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湖州 新聞詳情 A- A+
湖州南太湖新區全力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
發佈時間:2024-02-23 10:29:05    

   弁山腳下,以“核心引擎”著稱的南太湖新區,區域經濟發展彰顯出只爭朝夕的幹勁和久久為功的韌勁,迸發出萬馬奔騰的嶄新氣象。

  作為湖州加快趕超發展的主引擎、主平臺,2023年,南太湖新區實現地區生産總值315.3億元,同比增長7.2%,增幅連續四個季度全市第一;1至12月,31項主要經濟指標18項排名前三,其中11項第一;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4%,連續12個月全市第一;工業投資同比增長43.6%,連續30個月居湖州市第一。

  亮眼數據的背後,跳動著一顆顆“走在前”的火熱雄心,凝結著一個個“做示範”的奮鬥姿態。南太湖新區有著怎樣的發展策略,以何在太湖南岸展現“敢為、敢闖、敢幹、敢首創”的擔當作為?

  綠意盎然

  展望可持續發展未來

  育新機,開新局。把南太湖建設好就必須在“綠”字上全方位煥新、深層次革新。

  2023年,新區制定《湖州南太湖新區碳達峰實施方案》,創新協同降碳、能源低碳發展兩大領域入選湖州市“雙碳”典型案例。同時,新區充分發揮浙江大學湖州研究院、電子科技大學長三角研究院(湖州)等高能級科創平臺和地市共建科研機構的作用,為高水準建設生態文明典範城市提供堅實支撐。

  為深入推進園區迴圈化和綠色製造,新區以17個重點項目為抓手,完成預期的年度績效目標。其中,天能電源材料有限公司“廢鉛酸蓄電池回收處理國家迴圈經濟標準化示範”項目入選國家迴圈經濟標準化試點示範項目。截至2023年底,新區獲評省級綠色工廠1家,申報國家級綠色工廠1家,完成區級綠色工廠提檔升星19家,完成綠色化改造項目11個。

  南太湖新區投資促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圍繞高起點謀劃、高標準建設,我們以發展規劃來統領社會各方面的發展,其中就明確了很多關於綠色發展方面的創新舉措。”

  在構建港區發展新格局上,南太湖新區以湖州上港為紐帶,引入上海港的先進管理理念及優勢資源,為企業減免上海港內短駁費用,並提供空箱調運、船期調度保障等服務,大幅縮短貨物運輸時間近60%。同時,依託港區內水路、鐵路、公路運輸方式齊聚優勢,新區積極開展多式聯運服務,有效降低企業綜合物流成本超30%,大幅提升企業競爭力,為産業發展、項目招引提供了有力支撐。

  縱觀2023年,新區于湖光山色間蹚出了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在新區多部門的服務下,全年共騰出用能空間2.5萬噸標煤,完成年度任務的108.7%,進度排名全市第三;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降低率1.3%,排名全市第四;完成“移峰填谷”工作,全力保障企業用電需求;加大儲能佈局和項目建設進度,積極擴充儲能項目清單,加快形成示範並推廣。

  持續做好“生態+”大文章,讓發展模式變“綠”、産業結構變“輕”、經濟品質變“優”。如今的新區為不斷提升含綠量、含新量、含金量賦予其豐富內涵,正以“美麗湖州新樣板”的嶄新姿態吸引更多外界目光。

  雙輪驅動

  鍛造韌性産業新體系

  連日來,浙江孔輝汽車科技有限公司車間內,一條條自動化生産線上,産品不斷裝配下線。去年,企業産值達11.8億元,同比增長210%。而在南太湖新區,這樣飛速發展的企業如雨後春筍般涌現。

  然而,作為太湖流域活躍地區之一,南太湖新區曾面臨製造業發展的難題。新區寸土寸金,區域空間有限,不能“撿到籃子裏都是菜”,但脫離了製造業,服務業發展也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沒有先進製造業的萬千根脈,就沒有現代服務業的枝繁葉茂,我們要走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的發展之路。”新區經濟發展局相關負責人給出這樣堅定的回答。

  面對土地資源有限的發展瓶頸,新區積極尋找破題之法。一方面在工業土地全域治理提升行動的推動下,新增實施“騰籠換鳥”産業轉型計劃,盤活土地和閒置廠房;另一方面重點發展新能源、半導體及光電、生命健康三大主導産業,提升新區發展含金量。

  精準破題,體系重塑。2023年,新區三大主導産業實現總産值225.8億元,産值佔規上工業比重達52.8%。憑藉産業優勢,新區主要經濟指標持續領跑全市,微宏動力、孔輝汽車等企業實現高速增長,蜂巢能源、永興鋰電等企業順利投産升規,一批龍頭鏈主型項目落戶新區,新能源、半導體及光電産業加速集聚,經濟運作呈現新態勢。

  值得一提的是,為加快搶佔數字經濟發展“新賽道”的步伐,紮實推進數字經濟創新提質“一號發展工程”,去年新區實現數字經濟核心産業製造業增加值9.4億元,增長32.7%,列湖州市第一。規上數字經濟核心産業製造業企業由2017年底的10家增至25家。

