藕纜橋,這個詩意的名字屬於寧波海曙區高橋鎮的一個村,它有著AB兩面——
A面,有著悠久耕讀傳統的江南古村,集聚了全國各地的小吃,號稱寧波的“曾厝垵”;B面,外地人居住最密集的區域,是不少外地人來寧波的第一站,因為城中村管理不善,被不少人吐槽“亂”。
看似矛盾的兩面,映射的是城中村普遍存在的治理難題。
地處城鄉接合部的藕纜橋村,佔地僅1平方公里,擁有戶籍人口千余人,高峰時段流動人口卻有近3.5萬人。村內民居、廠房、公寓、商鋪雜處,人口密度高、商業形態雜。
“小馬拉不動大車”使得當地社會治理工作一度陷入窘境。一個“亂”字,是寧波人對藕纜橋村的固有印象。然而,記者近日前往該村,發現藕纜橋村變了:記憶中的亂停車現象不見了,出現在眼前的是停車歸位、行車有序,一派秩序井然的模樣。
藕纜橋之變——一座城中村的“退”和“進”,背後是關於基層治理的一次創新實驗——零星房屋物業管理。海曙通過充分調查研究,以物業“小支點”撬動治理“大格局”,破解基層難題。
連日來,記者蹲點藕纜橋村,對話村民和村幹部,通過採訪和觀察,拼出一副城中村“微治理”不完全圖景。
沒人管:“三錯”的藕纜橋
曾幾何時,藕纜橋村在寧波很有名,但出名的方式卻不太光彩:房屋著火、交通事故、打架鬥毆,被媒體屢屢曝光;當地民生問政平臺上,投訴更是不少。
藕纜橋村距離老城區近,且居住成本相對較低,因而吸引天南海北的人匯聚於此。這一點,從村裏的餐飲店可見一斑——江西瓦罐湯、貴州烙鍋、四川火鍋、廣西螺螄粉、陜西涼皮肉夾饃、東北鐵鍋燉、新疆燒烤等……走在村裏,各色小吃店的招牌讓人眼花繚亂。同時,民居、廠房、公寓、商鋪一應俱全,還有兩所學校、一個菜市場。
人氣旺了,村裏的生活配套産業紅紅火火,但問題隨之而來。商鋪佔道經營、私搭亂建比比皆是。亂停車最顯著,全村約1500輛汽車,停車見縫插針,300多米長的藕纜橋東路,停車過夜的超過600輛。
在村裏住了近20年的葛師傅從事裝修工作,他如此描述:“村裏的路堵成一鍋粥是常態,開車出門非常鬧心,早上出不去,晚上進不來。”
然而,看似蓬頭垢面的藕纜橋村,曾經是一個充滿靈氣的江南古村。
藕纜橋村水系發達,是一個有800多年曆史的典型江南古村。走在村裏,隨處可見老墻門、老廟、石板路、石拱橋……一派江南水鄉的風景。
因地理位置優越,藕纜橋村成為不少外地人落腳寧波的第一站。這幾年冒出不少村辦企業、廠房、店面房等。快速推進的城市化也讓藕纜橋村迷失了方向——這個小村日漸承擔不起壓在頭上的治理重擔。有人用“三錯”來形容藕纜橋村:在這裡,城市與鄉村錯位融合,産業與生活交錯佈局、歷史和現代錯落交織。
這種錯綜複雜的村情,形成無形的張力,撕裂著傳統治理方式。在高橋鎮紀委書記、高橋鎮南區黨委書記、藕纜橋村聯村幹部余偉曙看來,“藕纜橋本質上是一個村,但又承載了社區功能,小馬嚴重拉不動大車,很多事情沒人管。”
誰來管:請專業物業公司
今年8月,藕纜橋發生了一件新鮮事,一石激起千層浪——村裏要引進專業的物業公司了!
