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杭州 新聞詳情 A- A+
為一把梭建了一個鄉村博物館
發佈時間:2022-12-14 15:51:19    

   坐標:杭州余杭

  講述人:余杭百丈鎮傳梭博物館館長 鄭芬蘭

  我經常説,我是在媽媽的織布聲中睡去,在媽媽的織布聲中醒來。

  大家好,我叫鄭芬蘭,浙江省土布紡織技藝非遺代表性傳承人,2022年我在余杭百丈溪口村建立了傳梭博物館,目前我是該館的館長。

  一把母梭 一份承諾

  這是我的初心也是母梭,我能夠收集兩萬多把梭是因為這把梭開始的,所以我叫這把梭為母梭,也叫初心之梭。

  2002年,我在馬嶺河峽谷徒步的時候,住在一個布依族奶奶家,昏暗的油燈下想起這把梭,最後我得到的時候才知道這把梭是她的嫁粧,因為她當時對我很信任,奶奶希望我能把這把梭發揚光大,所以這把梭對我來説是非常重要的。

  從那年開始,我就開啟了這個尋梭的過程,慢慢就有了一個更大的想法,我想把所有收集到的梭都放在一個地方,所以我成立了傳梭博物館。

  一份承諾 一路尋找

  這個是2019年的時候索朗奶奶送給我的,它就像一艘小船,有一個凹的地方,因為長時間地勞作和積累,一刻不停地織這個紋路,然後來回穿梭才會有這樣地凹槽,所以我説這個凹槽也是有見證了歷史的感覺。

  其實每一把梭背後都是一個手藝人或者當地人的一種智慧的結晶,我希望梭的這種精神和老百姓的智慧,能像手工藝一樣在我們的博物館裏自然生長。

  我們的博物館不僅展示了所有我收集來的梭,還有很多跟竹結合的産品,為什麼是和竹結合呢?因為百丈鎮山清水秀,素有“竹海”之稱,當地的手藝人可以繼續發揮他們原有的手藝,你一定想不到抓魚用的魚簍,通過一雙雙的巧手,可以變成一件件精美的裝飾品,不僅美觀了空間,還能被欣賞它們的人帶走。

  一路尋找 一路堅持

  我覺得這個地方還有我家鄉童年的影子,特別是到這邊培訓的三百個媽媽們,將近一年的時間,我走近她們,看到她們手中的手藝,她們的風土人情,所以當時就在這樣一個機緣巧合下,我留在了這個村莊。

  通過與村鎮合作的方式將傳統文化與竹産業相結合,積極打造手工藝創業創新基地,在激發農村內在文化活力的同時也激活了鄉村文化産業的發展,村民們的口袋也跟著“富”了起來。

  村民們壓根就沒想過,在村裏面會開一個博物館,在我的博物館裏,他們可以來親手觸摸,也可以來近距離觀看,我們也是不賣門票的,所以我當時説我不願意在鄉村博物館裏面,用一個玻璃罩間隔了你我之間的距離。我希望,所有人都可以在這樣一個大自然的環境中來感受這份鄉村的美好。

  我們還有一個退休的老村長,也在這個博物館發揮餘熱,還有一些為鄉村當解説員、導遊的村民,我們把他們請到這裡來是因為他們很熟悉這邊的環境,所以我們希望他們除了介紹博物館以外,也可以給我們的遊客和孩子們介紹更多鄉村的變遷。

  一路堅持 一方見證

  其實我開這個博物館也沒那麼高的水準來開所謂的博物館,在我的心裏,我的博物館就是鄉村所有美好的東西聚在這裡。我們建這個館,梭其實只是一個載體,我們是想透過梭這個物件來體驗鄉村發生的變化,所以這個館會進行很多很多的活動,有我們的團建,鄉野的美食,有我們以民宿為空間的,各種農産品跟手工藝的一個鄉村集合店,還可以開展各種研學,交流非遺手工體驗,所以這才是我辦博物館的目的所在。

  我們的鄉村是非常美好的,因為我覺得城裏有城裏的樣子,鄉村就有鄉村該有的樣子,我最大的願望是傳梭博物館建立以後,比如説二十年甚至是更長的時間,我這把梭和博物館可以成為鄉村變遷的見證者。

123213123123213123.jpg

來源: 中國網    | 撰稿:張國飛 王貴山 胡作華    | 責編:盧橋輝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