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又多一個工業總産值破萬億的地級市!
來自湖州市經信局的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該市工業總産值突破萬億元大關,成為我省第六個闖入工業總産值“萬億俱樂部”的城市;規上工業總産值7008億元,跨入7000億行列。
俗話説“無工不穩,無工不強”。工業經濟體現一座城市的硬實力,湖州這份新鮮出爐的“成績單”成色幾何?
蓄勢已久,成功衝線
湖州成功“衝線”,早顯端倪。
去年的規上工業增加值曲線可謂一波三折:一季度下降3.9%,上半年增長0.7%,前三季度增長3.0%,全年增長4.6%,較一季度回升8.5個百分點,回升幅度全省第一。
在浙江工業經濟排名中,甬、杭、嘉、紹位次相對穩定。第二梯隊中,湖州屬於“成長穩健型選手”。
記者查閱數據發現:
2017至2019年,湖州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8.8%,高於全國平均2.6個百分點,高於全省平均1.4個百分點;
2020年,受疫情影響,規上工業增加值增幅減緩,同比增長5.1%;
2021年,規上工業增加值首破千億,同比增長13.3%;
2022、2023年,在需求承壓、預期偏弱等疊加挑戰下,湖州承壓奮進、穩步回升。
“新投産項目貢獻産值123.6億元,助力湖州一舉衝線。”該市經信局運作處處長沈柳江介紹,伴隨不斷加大的減負力度,企業活力持續釋放,去年蜂巢科技、孔輝汽車等140余家工業企業“新升規”,數量居全省第一,成為工業經濟新的增長點。
這場“衝刺”,也並非一蹴而就,有賴於多年的謀篇佈局。
回顧時間線,湖州市工業結構不斷優化,産業層次加速提檔,重工業增加值比重提升。
從行業結構轉變能辨出一二。“絲綢之府”湖州,素有“湖絲衣天下”的美譽,多年來,紡織、服裝等傳統産業牢牢佔據支柱産業地位。而近年來,通用設備、汽車製造、通信電子等先進製造業已佔據主導地位。近十年,湖州紡織行業增加值比重由13.6%降至6.2%,汽車製造行業增加值比重則由1.2%上升至7.2%。
囿于資源有限,湖州要建立比較完整的、有相當規模和較高技術水準的現代工業産業體系並非易事。
“小個子”想要脫穎而出,首當其衝是提升産業辨識度。
“十四五”以來,湖州提出構建更具區域競爭力的“4210”現代産業體系。“4”即為:大力發展數字産業、高端裝備、新材料和生命健康四大戰略性新興産業;“2”是指加快推進綠色家居、現代紡織兩大傳統優勢産業改造提升;“10”所指的十大特色産業集群,包括新型電子元器件、北斗及地理資訊、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等。
“放大産業基礎優勢,才能打造特色鮮明的産業名片。”湖州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湖州緊盯省“415X”先進製造業集群培育工程,排摸自身産業特點,聚焦國內外風口産業,集中力量強鏈補鏈。
經多重考量,最終“落子”半導體及光電、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生物醫藥等八大新興産業鏈。2023年,該市新引進3元以上項目207個、總投資1670.7億元,八大新興産業鏈項目佔比達70.6%。近三年,八大新興産業鏈營收佔規上工業比重逐年提升,至去年11月佔比已達34%。
綠中掘金,成色很足
概括湖州的産業特色,業內經常提到一個詞:“綠色智造”。在新一輪發展浪潮面前,正是“綠”和“智”兩個關鍵字,成為其經濟高品質發展的密碼。
産業向綠而行。
這些年來,湖州成為中國製造綠色低碳轉型的探路尖兵,厚植底色“綠中掘金”,産業“含金量”“含綠量”越來越足。
拆解“成績單”發現,“含金量”真不低。去年湖州戰略性新興産業、高新技術産業産值佔規上工業比重分別達34.52%、64.09%,兩者在工業整體框架中佔比越來越高。
再拉長時間軸看:2012至2022年,該市高新技術産業、裝備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年均分別增長9.7%、12.2%和10.3%,增速均明顯快於規上工業。
這其中,尤以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隱形冠軍”引人矚目。去年,該市新增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9家,每千億元GDP擁有的國家“小巨人”數量居全國第一。
一隻手競逐“新賽道”,在新興産業培育上凸顯綠色元素。另一隻手抓傳統産業轉型升級——湖州傳統製造業增加值佔規上工業比重六成以上,重塑“老底子産業”勢在必行。
