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杭州 新聞詳情 A- A+
鄉村建設的核心 是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發佈時間:2022-12-14 13:31:26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紮實穩妥推進鄉村建設。近年來,浙江始終堅持以綠色發展理念引領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治理,不斷深化“千萬工程”,繪出了一幅新時代美麗鄉村新畫卷。接下來,浙江美麗鄉村建設的重點和難點在哪?如何以美麗鄉村建設助力推進鄉村振興?記者採訪了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教授楊貴慶,浙江大學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首席專家黃祖輝,杭州市余杭區徑山鎮黨委書記沈萍。

  記者:今年中央一號文件聚焦農民迫切的民生需求,提出“紮實穩妥推進鄉村建設”,強調要抓住重點、優化環境、健全機制。請問,當前鄉村建設的重點是什麼?

  楊貴慶:鄉村振興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十四五”期間,一個重要的舉措就是實施鄉村建設行動。而鄉村建設行動的重點,就是紮實打好鄉村公共設施、基礎設施等基礎。這個重點對浙江來講,是如何對接今年中央一號文件中提出的接續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這是鄉村建設行動的一個重要抓手。我個人理解,鄉村建設行動是增強鄉村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為什麼這樣説?因為鄉村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有賴於公共産品的提供,比如公共設施、公共環境、公共服務等公共領域,都需要有紮實的投入。特別要注意的是,各地在開展公共領域建設、鄉村規劃設計等鄉村建設工作過程中,要牢牢扭住“書記抓、抓書記”這個關鍵。鄉村建設好不好,關鍵看各級書記。

  我一直從事鄉村規劃設計的理論探索和在地實踐,個人認為,應堅持把規劃的理念貫穿鄉村建設全過程。具體來講有四個結合:一是新舊結合,辯證看待鄉村的歷史遺存保護和創新轉化利用;二是局部和整體相結合,全域看待城鄉融合互促和區域聯動發展;三是單元和系統的結合,全面考慮鄉村的物質空間環境與其産業經濟發展、社會結構變化和傳統文化賡續的密切聯繫;四是近期和遠期的結合,著力發掘數字賦能未來鄉村發展的多種可能。

  黃祖輝:實施鄉村建設行動,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有明確安排,強調要健全鄉村建設實施機制,統籌城鎮和村莊佈局。規劃問題很重要,因為我們一直講規劃應該是引領性的。這個引領不僅是技術方面,而且還包括空間和設計理念;不僅要建設硬設施,而且還要結合軟設施;不僅要提前介入,而且還要全過程參與。從全國鄉村建設的階段性特徵來看,在溫飽時期,鄉村建設首先要解決基礎性、普惠性、兜底性的民生設施。到了小康社會時期,鄉村建設要體現發展型的鄉村特點,不是為了建設而建設,基礎設施、人居環境的改善,就要和鄉村産業、生態、文化相結合,實現價值轉化。人居環境建設是人工生態,綠水青山是自然生態,沒有人居環境相配套的生態環境是不行的。接下來,進入高品質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的浙江,鄉村建設就要追求共富目標,體現共富模式,比如探索跨村聯合共用發展的農村基礎設施和人居環境建設,或者公共服務。通過制度安排,解決鄉村建設中的共同發展、共同分享、共同收益、共同協商等體制機制問題。

  沈萍:我認為,鄉鎮黨委書記作為鎮一級抓鄉村振興的第一責任人,要集中精力抓黨建、抓治理、抓發展、抓服務。具體到抓鄉村建設,重點不外乎環境、配套、産業、文化等功能領域。但鄉村建設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猶如在一幅原本就非常美麗、令人嚮往的風景圖上繼續作畫,既不能與原有底色衝突,又要增添許多人文元素,還要讓整幅畫卷展現出欣欣向榮、朝氣蓬勃的繁榮景象。因此,鄉村建設必須牢牢把握住規劃這個龍頭,全力做優頂層設計,實現鄉村生産生活生態全方位、系統性重塑,促進“三生融合”。

