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杭州市民都被風雨連廊吸引住了目光——從地鐵站出入口,一直延伸到附近的公交站點,一道長長的連廊阻擋了風雨、帶來了便利。
這是杭州為改善軌道站點接駁環境、鼓勵市民綠色出行而推出的“風雨連廊”工程。目前,首批8個試點項目已在上城、拱墅、西湖等區陸續鋪開。
杭州人乃至浙江人善創新,這是不爭的事實。正如杭州市建委相關負責人所説,地鐵站出入口的風雨連廊不僅在杭州算是“新生事物”,在國內也屬少見。而在這之前,“禮讓斑馬線”等民生實事也是在杭州率先實行並“破圈”的。
一個個“先發”甚至是“首發”,恰是讀懂杭州精細化治理之道的切面與窗口。
城市治理可以説是一門“于細微之處見真情”的學問。小到市民出行頭頂上的一塊頂棚、過馬路時司機的一腳剎車、遇到難題時迅即的一紙回執……些些種種,都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也直接關係到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安全感。
杭州亞運會期間,社交媒體上很多人羨慕“杭州有一群神仙司機”,習慣了“人讓車”的遊客被杭州“車讓人”的風尚實實在在地折服了,本地人也驕傲表示“我們都習慣了”。恰恰是這些關乎衣食住行的“關鍵小事”,構成了打動人心的“杭州溫度”,是城市的一張隱形名片,也是日復一日塑造居民幸福感的源泉。
不只是真情為民,“先發”也檢驗著城市治理智慧。“先發”“首發”意味著可供參考的先例不多,是等一等看看別人怎麼做,還是衝一衝自己成為範例?杭州顯然選擇了後者。就拿“風雨連廊”工程來説,因為在杭州沒有先例,所以審批、建設流程、移交管養等機制都是從頭建立。這種“遇事先想一步,要求更高一步”的治理理念,反映了地方政府的擔當作為,以及不厭其微的治理格局。
除此之外,每一個微小的“先發”,背後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系統工程,如何讓微改造切切實實解決問題,長長久久惠及民生,考驗著城市治理的科學審慎。此次“風雨連廊”工程的8個試點就各有特色,外觀與周邊景觀、城市氣質相協調,比如地鐵善賢站就以宋式建築風格彰顯了江南水鄉的人文底蘊,城市治理“大工程”背後的“小巧思”清晰可見。
提升城市治理精細化水準,是適應城市發展新階段的必然要求,也是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嚮往的關鍵手段。期待有更多“風雨連廊”,讓市民出行“風雨無憂”,也讓杭州城市治理的綿綿暖意、敢於創新的蓬勃活力,化為老百姓身邊看得見的“實景”。
來源: 潮新聞 | 撰稿:劉曉慶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