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金華 新聞詳情 A- A+
義烏激發農村集體經濟活力
發佈時間:2023-10-02 09:56:15    

   義烏,絕不只有小商品。

  近年來,義烏市持續深化“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以壯大村集體經濟為重點,黨建引領、因村施策、盤活資源,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集體經濟造血路,助力鄉村全面振興和農民共同富裕。自2017年實施第一輪消除集體經濟薄弱村三年行動計劃以來,全市村級集體經濟總收入從9.04億元提高至13.54億元。

  今年,全省鄉村振興領域最高榮譽“神農鼎”首次授鼎,義烏市被授予“神農鼎”銅鼎。

  義烏鄉村振興,正拔節生長。

  紅色引領破題 頂層設計發力

  不斷把黨建優勢轉化為共富優勢,是義烏村集體經濟成長的內在邏輯。

  義烏市堅持黨建引領,把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黨建工作的重要內容,深化黨建聯建機制,推進“共富工坊”建設,帶動全市村級集體經濟實力全面提升。

  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村級班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近年來,義烏選優配強一批政治過硬、懂經營善管理、帶富致富能力強的優秀人才,充實到村兩委和村集體經濟組織。積極推行村黨組織書記與村經濟合作社負責人“一肩挑”,通過抓班子、樹導向、增活力,建立“村書記+項目”清單,明確項目建設責任人和時間節點。2022年,義烏探索實施《義烏市發展村集體經濟專項考核辦法(試行)》,明確將村集體經濟發展與村幹部獎勵報酬和考核結果相掛鉤,樹立“幹多幹少不一樣”的鮮明導向,讓村幹部發展村集體經濟有奔頭、有甜頭。組織開展年度發展村集體經濟專項考核評比活動,共評出首次突破百萬獎35個、村集體經濟增收獎53個、村集體經濟發展品質最差村32個,有效提高了村幹部主動謀劃項目、發展村集體經濟的積極性。

  謀篇佈局,靶向發力。義烏科學規劃目標任務,穩固推進村集體經濟提質增效。2017年到2019年,實施第一輪消除集體經濟薄弱村三年行動計劃,全市442個行政村年經營性收入全部達到10萬元以上,76個省定薄弱村全部摘帽。2020年到2022年,實施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深化“消薄”攻堅提升行動,442個行政村年經營性收入全部達到50萬元以上,村集體造血能力進一步提升。

  如果説,科學規劃是提升發展先行力,壓實責任是激發發展內生力,那麼,結對共建則是聚合發展外援力。

  為進一步動員社會各界力量,共同助推強村富民,2022年5月,義烏啟動“百團結百村”共建共富行動。自行動開展以來,各“助村幫幫團”凝心聚力、各司其職,充分發揮各自的資源、專業等優勢,因村所需、盡己所能,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截至2022年底,全市100個幫幫團累計走訪結對村579次,協助村集體謀劃經營性項目254個,籌集幫扶資金1109萬元,幫助村民就業144人次,開展文化活動235次。

  “黨建紅”點燃共富新引擎,水務集團成為義烏“國企助力鄉村振興”排頭兵。在美麗鄉村精品線取得階段性成果的基礎上,水務集團乘勢而上,以“國企謀劃項目、村集體抱團出資入股共建産業項目”的造血新模式,從4個鎮街73個農村募集1.1億元資金開展佛堂、赤岸2個農村共富産業園建設,每年為村集體增收1100萬元,助力共富。截至2022年底,已累計支付投資收益1332.93萬元。

  因村施策求新 強化造血功能

  今年以來,義烏以高標準嚴要求著力解決“村集體經營性收入不平衡”問題,並舉一反三不斷創新發展,強化造血功能。

  在義烏,“‘種’出來的龍蝦‘爬’上居民餐桌,為村集體增收”的故事,口耳相傳。

  義亭鎮隴頭朱村首次採用“稻蝦輪作”的方式,把龍蝦養殖和水稻種植巧妙結合,實現養蝦、種稻兩不誤,既能一田雙收,又能保護生態,生態、生産“兩手抓”;同時以“稻蝦輪作”的第一産業帶動龍蝦産品加工、龍蝦垂釣等二三産業發展,打造以優質小龍蝦、高品質生態稻米為核心的新型農村共富産業鏈。

  隴頭朱村採用“稻蝦輪作”培育模式以來,養殖基地已擴大至600畝,每年小龍蝦總産量10萬斤以上,龍蝦以每斤19——22元不等的價格銷往各大農貿市場、餐飲店,大概能為村集體經濟增收超100萬元。“稻蝦輪作”模式促進了糧食增産和生態效益雙贏,實現了村集體經濟和農民收入雙增長,激活了鄉村振興的“一池春水”。

  義亭鎮是義烏的農業重鎮,“稻蝦輪作”已成為義烏新型農業的一個縮影。

  目前,義烏市正在實施的村級項目60個,村級投資約3億元,預計每年可獲得收益2000萬元以上。

  義烏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義烏始終堅持“因村制宜、分類指導”,深挖各村自身優勢,科學制定“一村一策”,在資源利用、資産盤活和資金使用上,積極探索多元化、差異化集體經營性收入“開源”路徑,實現村集體經濟發展從“外部輸血”向“自我造血”的可持續發展。

