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寧波 新聞詳情 A- A+
45位!鄞州何以走出如此眾多的院士?
發佈時間:2023-11-24 09:34:38    

   11月22日,兩院院士增選結果正式揭曉。哪“誕生”院士最多?再次成為熱門話題。

  此次:甬籍院士增至122人,數量仍為全國第一。而鄞州擁有45位鄞籍院士,佔比達到三分之一,“院士之鄉”實力不容置疑。

  作為我國科技領域最高學術榮譽的院士,是人才金字塔的塔尖。一個縣市區擁有如此之眾,在全國十分罕見。

  鄞州,憑啥?

  一

  1955年,我國公佈首批學部委員名單,共233名,這是我國首批院士。

  其中鄞籍3人,佔比1%。他們分別是生物學家童第周、有機化學家紀育灃和電機工程學家章名濤。童第周、紀育灃還都生於鄞,長于鄞。

  自此,鄞州就像開了挂一樣,一個接一個的院士冒了出來:1991年,石鐘慈、陳子元、陳俊亮當選為中科院院士;2001年,徐志磊成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11年,陳劍平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21年,李駿躋身中科院院士之列。

  群星璀璨,閃耀長空,成就鄞州院士之鄉的美名。

  “智力寶藏”集聚鄞州,離不開這幾方面的原因。

  向海而生的地域特徵,將海納百川的品性注入血脈。古代海絲之路、陶瓷之路從這裡起航,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因為對外來事物、新興事物始終抱著包容開放的態度,鄞州人擁有強烈的好奇心,肯吃苦,且善於鑽研,敢於創新。

  尊崇教育之風綿延,托起鄞州千年文脈。對這一點,鄞籍院士印象尤深。每每提到鄞州為何多産院士的話題時,他們總會説到本地對教育的重視。

  王建宇院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到鄞州人的三個特點,“會讀書”放在第一位。

  確實,北宋王安石知鄞辦縣學,鄞縣教育興起。兩宋時期,在全國各縣州中,鄞縣進士總數在莆田、閩縣(今福州)之後位居第三。

  20世紀初,鄞州一批仁人志士在與反華勢力作鬥爭的同時,積極推進報刊的創辦、新式學校的建立等,形成了鄞州近代文化中古今並存、中西相容的特色,為具有創新精神的院士誕生提供了紮實基礎。

  區域經濟發展,奠定學子求學物質基礎。鄞州人樂於幹實事,創實業,求發展。20世紀,代表近代寧波工業起源的“三支半煙囪”,有兩支(和豐紗廠、太豐麵粉廠)就從鄞州起源;改革開放後,鄞州小微企業遍地開花。最新統計表明,鄞州企業數量邁入10萬戶新量級,居寧波首位。平均每15個人,就有1個企業“老闆”。

  而耕讀傳家之風及互濟互助的“義”文化的弘揚,讓寒門求學總有一盞燈相伴。千年進士村走馬塘走出兩位院士——陳子元和陳俊亮。家境困難的石鐘慈院士是在義莊完成小學,又是每天帶飯、來回步行3小時上完的免費中學。

  二

  繁霜儘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

  不管是在哪個年代,這些鄞籍院士始終將自身前途和祖國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在科技強國之路上,頑強拼搏,勇攀高峰。

  1964年,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後,放射化學家柴之芳當年為測量核子試驗中子能譜,在零下20多攝氏度的試驗場,住的是帳篷,每晚被凍醒,這樣一待就是1個月。他苦中作樂:“晚上歇下來,我們就數星星,星星亮得很。”

  從不可能到可能,從弱到強,他們向科技高地發起一次又一次的衝擊,為我國科學技術事業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支撐力量。

  2016年11月,在美國舉行的全世界高性能計算大會上,當年在東錢湖赤腳小跑去上學的鄭緯民和他的團隊斬獲全世界高性能計算應用領域的“諾貝爾獎”——戈登·貝爾獎,實現了中國科學家在此獎項上零的突破。