  具體談三點體會:首先,要轉變工作理念。這幾年,徑山鎮在鄉村建設過程中,始終注意做到“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基層工作理念發生了三方面“轉變”,即從幹部幹百姓看到幹部群眾一起幹、從政府主動百姓被動到政府引導百姓主動、從要我商量變我要商量。其次,抓鄉村建設,要掌握“規劃圍著策劃轉、策劃圍著産業轉、産業圍著市場轉、市場圍著共富轉”的方法論,這樣的規劃才是有活力的,才是可持續的。第三,鄉村建設關鍵是要幹起來,就如徑山而言,我們精準聚焦“鄉村新社區”這一共富基本單元,在全省率先成立了以徑山村、小古城村、前溪村為核心,輻射帶動全鎮15個村社的3個“鄉村新社區”,通過試點創新帶動組團式、協同式發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解難題

  促區域平衡 補發展短板

  記者: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這幾年農村基礎設施有了明顯改善,但往村覆蓋、往戶延伸還存在明顯薄弱環節。進入新發展階段,鄉村建設存在哪些問題,面臨哪些挑戰?

  楊貴慶:從全國鄉村建設整體發展水準來看,浙江不論是體制機制,還是具體實施情況,包括規劃設計、傳統村落的保護和利用等,一直都在發揮引領作用。同時也要看到,浙江省內的發展水準是有梯度的,由於所處的經濟發展水準、區域條件、生態環境敏感性保護程度及其産生的機會成本、村民的環境保護意識和生活習慣等差異,仍然存在短板和挑戰。

  具體講兩點建議:第一,鄉村規劃不能照搬照抄城市新區模式。城市新區規劃更多是工程合理化的産物,而鄉村的既有環境,更多是鄉村文化和社會契約關係的産物,需要綜合考慮“生態空間、生産空間和生活空間”後進行有針對性的規劃。對於鄉村不同時期的歷史遺存,在沒有想好的情況下先不要動、不要拆,所以這也需要“鄉村規劃師”對鄉村歷史文化進行深入了解和實施陪伴式規劃。第二,要從城鄉融合互促的視角來編制鄉村規劃。注重城鄉要素雙向平等流動,在區域層面上優化鄉村空間佈局,發揮縣城大型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區域服務功能,建設鄉鎮作為服務農民區域中心,因地制宜、各具特色地規劃建設美麗鄉村,才會産生規模效應和特色效應。

  黃祖輝:自實施新農村建設、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重大戰略以來,廣大鄉村在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公共服務、居住條件等方面有了很大改觀,但還是不能充分滿足鄉村現代化和共同富裕的目標要求,仍然存在區域不平衡和發展不充分問題。

  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投資機制不完善,鄉村建設到底誰投入,不太明確。鄉村建設的投入要與它的功能相關聯,作為一種生存性、溫飽型的公共鄉建,應主要由政府或村集體投入。但鄉村建設項目一旦與鄉村經濟發展相關聯,就需要多元主體的投入,不能僅依靠政府投入,還要引入社會力量、引入市場力量,使鄉村建設更有效率。第二,村莊公共設施管護營運機制不明確。鄉村人居環境的營運與管護,必須要有農民參與。這需要在治理體系上解決,鄉村治理首先體現在“治”,包括自治、法治、德治,村民在公共事務上要有自主性,而自主性主要應通過制度安排來解決。怎麼調動農民積極性,這方面有不少探索,積分制是一種。像余杭徑山鎮的“茶多分”互動平臺,就是對村民行為進行積分量化考核,有效激勵村民在村級事務中參與共管共治。但最重要的還是要在組織制度與責任制度上讓農民真正成為主體,有所作為,責任與利益共用共擔。第三,對不同時期鄉村建設的階段性認識不清。我國地域遼闊,各地資源稟賦、生態條件不同,其發展階段也不同,存在明顯差異性,因此要從當地實際出發,不宜盲目超越發展階段,搞大融資、大開發、大建設,要認識到鄉村建設與經濟發展一樣,是有階段性的。

