,有序推進食用菌産業向‘規模化、園區化、數字化、品牌化、融合化’發展,書寫更加靚麗的‘葉村鮮菇’新篇章。”

來源: 浙江新聞客戶端    | 撰稿:王芬天 陳葉鵬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