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這片被譽為“院士之鄉”的土地,孕育了超過120位兩院院士,為這座城市的教育事業注入了強大的活力。去年,寧波市教育局發佈了《寧波市“院士之鄉”中小學科學教育實施方案》,旨在借助院士資源,強化科學教育,提升師生科學素養。
前不久,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朱志偉受聘成為寧波市海曙外國語學校科學副校長,而在去年底,中國工程院院士長陳劍平已經搶先一步成為了寧波大學青藤書院的科技校長。
然而,此舉也引發了部分網友的質疑,讓院士成為中小學科技校長是否是另一種“形式主義”,“大材小用”?
對此,首位“吃螃蟹”的青藤書院校長余勇有自己的考量。在他看來,科技校長能發揮出作用的前提是根據每個學校的校情定制細緻的落地方式,否則確實容易淪為形式。為此,他梳理出了一份需求清單,即中小學生喜歡做哪些和科技相關的事、目前學校在科學教學中缺少什麼等,陳劍平院士會根據需求,對接相應的教授或科研人員進校園。
而陳劍平院士對於這個新身份也非常重視,不僅讓他所帶領的國家重點實驗室成員和20位寧大教授共同進入青藤書院從事科普工作,還專門組織了一次座談會,商討如何用好這些專家資源。
在陳劍平院士的推動下,如今青藤書院已成立四個科技創新項目組,涵蓋智慧機器人、海上風電等領域。“陳院士提供了各種資源,我們選擇了中小學生比較感興趣的項目,並在學校遴選了一批有興趣有基礎的學生。”
“院士就是科學家,學校把科學家請進校園,學生們會認為原來科學家離我們那麼近,這無形中給他們一種動力,更是一個榜樣。如果通過這樣的舉措,能讓1%的孩子得到啟發,就已經非常有意義了。”余勇説。
同樣,在朱志偉院士聘任為寧波市海曙外國語學校科學副校長時,他也結合寧波城市實際,帶領同學們開啟了對於城市水資源、城市雨污水系統及相關熱點問題的探索。
據悉,朱志偉院士是寧波大學全職引進的高層次領軍人才(A1),現任寧波大學海洋工程研究院院長,是可持續城市排水系統和可持續水電研究領域的國際頂尖專家。
海曙外國語學校黨委書記張宗余介紹説,一方面朱志偉院士成為學校的科學校長後,每學期將會有1——2次時間來學校交流座談,幫助學校做好常態化科學體系的構建;而另一方面,朱志偉院士團隊的博士、專家們也會經常加入到學校科學項目的建設中。此外,學校每學期還將選派熱愛科學的學生前往寧波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參觀學習。
“讓學生走出校園,走進實驗室參觀學習,這個非常重要。”張宗余説,推進學校與社會之間的有機銜接,才能培養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學生走出課堂,到高校、到實驗基地去開展實踐課程,體會科學研究的過程,這是鍛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學校也將以此次聘任為新起點,強化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能力,建強科學教育師資隊伍,完善科學教育課程體系,不斷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想像力、探求欲,為他們插上科學的翅膀。
事實上,聘任院士、科學家成為中小學科學副校長,就是為了打破“科學課形式化”這一現象,帶領中小學科學教育探索出更多可行之路。
在寧波市海曙區儲能學校麗園校區。今年,學校也聘請了三位分量十足的科學副校長。他們分別是國家特聘專家、可之科技聯合創始人王冠;寧波大龍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歐洲自然科學院院士、寧波大學碩士生導師龐利民;寧波大學研究生導師林冬冬。
儲能學校麗園校區黨支部書記鄭燕説:“這一做法重點不在於讓學生學到多麼高深的知識點,而是讓學生在科研工作者的帶領下開眼界,引導更多學生愛上科學,激發他們的創新動力。”
寧波市教育局相關處室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寧波將繼續鼓勵社會力量特別是院士、科技專家參與中小學科學教育,發動海內外院士、“傑青”等專家為寧波科學教育作出貢獻。
來源: 潮新聞 | 撰稿:竺佳 共用聯盟· 海曙 勵彤 通訊員 李晨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