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推進獨山港鎮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稻魚共生産業可持續發展,加快農業産業轉型升級和農民增收,平湖市獨山港鎮鎮多措並舉積極做好“一分田産三樣寶”獨山模式,打造美麗城鎮生態種養新樣板。
在獨山港鎮韓家廟村,千畝良田裏綠浪輕泛,水稻正在拔節生長。綠浪之下,鯽魚在水中游動覓食。不要以為就是普通的套養,韓家廟村的稻漁種養不一樣,這裡是稻鯽鱔綜合種養,畝均效益是普通種水稻的2——3倍。
設在韓家廟村的平湖市順天糧油專業合作社主要種植水稻直到2019年。“這一年稻穀的收購價格偏低,市場也不好賣,我心裏著急,必須要變了。”合作社社長顧國強回憶説。
經過農經部門的對接,顧國強聯繫上了上海市農業科學院,該院的周文宗博士手裏有稻鯽鱔綜合種養技術,已經在其他地方有過成功案例。能不能在獨山港復刻該模式?顧國強經過反覆了解、比對、考量,最後決定一試。2020年,合作社拿出102畝土地試驗稻鯽鱔綜合種養。
項目在2020年5月啟動,10月底完成農田改造,包括稻田開溝、區域四週設置圍墻、水利設施改造、防鳥防逃措施、監控設備等。溝底寬1米、溝面寬2米、溝深1米的“倒梯形”水溝就開挖了3600多米;溝邊設置釣魚線防鳥,安置驅鳥器;試驗田周圍的水泥樁和鐵絲網圍起來有2100米,又安裝了20多監控探頭,做到監控無死角。這一年的6月到8月期間,102畝稻田裏陸續投入了黃鱔苗1000多斤,鯽魚苗7000多尾。
與此同時,水稻品種進行了調整。按計劃,稻田裏種植“滬軟1212”品種,採用側深施肥技術,基肥使用有機無機緩釋肥,以提高大米品質。因為有了鯽魚和黃鱔,試驗田裏的農藥和化肥用量都必須嚴格控制,非必要不施用。
到了秋天,水稻收割之後稱重發現,試驗田水稻畝産只有400公斤左右,比普通種植的水稻還減産一兩百公斤。
但是,因為採用了生態化種養技術、主打綠色品牌,這102畝試驗田産出的大米能賣到5——6元每斤,價格比普通大米貴了2——3元,創造了近30萬元的銷售額。折算下來,僅稻米這一項每畝效益就比之前高了1500元左右。
顧國強自豪地説,試驗田所産出的優質大米並沒有經過市場推廣,而僅僅靠在朋友圈裏曬一曬就被搶購一空。這讓他切身感受到了優質農産品的市場熱度。
來源:中國網 | 撰稿:獨山港鎮 | 責編:陸姍姍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