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嘉興 > 共富嘉興 新聞詳情
嘉興海鹽:人大代表攜手為民 譜寫鄉村振興“共富”曲
中國網 · 沈蕩鎮 | 發佈時間2022-06-15 09:41:22    

   走進嘉興市海鹽縣沈蕩鎮,處處都能感受水鄉老鎮的獨特魅力,生活在這裡的人們也切身體會到老鎮的時代變遷。

  在這樣一片欣欣向榮的土地上,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奔跑在沈蕩的田間地頭,聽取百姓建議,傳達百姓心聲;他們來自各行各業,在各自的領域發光發熱,更發揮著帶領一方水土一方人共同富裕的先行表率作用。他們雖然領域不同、角色不同,卻有著一個共同的身份——人大代表,以及一個共同的責任——履職擔當為百姓。

下載.jpg

  馬春峰 :一顆菜芯致富一方人

  共富在沈蕩|人大代表攜手為民 譜寫鄉村振興“共富”曲

  共同富裕就要讓老百姓錢袋子鼓起來,保障百姓收入是關鍵。

  2004年,馬春峰白手起家創辦了浙江萬好食品有限公司,18年來,企業從一家小小的蔬菜加工廠發展成為如今的蔬菜三産融合,兼顧預製菜肴加工和糧食澱粉製品加工的綜合型省級農業龍頭企業。

  18年間,企業在壯大,初心卻未減。馬春峰説,對農戶而言,最大的擔心就是種出來的蔬菜無人問津,為解決這一後顧之憂,2007年,公司牽頭組建了嘉興市萬好蔬菜專業合作社,實行“公司+合作社+基地+蔬菜種植戶”的産業經營模式,並開始實施農業訂單確定最低保護價,讓農戶吃下“定心丸”。2012年春,當時萵筍市場價格遠低於萬好的訂單價格,但馬春峰依然按照訂單保護價收購,支付的收購價格超出市場價格200多萬元,當時有不少人説馬春峰傻,但他卻這樣回答:“對農民的承諾不是小事,是初心,更是不可逾越的紅線。”如今,每年的農業訂單直接涉及農戶4300余戶,訂單面積2.4萬餘畝,實現訂單農民收入6000余萬元。

  多年來,有一句話一直在默默影響著馬春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2018年8月,海鹽縣首個慈善精準幫扶基地——沈蕩鎮萬好慈善精準幫扶基地成立。基地成立後,通過浙江萬好食品有限公司和蔬菜專業合作社定制“農業訂單+基地崗位+公益崗位”,構建形成以沈蕩鎮“基地+項目+農戶”為幫扶模式,以浙江萬好食品有限公司“生産+加工+銷售”為産業構架,創新精準幫扶新方法,為基地低收入困難群體免費提供農業生産資料及其他服務,讓其零成本從事蔬菜生産並通過農業訂單吃下“定心丸”,放心大膽種植,實現 “授人以漁”“造血扶貧”。 2020年9月,萬好慈善精準幫扶基地被認定為“省級造血型扶貧基地”稱號,2022年4月被認定為浙江省示範性慈善基地。

  一直以來,作為人大代表的馬春峰始終將 “農戶需要”作為企業發展的落腳點,將企業、合作社、農戶緊緊聚集在一條發展鏈子上,形成蔬菜種植面積3.8萬餘畝、帶動農戶3.2萬餘戶、培育自有家庭農場和加盟家庭農場38家的種植規模,真正走出了一條具有“千好萬好,帶動農民致富最好”的共富之路。

下載 (1).jpg

  王建芬 :一顆愛心溫暖共富路

  共富在沈蕩|人大代表攜手為民 譜寫鄉村振興“共富”曲

  在沈蕩鎮永慶村,有這樣一位熱心人,她紮根基層工作20多年,堅持服務群眾,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只要村民有難事、急事,她都會伸以援手。在她的帶領下,永慶村基層組織建設進一步加強、民生服務事業進一步完善、村級集體經濟進一步壯大、村民滿意度持續提高。她就是海鹽縣人大代表、沈蕩鎮永慶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王建芬。