  隨著産業項目接連落戶於此,南太湖新區“韌性強、潛力足”的産業格局強力刷新。在聚焦三大主導産業的同時,新區還大力提升休閒旅遊業,發展壯大以綠色金融、現代物流為核心的現代服務業,著力培育新材料、節能環保、人工智慧、網際網路與雲計算大數據服務等戰略性新興産業,努力成為湖州“綠色智造名城”建設的主引擎。

  在黃金湖岸線上,南太湖新區這座“韌性之城”強勢脫穎而出,朝著活力四射、現代化的“産業新城”邁進。

  辦事無憂

  構建營商環境新高地

  一座城市的“磁力”從何而來?營商環境是關鍵所在。2023年,南太湖新區在全域掀起一股優化提升營商環境的改革熱潮,做大做強産業平臺,創新創業氛圍火熱,服務品質更加優良,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金鳳凰”來棲。

  “沒想到能夠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完成申報,這對於企業很有意義,非常感謝。”安邁特年産7億平方米新型高安全複合集流體産業化項目負責人帶著申報浙江省重大産業項目所需的材料,找到了新區政務服務中心。此時,距離申報的截止日期只剩4天。

  “項目招進來是第一步,項目服務還有千萬步。項目不僅要‘招得來’,還要‘服務好’,更要‘留得住’。”這是南太湖新區每一名項目服務專員的心聲和承諾。為了助企業一臂之力,新區專門安排項目服務專員40多人,確保每個項目都有代辦員,做到“企業不用跑”。

  企業需求在哪,增值服務就延伸到哪。新區增設增值服務窗口8個,制定了科技人才、政策兌現、就業就學、兜底服務等90項增值服務,為企業提供全鏈條量身定制的服務套餐。

  一直以來,南太湖新區把優化營商環境當做關全局、利長遠的系統工程來抓。2023年,新區依託“三單連通、三級聯網、三會聯動”的管理模式,實行經濟職能下沉這一重大決策部署,構建全方位服務機制,高效解決項目建設過程中的種種問題。

  從“一件事”到“一類事”,企業辦事更加便捷高效。新區通過整合331項基本政務事項和79項高頻增值服務事項,疊加69項社會化、市場化增值服務事項,2023年創建了12個“一類事”特色服務場景,包括“人才涉外服務一類事”“獲得經營場所一類事”等,逐步構建起全鏈條、全天候、全過程涉企服務體系,進一步提升涉企事項辦理知曉度、服務普惠度和業務整合度。

  優化營商環境,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精準發力,打造一批具有新區辨識度、企業感受好的增值化服務品牌,如今,優質的營商環境已經成為南太湖新區閃亮的金字招牌。

  項目為王

  打造招大引強“強磁場”

  這是一串串令人欣喜的數據:

  2023年,累計簽約備案3億元以上項目30個。

  2023年,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9%,佔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81.7%。

  2023年,新認定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219家,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74家,推薦新申報高新技術企業22家……

  驕人成績的背後,亦有壓力。新區最大的活力引擎是經濟,是企業。面對發展之問,新區用實踐作答:始終錨定高品質發展,通過産業鏈招商,不斷進行強鏈、補鏈、增鏈、擴鏈,不斷提升産業標識度,矢志不渝接續推進“打造浙江鋰電中心”和“全面建設半導體産業園”。

  走進南太湖CBD項目現場,道路兩側機器作業聲相互交織,目之所及,皆是一派火熱的建設場景。主地標主塔“空中造樓機”高度突破288米,刷新湖州城市建築第一高度,城市天際線雛形初顯。

  白紙畫美景,平地起新城。從一紙藍圖到如今的高樓林立,南太湖未來城用了不到5年的時間。目前,未來城已完成新一輪三年行動計劃編制,北片骨幹路網框架和重要公共服務設施基本成型;CBD、總部園內40幢産業大樓除主地標外已全面結頂,引入項目222家,共入駐使用面積約86.9萬平方米,佔比約58.5%;北片路網多線建成通車,南片路網建設有序啟動。

  千帆競發“鳳”成群,源頭活水滾滾來。在南太湖新區半導體産業園,45萬平方米半導體專業標準廠房及漢天下、旦迪通信等半導體企業所投項目均在快速建設,預計今年上半年將陸續投入使用,産業園投運以後,將進一步提升新區半導體産業集聚能力。

  投資一頭連著需求,一頭連著供給,是經濟“挑大梁”中的“大梁。新區把招商引資工作當作“一號工程”“一把手工程”來抓,聚焦重點領域,優化每個産業鏈框架圖、細分領域重點企業清單、科研創新圖。

  如今,新區的新能源、半導體及光電、生命健康和休閒旅遊“3+1”主導産業版圖日漸清晰,綠色金融、現代物流、新材料、高端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迅猛。

  每一個鏗鏘前行的步伐都連接奮進的脈搏,每一次精彩蝶變的過程都延伸奮進的征途。平臺為基、項目為王、集鏈成群,新區正在不斷“蝶變”。

  太湖之畔,春潮澎湃,新區未來,值得期待。

來源: 浙江日報    | 撰稿:沈嘉毅 張笑言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