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杭州 新聞詳情 A- A+
冰雪杭城下的龍井茶和花草樹木扛得住嗎?最怕凍的原來是它們
發佈時間:2023-12-20 11:00:59    

   寒潮襲來。

  這場急速降溫,讓杭州人光速加衣裹上羽絨服,西湖景區的龍井茶樹、城市綠化樹木也經受著零下的“考驗”。

  根據最新的天氣預報,20到24日全省天氣晴冷,大部有冰凍或嚴重冰凍。浙江省氣象臺發佈低溫報告:受冷空氣補充影響,明天全省大部氣溫較低,最低氣溫山區零下5℃-零下3℃,有冰凍或嚴重冰凍;浙南和沿海地區:1-3℃,有霜;其他地區:零下2℃-0℃,有薄冰。

  “我們一直密切關注天氣變化,零下六℃至八℃持續一段時間,可能會對樹木造成凍害。”杭州市園林綠化發展中心綠化管理科科長陳亮説,他們已經對其中部分南方易凍樹種進行包裹取暖。

  一場雨讓西湖景區翁家山上的龍井茶樹蒙上點點雨水。翁家山村植保員俞健華説,目前茶樹處於休眠期,扛得住,“龍井樹最害怕是倒春寒,3月初的冰凍雨雪天氣。”

  小區裏的這些樹最怕凍

  “杭州提倡適地適樹,浙江鄉土樹種無需擔心,但南方易凍樹種,特別是不適應杭州天氣的那一批樹,需要進行全面的抗寒防凍措施。南方樹木多種植在小區內,公共綠地不常見,以柑橘類、金桔、海棗、椰子樹為主。”陳亮告訴記者,按照遷入時間,目前杭州南方樹種分為兩類,應對寒潮方法大不相同。

  一類是多年前移植杭州的南方樹,已基本適應當地氣候,只需採取觀察和輕干預的方法,便能應對寒潮。另一類,剛移植杭州不久,突然面對零下低溫,綠化工作人員要對它的樹桿進行多重包裹,用草繩、不織布給樹木“穿衣”。如果氣溫持續走低,長期冰點下,還需加大力度:對樹木採取控水、培土方式。

  “樹木保暖工作核心思想,和人多穿衣服一樣,我們也是讓樹木枝幹、根系少接觸寒冷空氣。”陳亮説,這些保暖工作,都需做在前面。若不及時進行保暖,樹木長時間處於低溫狀態,會造成凍害,枝葉枯萎,甚至危及生存。

  此次抗寒重點中的南方樹種,已基本完成保暖防寒工作。據統計,寒潮來襲,杭州市園林綠化領域組織專業應急隊伍113支,共2062人,籌集竹竿35822根、支撐鋼管168864根、電鋸油鋸741把、手拉葫蘆208台、發電機253台,已支撐樹木8000余棵,共出動人數766人次,車輛188車次,機械設備164台,主要進行樹木刷白、修剪、不耐寒植株包紮等抗寒防凍工作。

  龍井茶正處於休眠期

  杭州西湖景區翁家山上還有薄雪。

  記者跟著翁家山村植保員俞健華沿山路向上,山上共千畝茶園,群體種、龍井43號各佔一半,村300多戶茶農的一年收成希望寄託在這片綠油油的茶地上。

  被雨水打濕後的茶樹葉,愈發綠了。茶花在寒風中盛開,花瓣近乎透明,別樣美麗,這是寒冷與夜雨造就的美景。

  俞健華説,翁家山上的龍井茶樹,自11月最後一次修剪後已進入休眠期,頂端修剪過,無嫩芽,正積蓄力量等待春日。“休眠期從12月份持續到來年2月底,這期間,雨雪寒潮對茶樹沒有影響,你看,我們也不對茶樹做任何保護措施,沒必要。”俞健華指著遠處的茶山,露天環境下,茶樹緊緊挨著,狀態良好。

  若是冬季寒冷,下雪了,凍死蟲卵,保溫根系,對來年茶葉生長反而有好處,俞健華説,這正是瑞雪兆豐年。

  雖然冬季寒冷對龍井茶葉無影響,但龍井茶樹春茶産量,是靠天吃飯,也會遇到“氣候殺手”,比如春季倒春寒的一場雨雪,或者夏季持續極度高溫天。

  三月初,龍井正冒新芽。春季倒春寒的一場雨雪,則可能摧毀頂端茶葉的生長。若是處於3月份生長季,雨雪霜凍過的茶葉,無法採摘,即使帶回去,炒出來也會變成紅色。

  出於春寒和乾旱天氣的憂心,翁家山上已陸續安裝自動灌溉系統。春寒帶來的茶樹冰凍,用水流沖刷,可降低結冰危害。

  “一年四季,龍井會有春茶、夏茶、秋茶三個生長階段。”俞健華説,但村民只採摘春茶短短一個月,夏茶秋茶生長季節,放任自流,不做採摘,讓茶樹所有營養集中在春季爆發,保證産量。每年龍井茶春茶採摘時,即使在外工作的孩子們,也要請假回來當小工採摘茶葉,村裏也會對接江西、安徽等村落請來春茶工人,協助採摘。

  “村裏60%的年輕人都會茶樹技藝,傳承下去。”這讓俞健華有點高興,他憂心的是,來採春茶的工人年紀越來越大,不太好找年輕工人,“春茶時用工有點難”。

來源: 潮新聞    | 撰稿:章然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