  作為一名縣人大代表,王建芬始終堅守這樣一句話“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永慶村位於沈蕩集鎮周邊區域,交通便利,特殊的地理位置吸引了不少少數民族同胞居住於此。2016年,一位少數民族新居民焦急地找到王建芬,希望她能幫忙找一份工作。“她要帶孩子,但是如果不工作,家裏收入就要少不少,希望找一個合適的可以兼顧家庭的工作。”王建芬回憶道。這件事王建芬放在了心裏,她四處打聽、到處諮詢,最終在學校食堂給這位少數民族媽媽找了份洗蔬菜、洗碗的工作,工資雖然不高,但正好滿足了她雙休照顧孩子的願望。

  從那以後,王建芬在選民接待、“進選區、入網格”等代表活動中,將目光更多地投向了少數民族新居民關注的難題。她了解到,村裏有200余名這樣的少數民族新居民,他們在生活工作中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涉及苗族、土家族、彝族等20多個少數民族,他們住在永慶村,就是這裡的一分子,永慶選區的人大代表們就有責任和義務去幫助他們,帶領他們一同踏上各民族同胞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來。”王建芬説道。

  2017年,在王建芬的建議下,沈蕩鎮永慶村成立了嘉興市首支“少數民族志願服務隊”,它由村幹部、人大代表、群眾、少數民族志願者等不同群體組成,全身心投入開展困難少數民族的一對一幫扶工作。在2020年,永慶村榮獲第三批省級民族團結進步重點培育單位稱號。

下載 (2).jpg

  錢張建 :一支筆記錄文化富有

  共富在沈蕩|人大代表攜手為民 譜寫鄉村振興“共富”曲

  在沈蕩鎮橫涇村有這樣一位鎮人大代表,他熱愛寫作、喜歡寫詩、熱心研究古詩書,他寫過村歌、作過村史、研究過海鹽的人文歷史,是一名名副其實的“文人”,同時也是一名地地道道的農民,那方圓十幾畝的枇杷園,是他賴以生存的地方,更是他的“世外桃源”,他叫錢張建,一名喜歡用筆記錄所見、所想、所思的人大代表。

  柵欄、石凳、竹鞦韆……走進錢張建家的庭院,一切是那麼詩情畫意,晚風吹過,他的農家小院裏,經常會坐上三三兩兩的村民,細聽錢張建聊聊他書中、詩中的那些故事;錢張建也經常會帶上筆和民情手記,亮出自己人大代表的身份,走村入戶調研新時代農民文化需求、聽取鄉村文化振興建議,將收集到的民情民意融入到自己的詩詞或者歷史文化研究中,或是轉化為建議轉交給鎮人大。“物質和精神都要富裕,這是村民的共識和普遍需求。”錢張建説。

  共同富裕不光是錢袋鼓了、村莊美了,更要順應老百姓內心的精神文明需求,帶動精神富有,在共同富裕中實現精神富有,在現代化先行中實現文化先行,在筆墨紙硯中傳承歷史文化。作為人大代表,錢張建時刻不忘立足本職、積極履職、助力共富,在沈蕩鎮第十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他提出了《關於調查沈蕩鎮歷史文化名人提升沈蕩鎮文化底蘊的建議》。他説,作為一名地地道道的沈蕩人,同時也是一名海鹽錢氏家族的後人,他熱愛這片土地,他希望更多的年輕人了解自己家鄉的人文故事,讓歷史文化得以傳承,更讓鄉愁底蘊得以牢記。

  “夫地陷以原隰沉,水聚則泖蕩生:沈蕩之名得焉,地形俱矣!草木承其滋潤,鬱鬱其昌;魚禽因之繁衍,蕃蕃其盛:沈蕩之名實焉......”2017年,他撰寫了《沈蕩賦》,畫出他眼中不一樣的沈蕩。2018年錢張建加入了海鹽縣檔案館的文史研究隊伍,開始和前輩們一起深入研究海鹽本地的歷史、翻譯古書籍。

  錢張建説,展現共同富裕的美好社會途徑,文化是最具有魅力的,也是最吸引人的,作為一名鎮人大代表,他會一直致力於沈蕩鎮歷史文化的挖掘和傳播工作,助力推動百姓的精神富有。

來源:中國網    | 撰稿:沈蕩鎮    | 責編:陸姍姍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