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杭州 新聞詳情 A- A+
良渚博物院迎來新院長 他説要盡己所能做到最好
發佈時間:2022-12-15 08:59:48    

   浙江文博圈最近有件大事——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迎來新院長。

  來者何人?徐天進,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曾任北大中國考古學研究中心主任、公眾考古與藝術中心主任等職。

  頂尖考古學家“落戶”,是浙江省人才引進工作在文博領域的一次突破。據悉,這是良渚博物院首位外聘院長。上任後,徐天進全職負責良渚博物院管理研究等工作。

  在良渚博物院的曉風書屋,本報記者與徐天進見面。當天下午兩點半,蓄著白鬍子,身著綠色格子襯衫的徐天進準時出現。眼前這位院長,有謙謙學者之風。

  要給出滿意的交代

  心裏有幾分“忐忑”

  對徐天進來説,這次赴任新職,可謂歸鄉情切。他的家鄉,就在永康。雖然出生於烏魯木齊,小學畢業後長期在北方就學就業,但童年時期,他一直在家鄉生活。“小時候養成的吃米飯的習慣至今沒改變。”對談伊始,徐天進忍不住吐露心聲。

  “每次回老家,我會在杭州停一下,有時也會專門來看發掘工地。以前反山、瑤山發掘現場我也來過。”走進書店時,他手上提了個良渚的文創袋,裏面疊著幾張寫書法的宣紙,“這袋子,幾年前我還背出國了,品質真的好。”

  雖説早已是良渚的“老熟人”,但此番出任新職,徐天進坦言:“最開始其實心裏還是不踏實。因為浮光掠影地走過,和實打實下功夫做研究是兩碼事。”從接到良渚博物院的邀約到確定來良渚的這段時間,他其實有幾分“忐忑”。

  徐天進自問自答,首先拋出一個話題:“大家最關心的應該是,徐老師都退休了,怎麼又回來了?”

  他內心的第一個“忐忑”,正是因為研究領域——“我的研究方向並非史前考古。”他謙虛地説,浙江省內研究良渚文化的專家很多,學術水準都很高,“我究竟能做什麼,要是什麼事都做不了,真的不應該來。”

  另一個“忐忑”,在於良渚這塊“金字招牌”重要而特別。“良渚是世界文化遺産,定位很高。”徐天進説,在世界文化遺産做出來的成果,必須要有與之相匹配的高度,要能夠給浙江、給中國一個滿意的交代。

  此外,橫向比較而言,從田野工作到申遺工作,再到博物院或者遺址公園的建設、運作,良渚一直處在領先地位。如何讓“標桿”進一步拉高?這是擺在徐天進面前的一個問題。

  可以想像,來到良渚,是徐天進的一個重要決定。

  想請周邊居民前來

  為他們深度導覽

  作為國內頂尖考古學家和策展人,徐天進曾主持過多個重要遺址的考古發掘和研究工作,承擔過“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等多項國家級重點研究課題。此外,他還是國內公眾考古最早的組織者和推廣者之一,並因此與良渚博物院結緣,長期關注並參與良渚遺址的保護利用工作。徐天進履新的消息一公佈,就在國內考古界和文博圈引發了不小“震動”,大家充滿期待。

  或許正是基於一流的研究水準和豐富的從業經驗,在採訪過程中,記者能清晰感受到這位新院長的見地和思路。比如,來到良渚博物院後,下一步工作應該怎麼做。

  良渚遺址是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聖地,良渚博物院是展示這個聖地的重要窗口。“借這個平臺,我想嘗試把良渚文明與自己對博物館的想法有機結合,做一些新東西。良渚這邊有極大的優勢,從開始有想法到落地的執行速度很快。”徐天進説。

  在徐天進的規劃中,不少內容已經提上了日程,包括謀劃良渚博物院二期新館的開館大展,加強博物院團隊建設,尤其是學術研究與展覽教育人才的儲備和培養,推進博物院申報國家一級博物館等。

  他希望,良渚博物院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能進一步提升,更受歡迎,“就像去餐廳吃飯要排隊、要預訂。”他打了個比方,“一家餐館基礎已經很好了,怎樣繼續提供一道道精彩的菜品,讓大家回味不斷,讓食客絡繹不絕?”

  最近這段時間,很多話題和點子在徐天進的腦海中盤旋。他還有個想法:請良渚博物院周邊的居民前來,院方將為他們做一次深度導覽。

  徐天進向記者描述了這樣一個場景:有一天,在其他某個考古遺址公園附近溜達時,他遇到了在此勞作的本地居民,就與他們聊起天來。“你們知道在這兒工作意味著什麼嗎?”“不知道。”徐天進又問:“博物館建好之後,進去過嗎?”“沒有。”

  徐天進認為,世界文化遺産與當地居民,應該建立起密切的關係,當地居民應該更了解遺産的價值,“良渚也是這樣,我覺得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對他們做一個交代。”

  優質展覽啟迪心靈

  要盡己所能做到最好

  “我原先不是做博物館的,不過之前做了不少實驗性的展覽。各種各樣的嘗試,有成功的,也有不太成功的。”漸漸地,徐天進總結出一個標準:展覽要有學術支撐,更要給觀眾提供多樣的視角與解讀。

  7年前,北京大學、浙江省文物局、余杭區政府曾在北大聯合主辦“權力與信仰——良渚遺址群考古特展”,引發了社會對良渚文化的關注。與“特展”同步出版的圖錄《權力與信仰》,厚厚的一本,就醒目地陳列在曉風書屋的書架上。這本書,如今依然是公認的讀識良渚文明的優秀圖錄。

  徐天進拿起這本圖錄,翻了起來。“做展覽,空間、經費或許不夠,但要盡己所能做到最好,比如展覽圖錄。”他認為,展覽做完後,所有與展覽主題相關的研究要繞不開圖錄。

  一場優質的展覽,能夠啟發研究、啟迪心靈。良渚博物院是一座定位為收藏、研究、展示和宣傳良渚文化的考古遺址博物館。其中,“展示”二字,與公眾關聯最密切、最直接。是考古學家同時也是策展人的徐天進,尤其重視展覽的社交性。

  良渚博物院尾廳有一片空間。“這個片區蠻寶貴的。”徐天進曾設想,是否可以在這裡加一個留言互動板塊,專門用來給觀眾寫問題,“關於考古的、展覽的,想怎麼寫就怎麼寫,這對我們博物院來説很有意義。”

  關於良渚博物院今後的展覽,徐天進向記者談了幾個想法,今後博物院將嘗試往兩個方向努力:立足良渚,又跳出良渚,用更長的時間維度去策展,為人們感受文明帶來更全的視野;另一點是,博物院將與更多公眾産生聯繫,比如為“特殊人群”打造專屬展覽等,傳遞出博物院的人文關懷。

  除了愛吃米飯的口味“很浙江”,徐天進談話間不經意間流露出的高標準和踏實苦幹氣質也“很浙江”。他希望,自己和良渚博物院的同事們能夠攜手研究、探索,“讓更多人能感受到,良渚是中華五千年文明之源,要把這塊牌子做得更紮實。”

來源: 中國網    | 撰稿:通訊員 搖慧敏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