  與此同時,義烏積極鼓勵村集體在符合城鄉建設、土地利用、産業發展等規劃的前提下,打破單一第一産業限制,探索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産業鏈延伸、農業多功能拓展等創新路徑,推動農村電商、田園養生、研學科普、民宿康養等鄉村經濟新産業新業態蓬勃發展。

  去年7月14日,赤岸鎮首個直播平臺“山裏雲銷”上線。該直播平臺利用網紅直播、短視頻等方式,推動農村土特産上網,帶領傳統農人上“雲”,打造電商直播與傳統農業創新融合的新業態。截至目前,為赤岸本土26家民優特産主體鋪就定制電商直播渠道,直播帶貨葡萄、楊梅、藍莓、茶葉、雪菜、覆盆子、柑橘、梨膏糖、紅曲酒等。

  “目前,我們正在洽談冷鏈項目,到時我們就有自己的冷鏈系統,也能更好地實現水果等産品的冷鏈運輸。”清溪村相關負責人説,“‘直播帶貨’不只是城裏年輕人的專利,我們農民也可以。”

  目前,“山裏雲銷”中心電商直播日成交量最多達到3萬單,開展孵化電商直播培訓達500多人次,年銷售額突破800多萬元。

  入夜的義烏鄉鎮華燈初上,點亮新經濟之火。

  依託“世界小商品之都”的客流優勢,義烏在規劃佈局、基礎設施、政策扶持等方面做“加法”,全力激活“夜市經濟”,開闢村集體經濟新增長點,實現村集體經濟與農民收入“雙增長”。目前,全市正在運營50多個夜市,其中村自主招標經營的有36個,村集體收益超8000萬元,村均收益200萬元以上,收益最高的青口夜市去年收益達2167萬元。

  義烏農村,越夜越精彩。

  盤活資源要素 壯大村集體經濟

  8月18日下午,義烏市“牽手幫共富,共謀助發展”金融機構助力村集體經濟發展對接會召開。會上,義烏農商銀行與義亭鎮吾亭公司在金融産品、信貸服務、産品購銷等方面達成合作協議;保險業黨建聯建共建單位與蘇溪鎮杜村從黨建共建、金融服務、困難幫扶和助力發展等方面,達成合作協議。

  此舉旨在進一步加強黨建統領,深化政銀合作,打好“黨建+金融+共富”組合拳,搭建村集體經濟發展供需對接“橋梁”,實現互利共贏,致力共同富裕。

  事實上,近年來,義烏深入實施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引導金融機構創新農村金融服務産品,優化農村金融服務環境,切實加大對農村産業融合、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鄉村産業等領域的金融支援力度,為村集體經濟發展提供有針對性、差異化的金融服務。探索“黨建+金融+共富”模式,積極打造黨建聯建機制,開展金融機構助力村集體經濟發展對接活動,鼓勵銀行、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與村集體合作,讓更多“金融活水”精準灌溉農村集體經濟。

  義烏農商銀行是當地“鄉村振興·共同富裕主力銀行”,該行與義烏市農業農村局、全市14個鎮街全面簽訂鄉村振興戰略合作協議,在支援村集體經濟發展、擴大普惠金融覆蓋、加快完善農村數字化建設等方面全面合作。深入開展“百團結百村”共建共富活動,通過“金融顧問”紐帶作用,為結對單位提供全方位、陪伴式金融服務。專門設立助推村集體經濟發展專項資金,六年合計1.9億元,多模式助推村集體經濟發展。同時,推出“鄉村·振興貸”,增強農村經濟“造血”功能,幫助村集體提高經營性收入。與此同時,該行深化與強村公司的合作,通過專項資金入注、項目貸款保障等方式,精準扶持強村項目。截至今年7月末,累計為全市270個村提供“鄉村·振興貸”20.35億元,為支援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

  不僅如此,義烏市財政每年安排不少於2000萬元專項資金用於發展村集體經濟。

  集聚資源要素,是義烏市助力村集體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抓手。

  義烏深入推動強村富民鄉村整合改革省級試點,統籌實施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農業標準地改革等各項改革措施。開展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在全國首創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喚醒農村“沉睡”資産。2016年以來,累計實施農村有機更新村126個,盤活閒置農房6133宗2000余萬元,發放全國首筆宅基地資格權益質押貸款80萬元,已有4.9萬戶農戶審批建造新房,累計實現農房抵押貸款302.86億元,全市農村集體通過改革直接獲益超過100億元。

  改革整合,無疑為義烏村集體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

  義烏村集體經濟不斷出圈。

  8月24日,義烏市委組織部、義烏市農業農村局和義烏農商銀行共同主辦第二屆“農商銀行杯”“至美仲夏·攜手富裕”村集體經濟發展項目評選活動。最終決出義亭鎮隴頭朱村稻蝦輪作項目、大陳鎮上坑仁村水韻上坑仁嬉水準臺項目等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3名、優勝獎4名。

  義烏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義烏市堅持黨建引領,科學謀劃,因地制宜,靶向發力,盤活資源要素,聚集各方力量推動全市村集體經濟不斷提質增效。本次活動獲獎的10個優秀項目,就是義烏市發展村集體經濟的一個縮影。

  下一步,義烏市將繼續創新手段、多措並舉,最大限度激發農村集體經濟活力,繪好農業強、農民富、農村美的美麗鄉村新畫卷。

來源: 浙江日報    | 撰稿:秦正長 蔣彬彬 陳安仙 余依萍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