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社區居民的電動車有了一個安全的“家”,這是桐鄉市梧桐街道文博社區黨總支書記張錢峰向社區居民交上的一張答卷。張錢峰説,以前有的居民為了給電動車充電,從家裏的窗口拉出電線來。其實大家都知道這樣做很不安全,也不美觀。今年3月,有居民提出來讓社區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張錢峰第一時間召集鄰里黨支部、微網格長、黨員、居民代表等召開居民議事會,商議辦法,並做好有關居民的思想工作,在社區空余空間很小的情況下,“螺螄殼裏做道場”,用一週時間,在社區裏安裝了一個個智慧充電樁,並搭建了遮陽棚。這一舉措也讓“窗口飛線”從隨處可見變成了消失不見,贏得了百姓的點讚。
這張電動車安全充電的答卷是梧桐街道389張答卷之一。為什麼有這麼多的答卷?這源於該街道從去年梧桐街道黨代會以來開展的“百姓出題、書記答卷”活動。梧桐街道黨委書記王少順説:“民生問題千頭萬緒,難題很多。我們想通過這一活動載體,進一步去激發基層黨組織的力量,讓百姓來點題,讓村(社區)書記來解題答卷,從而形成比學趕超解決百姓急難愁盼的氛圍。”
活動的開展,讓廣大老百姓受益。東興社區第一網格的居民反映:“我們小區1997年建造的,年久失修,下水管經常堵塞,樓道墻面也有不少脫落。”東興社區黨委書記呂嘉收到網格員報送的情況後,立即調研、行動,並上報了小區零星基礎設施提升工程。同時,充分聽取周邊居民意見,把實施方案做細,把工程範圍擴大到了圍墻粉刷翻新、路面翻修、落水管換新、綠化整理、破損門窗更換、樓道墻麵粉刷、樓道燈亮化等多方面。如今,住在煥然一新的小區裏,居民經常誇讚“社區比我們想得還要週到。”
“年紀大了,腿腳不方便去那麼遠的地方,下樓轉轉也遇不到幾個熟人,只能一個人在家裏看電視了,唉……”城東村城福小區居民的一聲嘆息,讓該村黨委書記朱海良揪緊了心。他很快召開村兩委班子會議,商討怎麼去彌補老年人的缺憾。怎樣打造“老有所學、老有所用、老有所樂、老有所為”的陣地?經過熱烈討論,最終形成了一個詳細週到的方案:在城東村城福小區一“黃金”位置,為老年人單獨建造一間老年活動室。如今,老人們已喜歡上了這座面積達100平方米的老年活動室。在這裡,他們喝喝茶、下下棋、聊聊天,生活多了更多興致和樂趣。
“以前只能在小區裏走走,多了這些器材,鍛鍊起來就更有樂趣了,李書記真是為我們居民辦了一件實實在在的大好事。”這幾天,軒景苑小區的老人們出來聊天聚會都是樂呵呵的。以前,他們經常“吐槽”小區裏健身設備短缺,當群眾的聲音被楊家門社區黨委書記李紅霞聽到後,她把這事記挂在了心上。在通過實地查看,對接小區業主委員會、物業公司後,社區與多方一起制定了增設健身器材的詳細方案,在審批完畢後迅速完成了安裝。
這一份份“書記答卷”,是一份份高分的“民生答卷”。答卷聚焦群眾的“怨”上狠抓整改,在辦好群眾的“急”事上迅速行動,滿足群眾的“盼”上收穫了群眾的滿意。
在此次主題活動中,梧桐街道還建立了民情通達機制,每月25日左右,村(社區)書記與黨員群眾面對面、聽民聲,貼近群眾,想其所想、憂其所憂,打造出了一張覆蓋城鄉的民生傾聽網、服務網。
民生無小事,件件總關情。“接下來,我們將繼續以‘百姓出題、書記答卷’為抓手,以居民群眾的冷暖為念,街道、村(社區)同發力,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把各項順民意、解民憂的民生實事辦得更好。”王少順説。
(原文標題:389張“答卷”解民煩憂 桐鄉市梧桐街道激勵基層黨組織比學趕超為民辦實事)
來源:嘉興日報 | 撰稿:記者 楊 薇 通訊員 徐 晨 | 責編:陸姍姍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