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麗水 新聞詳情 A- A+
開年百場祥龍大戲 秀山麗水與“龍”有緣
發佈時間:2024-02-29 10:35:47    

   “一條一公里長的龍在浙江省縉雲縣遊行。”

  2月27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外網發文,向全球推介“縉雲龍”,引起海內網網友的強烈關注。

  汪文斌點讚的“龍”,正是元宵節期間縉雲新碧小溪板龍。今年正逢甲辰龍年,從春節開始到正月十五元宵節,處州大地上百餘條“龍”出沒,舞龍盛世精彩不斷,“刷爆”麗水人民朋友圈,成為開年的焦點。

  濃濃年味兒中,麗水人對龍的記憶,由此被喚醒。

  一

  在中國歷史長河中,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徵之一,是每個炎黃子孫的精神圖騰。

  轉眼間,來到2024年甲辰龍年,大家的目光再次匯聚到“龍”這個字眼。

  麗水與“龍”,又有著怎樣的緣分?

  據《浙江省名村志》記載:蓮都區青林村村北靈鷲山上有靈山寺,建於唐代。盛唐時代,青林村民間就已流傳舞龍習俗。

  在處州,比較有名的板龍有縉雲的小溪大龍,龍泉的安仁板龍,蓮都的武村板龍、青林板龍、西溪板龍、庫頭板龍、雅裏板龍,景寧的英川板龍、大漈板龍,雲和祥龍,遂昌的太平神龍、大柘車龍,青田的石帆板龍等。

  舞板龍的最初目的,是作為祭祀祖先、祈求甘雨的一種儀式,後來逐漸成為一種文娛活動。到了唐宋時代,舞板龍已是逢年過節時常見的表現形式。經過千百年的沿襲、發展,流行于處州九縣(市、區)的處州板龍,年年迎燈,代代相沿,至今興盛不衰。

  今年元宵節,雲和五條“祥龍”齊飛,傳承了700年的“處州第一龍”舞出了一幅山河永在的絢麗畫卷。

  在縉雲,耗時月余打造的高達8余米“全球最大游動板龍”的威武龍頭與430余橋巍峨龍身組成的千米巨龍在元宵當晚神聖遊行,帶來一場傳統民俗的盛宴。

  與千米巨龍相伴的,還有縉雲各街道(鄉鎮)的8條板龍、布龍相繼踩街。伴隨著激昂的配樂,形態各異的龍翩翩起舞,威武活潑,贏得了圍觀觀眾們的陣陣掌聲與喝彩。此外,臺閣、舞獅等傳統民俗節目輪番上演,讓人們在濃濃年味裏領略傳統文化的魅力。

  景寧、龍泉、蓮都等地燈火通明,數十條百米長的板龍穿街走巷,浩浩蕩蕩,人們借此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在麗水留存至今的非遺、民俗中,仍有相當豐富的“龍”元素痕跡。

  龍泉的青瓷龍、青田的石雕龍、縉雲壺鎮的迎龍燈、雲和梯田的稻草龍……這個春節,各式各樣的“龍”跳動在麗水人民的生活和視野裏,為龍年添了一份神聖與可愛,大批遊客因此而來。

  據麗水市文廣旅體局數據顯示,春節假期期間,麗水累計接待遊客152.77萬人次,同比增長26.83%,較2019年同期增長14.62%。其中過夜遊客107.83萬人次,過夜遊客平均停留天數4.6天,全省排名第三。

  二

  談起“龍”,那就不能不談縉雲仙都。

  仙氣繚繞的縉雲,是迄今為止浙江發現恐龍個體數量最多、恐龍骨骼最全的縣。

  而在縉雲仙都景區每年舉辦的祭祀軒轅黃帝大典,無論是黃帝在鼎湖峰飛升的瑰麗傳説,還是令人心潮澎湃的祭典儀式,都和一條巨龍密不可分。

  作為全國唯一一個以黃帝名號命名的縣,縉雲素有“黃帝縉雲,人間仙都”的美譽。據史料考證,仙都黃帝祭典距今已有1600多年曆史。到宋代,黃帝祭祀更受崇奉。為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宋真宗派大臣到仙都祭拜黃帝。

  據記載,一千年前的仙都金龍洞曾舉行祭祀禮儀,並把信物“金龍玉簡”投放到金龍洞。1997年,金龍洞中出土了兩條鎏金銅龍和木簡;2022年,又出土金龍一枚,由此印證了歷史。仿佛冥冥之中,在麗水這塊古老的土地上,就與“龍”有了關係。