當初,對於藕纜橋這個城中村的出路,有過許多討論。在網際網路上以“藕纜橋”為關鍵詞搜索,類似“寧波藕纜橋為什麼不拆遷?”的話題,經常引發大家的爭論。
拆,是很多人的想法。“我們村離城區近,不少村民希望拆遷重建,住進樓房。”藕纜橋村黨支部書記李陽説。甚至當地一些幹部也認同這樣的觀點,認為拆了以後進行小區化管理,什麼問題都解決了。
“一拆了之是輕鬆了,但一定不是最優解”。對此,從海曙區決策層到高橋鎮班子,有著一致的意見,高橋鎮黨委書記段謨法説:“大拆大建,既不現實,也不可持續。拆了一個藕纜橋容易,全寧波類似的地方何止百十?”
“硬”手段,拆不了,那就只能採取“軟”手段,管起來。那麼,誰來管呢?海曙的破題之路從一項叫做“零星房屋管理優化”工作開始。
在海曙區領導看來,零星房屋管理優化是提升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準的重要舉措,通過黨建引領、多元參與、共治共用,可以探索出基層治理煥新路徑。
今年4月,海曙下決心對全區範圍內類似藕纜橋村這樣的城郊村進行物業化改造。聚焦城區零散區域長期缺管的問題,開展“零星房屋管理優化”,選定100個點位,涉及零星房屋千余幢。這項改革舉全區之力。區裏專門成立了由主要領導牽頭的領導小組,區級部門整理資源清單與試點單位對接,為其賦能。同時,由區領導對點位方案一一“會審”。
藕纜橋村是100個點位中最具代表性也是最難啃的硬骨頭。這裡也是區委主要負責人的聯繫點。
在藕纜橋村,鎮裏的聯村幹部余偉曙和村班子首先幹了一件大事:成立區域共治委員會,由村委會牽頭,吸納區域內村民、網格員、企業主、商鋪商家、公寓樓經營方、租戶等各群體代表進行自治議事,營造“微自治”生態。
委員會成立後,一系列亟待整改的問題被擺上了議事日程。首當其衝的是:去哪找一家專業的物業公司來管城中村這攤子亂事?
張耀魁,寧波物管行業的領頭羊——浙江亞太酒店物業服務有限公司的高級副總經理,在這個行當幹了20多年。當鎮領導找到府表達這一訴求之後,他的第一反應是:“這事,不太靠譜吧?”的確,在一個開放式的城鄉結合部搞物業化管理,沒人幹過。
段謨法和余偉曙到府做“思想工作”。企業考慮的是成本和收益,張耀魁反覆核算,認為單就藕纜橋村的項目而言難以實現盈利,風險過大。思考再三,他始終沒有答應。鎮裏明白了企業的顧慮,開出了新條件:由村裏與亞太物業成立合資公司來推進項目試點,探索可複製推廣的經驗。“這條路走通的話,等於為亞太物業開闢了一個新的業務領域。”
聽到這句話,張耀魁最終下決心:試一把!
管什麼:從停車收費切入
物業公司成立了,縈繞在大家心頭的顧慮一點也沒有減輕:在一個沒有交物業費、停車費習慣的城鄉結合部搞物業管理,老百姓會買賬嗎?賺不到錢的話物業公司靠什麼維持?
不論是鎮領導,還是物業公司管理層,都不敢打包票。新成立的物業公司,幹的第一件事:規範停車。
搭建智慧化管理平臺,安裝道閘、劃出單行線、停車位,招聘保安……物業公司先出資100萬元,對全村基礎設施來了一場改造提升。
硬體提升立竿見影,功夫更多還是花在看不見的地方。張耀魁帶著團隊在村裏調研:上班高峰、午後低峰、下班高峰、夜宵時段,不同的時間點,他們蹲在村口數車,反反覆復排摸情況。
調研發現,每天16時開始,村裏交通最容易“癱瘓”:菜場人流和學校放學等原因,導致機動車非機動車亂停亂塞。而看似擁擠不堪的藕纜橋村其實也有空閒的地方,張耀魁走遍了村裏的角角落落,硬是從村裏的閒置空間裏挖掘出541個停車位。
基於調研掌握的這些“大數據”,專業團隊在村裏重構了一套交通體系——藕纜橋西路道路一側全部安裝道閘,村中道路單行線規劃,地面劃設消防登高面和臨時停車位;村內實施主路雙向行車,局部單向行車,村道環線基本打通;路口,保安值守,對誤入單行線路段的車輛進行引導。
一切準備就緒,等到8月31日晚落閘那一刻,大家心裏還在打鼓:野蠻生長了幾十年,突然戴上緊箍咒,能行嗎?