  對於這些問題,各級書記作為鄉村振興的第一責任人,要高度重視並結合實際研究解決,既要防止脫離鄉村實際的大拆大建,又要避免過於分散、效率低下的鄉建投入。

  沈萍:如何縮小村與村之間的差距,讓全民共用城鄉發展紅利,是當前的難題。我和二位專家的認識一樣,首先,體制機制需要破題,比如村企合作中民營資本引入村經濟合作社的發展模式,以美麗環境為支點撬動美麗經濟轉型升級的新路徑,規劃優先後的可持續介入等等,這些都需要進一步摸索。第二,如何推動人才要素流向農村,為鄉村建設提供專業人才保障?年輕創業者回歸鄉村,對帶動當地産業發展很重要,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一個地區的文明程度、和諧程度。所以鄉鎮黨委書記、村書記要牢固樹立抓人才就是抓發展、謀人才就是謀未來的工作理念,有效貫徹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兩進兩回”行動,吸引年輕人返鄉創業。第三,突破要素制約。比如,徑山是重要的生態功能區,在基本農田、生態保護區等多重制約下如何發展産業?我們也作了有益探索,如通過實施全域整治,運用省裏給予的政策傾斜,通過“挖存量、引增量”,把資源變資産,讓資産見效益。在茶産業這篇文章上,我們通過深挖拓展産業鏈條,實現了“茶園變公園,茶山變金山”的有力轉變,以一片綠色葉子推動全鏈條産業發展,成為紮實推動共同富裕的一把金鑰匙。

  話遠景

  建未來鄉村 塑現代之美

  記者:“十四五”期間,浙江深化“千萬工程”的著力點,已從最初的農村垃圾分類、污水治理、廁所改造這三件“小事”,拓展到鄰里、交通、低碳、建築等諸多領域。明年是“千萬工程”實施20週年,我們如何以“現代之美”重塑鄉村建設發展的機制和模式,鄉村建設未來的努力方向有哪些?

  楊貴慶:未來鄉村建設,從規劃上講,一個重要的努力方向是低碳宜居。未來鄉村的核心價值是對未來的一種探索,不一定非得是確定的效果圖,但低碳宜居的方向應該是很明確的。我建議,各級書記在組織推動未來鄉村建設過程中,要注意進行適度超前的功能謀劃和示範引領效應的實踐探索。具體來説,以綠色發展理念為引領,探索建設低碳社區、零碳社區,包括綠色建築、可再生能源利用、生活垃圾分類收集、雨水收集利用等多類型的適用技術整合示範應用。通過規劃鄉村空間優化佈局,實現用地集約化、環境生態化、村莊特色化等成效。我們同濟·黃岩鄉村振興學院所在的黃岩區嶼頭鄉正在做這方面的探索。同時,還要讓鄉村在宜居水準上不輸給城市。要實現城鄉要素的雙向平等流動,核心是解決城鄉宜居環境方面的落差問題,注意“城鄉一體化”不能變成“城鄉一樣化”,這樣才能形成鄉村自身的競爭力。希望今後,人們居住在鄉村還是城市,不是貧富差別、城鄉差距的結果,而是個人價值觀的選擇所致。

  黃祖輝:明年是“千萬工程”實施20週年,浙江基於自身所處的鄉村發展階段,提出“未來鄉村”概念與目標,這是從發展型鄉村走向共富型鄉村的必然。美麗鄉村建設的落腳點是“美麗”,未來鄉村建設的落腳點是“幸福”,是由美麗鄉村向幸福鄉村的昇華,是從追求物的具象向人的體驗的昇華。未來鄉村首先是“共富鄉村”,以城鄉融合和共創共富為思想主線,以數字化應用和低碳化應用為技術主線,充分體現鄉村“三生融合”特色、充分實現鄉村多元價值,是城鄉融合、開放包容、共建共用共富的鄉村。浙江鄉村建設從現階段看總體上是朝著這樣的發展目標在探索與行進。

  可從5個方面著力:一是突出以縣城為重點的新型城鎮化牽引和城鄉融合發展;二是帶動農戶和低收入群體與現代鄉村産業發展有效銜接、有機融入,實現持續增收和共富發展;三是重視合理佈局,既體現城鄉公共服務的公平性、融合性,又體現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在空間佈局上的覆蓋面和有效覆蓋率;四是做好“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努力實現生態優先基礎上的綠色發展、和諧發展和共富發展;五是創新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思路與方式,力爭實現農村集體經濟壯大發展對廣大農民持續增收和共富發展起到支撐與協調作用。

  沈萍:省裏明確提出要開展未來鄉村建設,並聚焦“三化九場景”制定了有關指導意見,為我們各級基層黨組織書記開展未來鄉村建設指明瞭方向。對於我們徑山鎮來説,下一步將主要依託大徑山鄉村國家公園的規劃建設,具體實施“三規劃、三配套”,即從功能上做優全鎮“點、線、面”規劃佈局,完善交通道路、休閒旅遊、公共服務三類配套設施建設,讓鄉村“未來可期”。

來源: 浙江新聞客戶端    | 撰稿:吳曄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