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杭州 新聞詳情 A- A+
浙江經濟第一區,龍年Flag是什麼?
發佈時間:2024-02-29 10:33:36    

   區縣對標正在成為區縣競爭的新形式。

  近年來,城市之間掀起對標熱,誰跟誰對標,該如何對標,對標什麼內容等,成為一時議論焦點。如今,這股風已蔓延至區縣經濟維度的競爭,且更趨激烈。

  對於浙江各縣市區而言,有一個“標桿”始終難以回避——浙江經濟第一區。2023年,杭州余杭區重返第一寶座,GDP距離3000億元一步之遙。短短一年時間,余杭區不僅“燙平”了與對手之間83億元差距,甚至還領先了136億元。

  對照標桿,我們該學什麼?“龍年第一會”是一個極佳窗口。2月28日,余杭區召開經濟高品質發展大會,醞釀已久的“第一會”終於浮出水面,這背後藏著哪些發展邏輯?

  立目標:進階城市新中心

  每座城市都要有自己奮鬥目標,並不是簡單地貢獻更多GDP,而是提升城市能級品質。

  “杭州城市新中心核心區(中軸線)實施性城市設計完成國際方案徵集,杭州未來第一高樓群‘金鑰匙’拔地而起,杭州西站開通四個多小時直達北京的高鐵……”大會上,余杭區委書記劉穎描繪了一幅城市圖景。這是余杭區登頂之後,下一個進階目標——打造城市新中心。

  打造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這不僅是市級層面的規劃要求,更來自於自身發展的迫切需要。

  從經濟角度來看,提升城市能級是增強一座城市吸引力、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優化城市經濟結構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重要路徑。一般來説,城市能級越高,資源要素的虹吸效應越強,科技、産業、人才等集聚則越快。

  當下的余杭,成長太快,而衣服太小。通過建設城市新中心,加快城市品質提升,正是余杭打破發展“天花板”的機會所在。

  城市新中心怎麼建?余杭提出,對標世界知名、全國領先的城市中軸線,今年要實質性啟動中軸線建設,全面拉開城市框架、掀起建設熱潮。

  一條地標密集的中軸線,是提升城市氣質的起點。不論是紐約的第五大道、巴黎的香榭麗舍大道,還是深圳福田的深南大道、廣州的天河中軸線……對標這些載體,未來的余杭中軸線將是國際商務、企業總部、高端服務設施、市民公園、藝術文化商業雲集之處。

  這個猜測果然在大會上得以印證。余杭區相關負責人透露,圍繞中軸線,將打造高能級文化設施、服務配套、城市地標,打造公園裏的CBD和街區裏的總部基地等多個城市功能板塊。

  從最新航拍照片來看,浙大一院總部、字節跳動總部、vivo總部、oppo總部、國際體育中心、華潤未來中心等項目都集中分佈在這條中軸線上,建設進度可謂“一天一個變化”。

  此外,雙子塔、市民中心、市民公園、藝術文化中心、音樂廳、大劇院、雲湖公園、濕地湖鏈等,都將圍繞中軸線佈局和建設,值得期待。

  攀高峰:厚積科創新優勢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加速演變,科技創新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影響著每一座城市。

  身處余杭“龍年第一會”,涌金君恍然間有一種來到科技盛會的錯覺——

  “繼去年推出ChatGPT4後,今年大年初七,OpenAI又發佈文生視頻AI模型Sora,暫態刷屏科技圈”“未來去看電影,很難猜測這是現實拍攝的,還是大模型視頻”……

  這種現象,在很多縣市區的大會上並不多見。原因其實很簡單,余杭是一座“風口”上的城市。

  去年,余杭實現“高基數上的高增長”和“高基數上的高品質”,關鍵在於抓住了數字化時代的機遇。採訪中,有餘杭基層幹部透露,正是依靠著數字經濟為代表的創新引擎,僅用了一年多時間便重回“第一區”。