  1998年,縉雲重建盛唐風貌的黃帝祠宇,並恢復祭祀軒轅黃帝典禮,再現歷史上“北陵南祠”格局。恢復祭典以來,縉雲每年舉辦兩次,清明節為民祭,重陽節為公祭。與黃帝祠宇重建同步,“縉雲軒轅祭典”至今弦歌不輟,成為中國南方獨一無二的祭祀黃帝盛典。

  2023年祭典現場,一條長56米的金色巨龍時而盤旋、時而飛舞。在9項議程之一——“樂舞告祭”儀程中,金色巨龍承載著炎黃子孫對人文始祖無限崇敬與感恩之心,承載著華夏兒女的心願和美好祝福,在群山霧靄中直衝雲霄。

  2021年7月,一年一屆的中國仙都祭祀軒轅黃帝大典主辦單位變更為浙江省人民政府,成為全省唯一一個由省政府主辦的祭祀類節慶活動。自此,浙江縉雲與陜西黃陵、河南新鄭形成“三地共祭”、層次相當的全國軒轅黃帝祭祀格局,活動規格更高、標準更高、影響更大。次年,黃帝文化歷史性地寫入了浙江省第十五次黨代會報告,成為具有中國氣派和浙江辨識度的重大文化標識之一。

  麗水與“龍”,有了不可分割的關係。

  三

  麗水的“龍”,不僅能“上天”還能“下海”。

  有著100多節、長約280米的“甌江蛟龍”是集雲和典型的龍信仰、船幫民風習俗、民間藝術表演于一體的綜合性民俗活動,其前身是雲和板龍,經歷幾百年的傳承、改革,在造型、扎糊、雲鉤、鱗片、繪畫等方面形成一套獨具地方特色的製作工藝。

  清末民初,“甌江蛟龍”興盛,每年的元宵、端午節組織在甌江上開展蛟龍入江表演。“甌江蛟龍”用竹篾扎制再糊以棉皮紙或絲綢,龍身為燈,以半月弧形為龍肚,臥于船上,可以擺出圓形、S形、8字形等6種造型,雲和當地老百姓用這種儀式感來祈願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國泰民安。

  麗水的“龍,”還走向了世界。

  2023年10月,在杭州第19屆亞殘運會開閉幕式暖場環節上,來自遂昌縣車龍表演隊的16名隊員揮舞著自帶煙火的車龍,在“大蓮花”精彩亮相,燃爆全場。

  遂昌車龍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明代萬曆年間,這條有歷史的龍“舞”進校園,是遂昌縣職業中專進行的有益嘗試。從2008年起,學校成立了專門的舞龍隊,將遂昌車龍等中國傳統文化引入課間活動。7年後,學校大力推進課程改革,將舞龍納入選修課。

  10餘年間,該隊伍先後吸納學子300余名,多次到學校、鄉鎮(街道)開展傳承教學、展示活動,所指導遂昌車龍、稻草龍、布龍、粽龍等舞龍活動隊員達2000余人。

  2月18日,在地球的另一端,巴黎風情園舉辦的法國豫園燈會現場鑼鼓喧天,鞭炮齊鳴,青田傳統“舞魚燈”、舞龍舞獅出現在世界最美大道香榭麗舍大街上,在來自中國的60架大型燈組和2000余盞華燈中穿梭暢遊,令人目不暇接。

  同樣在2024“義大利羅馬龍年遊園會”上,青田“舞魚燈”跟著海外華僑舞向了世界,讓諸多老外首次看到“會跳舞的魚”,共襄盛舉。

  ……

  甲辰龍年已至,麗水人民身邊的“龍”含量達到了頂峰。

  “龍”是整個中華民族的文化,是吉祥美好的形象,正因為我們是“龍的傳人”,對龍年有期待,對承載著中華民族文化的“龍”充滿民族自豪感,“龍”的形象才會在各個民俗活動中無處不在。

  踏入新征程,如何才能將這種民族精神和文化傳承下去?

  作為“龍的傳人”,要團結一致發揚“龍馬精神”,以“龍”的遠見洞察大勢,有“馬”的闖勁奮蹄爭先,在新的起點勇往直前,開闢出一片新天地。

來源: 潮新聞    | 撰稿:周素羽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