落閘當晚,大家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砰——砰——”,夜幕的襯托下,這撞擊聲音讓人心慌。一看,道閘的防撞桿報銷了。習慣了路邊隨停隨走的一部分人,自然也少不了抱怨。
好在大家早有心理準備。落閘之前,對於有疑慮、有問題的村民,余偉曙帶領鎮村幹部和共治委員會的成員挨家挨戶到府做思想工作。“物業公司是村集體自己的企業,業務做大了我們也能分紅”“藕纜橋是大家的家,把村裏管好了,大家住著才更舒心”……在藕纜橋村村民代表大會上,村裏的交通優化提升方案順利通過。
停車收費,一算賬,前幾天的數據給了張耀魁信心——光是落閘第一天,村裏包月交費就有20多萬元,此後每天還有1000多元的零星停車費用。“按照這個趨勢,停車費和保潔費等收入基本可以覆蓋物業公司的各項成本了!”張耀魁言語間透露著欣喜。
怎麼管:打好一套組合拳
不知不覺,藕纜橋村這場基層治理的創新實驗已過百日,這裡發生了什麼變化?
在物業公司設在村裏的辦公室,記者看到,社工、城市管理人員、公安人員“三大員”的照片挂在墻上。“群眾可以通過‘三大員’,隨時找到黨組織,黨組織在基層看得見、摸得著”。李陽説。
村裏要素主體多,藕纜橋村專門建立公寓樓、企業、商鋪、道路、村莊5個區塊功能型黨支部。老百姓有事找得到黨組織,村裏大事小情,有人管了。
海曙區委主要負責人表示,基層治理的難題就是要從最複雜、最薄弱、最困難、最細微處入手,讓基層黨建具體化、人格化。這也是海曙區主題教育的重要內容。
記者在村裏採訪,時不時能碰上維護秩序的城市綜合管理員。昝師傅住在村裏,也是這裡的保安,看到車輛違停,亂闖單行線,馬上一陣小跑上前提醒。他告訴記者,村裏所有保安人員分為兩班24小時值守,一個班組六七人,在全村巡邏。
在村裏,昝師傅除了是保安,還承擔著發現和反映問題的職責:執勤中一旦發現問題,馬上反映給24小時值班的物業,物業無法解決的事情,第一時間反饋給相關部門。前端是物業公司,後端是執法力量兜底保障。“怎麼管”有了具體抓手,讓“管得好”成為可能。
張耀魁特別得意的一個作品是,針對藕纜橋村這個複雜的出行生態,量身定制了一套智慧化資訊管理平臺:“一次入村,全流程管理,停車不規範,通過手持終端設備直接抄牌,接入停車管理軟體差異化收費。”
哪怕停車費定價這個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物業團隊也經過了一輪輪的論證。藕纜橋村停車費比周邊區域“略高一點”,把外來的車輛“請”出藕纜橋,讓車位“活”起來;針對村民,則提供更優惠的包年包月價格,甚至連親屬入村免費停車幾次都考慮在內。這一套組合拳成功“治愈”了停車亂象。藕纜橋也有了新目標:把“夜經濟”打造成寧波的城市新名片
下班時間,記者再次走進藕纜橋村,一幅充滿煙火氣的市井畫面映入眼簾——沿街店招燈火閃爍,下班人行色匆匆,老人帶娃哄逗交織,外賣小哥排隊等待取餐……曾經下班時間村道上的叫罵聲、“路怒族”急促的喇叭聲基本沒有了。
秩序帶來産業——藕纜橋螢火蟲市整合全新生活服務場景。夜色裏,藕纜橋東路燈火璀璨,幾十家攤位整齊有序,小商品、小吃琳瑯滿目,滿溢著煙火氣,深受周邊居民歡迎。
藕纜橋,曾經的曼妙身姿正在回歸。
來源: 潮新聞 | 撰稿:應磊 共用聯盟·海曙 孫勇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