  1986年,動物遺傳育種學家吳常信院士提出蛋雞合成係選育的理論與方法,突破了傳統理論中“閉鎖”和“純”的觀點的束縛,解決了我國蛋雞育種長期閉鎖群選育造成的遺傳進展緩慢問題。

  鬱銘芳院士從參與研製並紡出我國第一根合成纖維錦綸絲,到第一根國産軍用降落傘用錦綸長絲,用一項項研究成果為解決國人穿衣問題和國防戰略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貢獻,被稱為“食有袁隆平,穿有鬱銘芳”。

  他們身上更體現出令人高山仰止的大家風範。

  徐志磊院士數十年在青海、內蒙等地工作,長期和上海的妻兒分離,直到80歲退休才回到妻子身邊。面對我們的採訪,他説他們那代人就是這樣,國家的利益永遠至高無上。

  核農學家陳子元院士,在上世紀80年代初出國訪學歸來,向祖國上交了省吃儉用攢下的500美元,至今他還保留著當時農業部開給他的收據。他説,希望勤儉節約、奮鬥報國的家風代代相傳。

  把家國情懷內化為人生支點,院士以奮鬥姿態與偉大時代“雙向奔赴”。

  三

  悠悠天宇曠,切切故鄉情。

  走得再遠,飛得再高,故鄉都是院士剪不斷臍帶的血地。

  百名院士專家進鄞州,百名鄞州企業家進中科院上海分院;徐志磊院士等在鄞設立院士工作站;石鐘慈院士曾長期擔任萬里學院校長、名譽校長,在多種場合推介鄞州、推介鄞州的教育;鬱銘芳院士為首南中學題寫校名,鼓勵中小學生堅持心之所向,勇攀科學高峰。

  2020年,畢業于寧波三中的陳亞珠院士將上海市科技功臣獎獎金回饋教育事業,向母校捐贈20萬元,作為獎助學金,激勵優秀學子潛心學業,報效祖國。

  陳劍平院士主動擔任“第一書記”,又提出“大學小鎮”——鄉村振興、共同富裕的新模式,從一個村的實踐升級為一個鎮的探索,從一個院士入村擴大到300多名師生進駐。

  院士也成為160多萬鄞州人同追的“明星”。

  南高教園區有個公園叫院士公園,寧波諾丁漢大學、浙大寧波理工、萬里學院、寧波大學園區圖書館……簇擁著它。公園裏豎立的院士雕塑群,成為地標。

  陶公山上磚紅色的院士中心高高矗立,就連大樓前一把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椅子,也被網友親切地稱為寧波最有學問的椅子。

  翻開地方文化叢書《天南海北鄞州人》,院士篇放在最前面。2012年、2019年政府部門還分別編撰了兩本關於院士的書籍——《鄞州院士風采》和《走進甬籍院士AR一本通》,尊崇院士的氛圍在鄞州越來越濃。

  但進入新時代,這些還遠遠不夠。

  向著全國一流人才強區奮進,我們該如何深挖鄞籍院士“富礦”?該如何傳承院士精神、讓院士的光榮與夢想薪火相傳、生生不息?又該如何講好院士故事,持續擦亮鄞州院士之鄉的“金字招牌”?在城市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下,這些都是需要我們深入思考的問題。

  前不久,寧波市出台中小學科學教育實施辦法,目標到2025年,全市建成100所科學教育特色學校,評選200名科學教育名師、300門科學教育精品課程。

  作為院士之鄉的鄞州,不少小學、中學是院士夢想起飛的地方,我們是否可以有更多的院士樓、院士班,以身邊的榜樣激勵更多的學子奮進、向上?

  期待鄞州,這方孕育諸多院士的熱土,走出更多院士,走向創新型城區!

來源: 潮新聞    | 撰稿:王波 共用聯盟·鄞州 俞珠飛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