  怎麼保持領跑?余杭“拼經濟”擺在首位的,就是拼出創新驅動新高度。這背後蘊含的優勢論,是“八八戰略”中的精髓之一,通過強化現有優勢,發掘潛在優勢,努力把原有的劣勢轉化為新的優勢。

  從為科技企業頒獎,到知名企業分享,再到創新政策發佈……大會諸多安排都聚焦科技創新展開。其中,有一項“玉鳥計劃”,現場發佈《余杭區構築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首選地行動計劃》,推動創新鏈産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産業化水準。

  放大創新資源集聚效應,是余杭的關鍵一招。

  之江實驗室、湖畔實驗室、良渚實驗室、浙大超重力大科學裝置……余杭瞄準全球創新策源地目標,探索實踐科創平臺牽動“科教人貫通”、戰略任務牽引“大兵團作戰”、龍頭企業牽頭“創新聯合體”,持續推動北航中法航空學院高品質辦學、杭州超重力場具備試運作條件,全力爭取全市第三個乃至更多大科學裝置落戶,打造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核心承載區。

  此外,在招引人才方面,余杭也下了一番功夫。

  比如,針對高層次人才引進,余杭瞄準科技競爭前沿和未來發展制高點,更大力度引育戰略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青年拔尖人才、重點産業緊缺人才等各類人才,做大做優創新人才蓄水池。

  這些做法得到了不少參會嘉賓的認同。他們認為,余杭的人才濃度無疑位居全省前列,40萬的人才總量是余杭最寶貴的財富。

  優環境:釋放政策新紅利

  區縣競爭,最終比拼的依然是營商環境。

  一週前,昆山“新春第一會”推進新型工業化,邀請了大批優秀企業參會,發佈了系列政策文件;張家港“新春第一會”優化營商環境暨作風效能建設,提升營商“軟實力”……從全國百強縣舉措來看,各地主題各不相同,但不約而同“落子”到了營商環境。

  對此,余杭同樣提出,堅持把企業和人才的獲得感作為營商環境的評價標準,消除宏觀指標與微觀感受之間的落差,進一步打響“我負責陽光雨露、你負責茁壯成長”的余杭營商環境品牌。

  宏觀數據和微觀感受的“溫差”,既在實際中,更在心理上。只有不斷提升微觀主體獲得感,持續釋放政策紅利,企業才能有更多信心和底氣,擼起袖子加油幹。

  兩年前,余杭創新發佈“黃金68條”産業政策,為當地産業和企業“量身定制”的一套有力度、有精度、有溫度的“政策套餐”。光2023年,全區累計兌付各類惠企政策資金115億元,企業普遍反映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然而,僅憑一招鮮,已經不可能吃遍天下。尤其隨著未來産業的前沿領域不斷延伸,ChatGPT、Sora等帶來的時代變革對政策更新的速度要求越來越高,余杭決定迭代升級“黃金68條”。

  “我們制定出臺了《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若干政策意見》,進一步優化了産業政策體系,聚焦創新生態打造、優質人才引進、未來産業發展和創新基礎建設等方面。”余杭區相關負責人現場推介。

  比如,創新出臺“用人單位薪酬補貼”,最高給予500萬元/人的獎勵;針對積體電路行業,對流片費用和EDA工具研發補助,最高補助金額從600萬元提高至2000萬元;對大模型機構給予40%最高5000萬元研發投入補助;支援短視頻創作,設立總額2億元的網路微短劇發展基金……向新進軍、向高攀升,正是余杭借政策引導推動産業升級的題中之義。

  回頭再看這場“第一會”,更像是一座城市的路演,讓企業家、科研機構站C位,向各界行業精英推介,正是余杭打造最優營商環境的獨特打法。

  區縣競爭,正如長跑比賽,領跑者最為費力,也最易成為榜樣。余杭,值得我們拭目以待。

來源: 潮新聞    | 撰稿:金梁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