“傳統産業並非落後産業,要避免‘把傳統産業當成低端産業簡單退出’的誤區。”湖州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們將八大傳統産業分成兩類,扶優扶強健康椅業、家裝木業、時尚童裝、紡織布料四大領域,提標提效印染、水泥、鑄造、墻材四大領域。”市區鎮聯動、政銀企協同,一業一策、一企一案系統推進傳統産業向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方向發展。去年1至10月,該市17個傳統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2%,佔規上工業比重61.7%。
轉型,湖州用制度創新劃出綠色標線。
在全國率先創建“五位一體”的綠色製造體系,國家綠色工廠、國家級綠色工業園區、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工業産品綠色設計示範企業……用一道道綠色尺規丈量企業的“含綠量”。去年該市累計創建市級綠色工廠84家,309綠色工廠提質升星。2005年至2023年,湖州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下降六成以上。
升級,離不開一個“智”字。
“杭州發力數字産業化,我們湖州首先是做好産業數字化。”湖州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循著“數字化車間—智慧工廠—未來工廠”的升級路徑,湖州細分吳興童裝、南潯電梯、長興紡織、安吉椅業等行業,集中政策資金、第三方服務技術等推動企業從“製造”到“智造”轉型。
另一方面,湖州把數字經濟這個“最大變數”轉變為製造強市的“最大增量”,聚焦半導體及光電、汽車電子、地理資訊等産業鏈,打造數字産業集群。2023年,湖州數字經濟規上核心産業製造業增加值增長7.2%,較一季度回升11.4個百分點,回升幅度居全省第2;規上軟體與資訊服務業營收連續11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
競逐長三角,潛力何在?
剛剛過去的2023年,常州GDP破萬億,杭州GDP邁上2萬億台階。隨著長三角“GDP萬億俱樂部”不斷擴容,各地比拼“硬數據”的同時,對城市産業結構、發展品質等也更加關注。
作為浙江北大門,近年來,湖州城市能級有了較大提升,借助長三角中心腹地的區位優勢,不斷發起強大“攻勢”,以期建設更高水準的製造強市。
放眼長三角27城,個個基礎雄厚、身懷絕技,是創新高手。競逐長三角,湖州潛力何在?
正在召開的湖州“兩會”上傳來信號: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湖州將加快打造高水準交通強市。
滬蘇湖高鐵走向示意圖
以區位優勢再造發展勝勢,湖州正迎來窗口期。
2024年,滬蘇湖高鐵將全面建成通車。此外,如通蘇湖城際鐵路、杭德市域鐵路加快建設,宜湖鐵路、寧杭高鐵二通道等項目前期推進,湖杭高速公路建成投運,浙北高等級航道網集裝箱運輸通道建成……鐵路、公路、航道,現代化交通體系建設縱深推進。湖州將實現30分鐘到上海、60分鐘到長三角各主要地市、90分鐘到長三角所有地級市。
“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其實是市場潛力。”電子科技大學長三角研究院(湖州)副院長林先其表示,可以讓企業便捷通達長三角各城市,輻射市場廣、人口眾,市場機遇也更多。
坐擁長三角核心腹地是先天優勢,産業集聚度是湖州的後發優勢。
産業版圖上的破與立、攻與守,關鍵處的騰挪轉換,彰顯一個城市的銳氣和定力。“湖州原有産業普遍偏傳統,發展空間受限。”林先其説,重構産業版圖,湖州正迭代打造的八大新興産業鏈,無一不是各城市競逐的熱點,如今産業鏈已初顯群聚效應。2023年,湖州的半導體及光電、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兩條産業鏈營收分別突破600億元。
靶向聚焦、拉長長板,讓産業形成規模效應、品牌效應和群聚效應,産業辨識度自會顯而易見。浙江的“415X”先進製造業集群培育工程,圍繞15個省級特色産業集群,引導90個縣(市、區)憑自身産業優勢,競爭核心區、協同區名額。
在這場賽馬爭先的競賽中,湖州已佔據一席之地。目前已創建吳興高端新材料、長興節能環保與新能源裝備、德清現代傢具與智慧家電、安吉現代傢具與智慧家電4個集群核心區,以及南太湖新區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産業集群(三電系統)等3個協同區。
站上全新臺階的湖州,正張開雙臂擁抱優勢産業、新興産業,全力追逐風口培育“增長極”,以産業引領城市發展,推動城市邁向更高能級。
來源: 潮新聞 | 撰稿:記者 孟琳 | 責編:李斌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