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湖州 新聞詳情 A- A+
滬蘇湖高鐵:湖州“跑”起來的新機遇
發佈時間:2024-02-02 10:02:38    

   2024年元月30日,湖州市九屆人大四次會議如期召開。洪湖鵬市長向大會作完《政府工作報告》,會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走出會場,代表們熱議報告,特別是對滬蘇湖高鐵今年12月將建成通車這一話題格外關注。這種關注背後,是湖州人對新時代實現更好更快發展的強烈期盼,也是對高鐵通車帶來的巨大機遇的強烈期待!

  是的,這條高鐵湖州期待已久。

  一

  1994年《文匯報》曾刊登過《傾斜的“太湖”》一文,文中提到經過一、二十年發展,太湖北岸幾個市的發展明顯加快,太湖兩岸的發展差距拉大了,太湖“傾斜”了!氣候環境相同,經濟上都依託上海,差距為何拉大呢?在當年這場大討論中,時任湖州領導因勢利導,重點在思想觀念上找原因,引導全市上下緊跟時代步伐,解放思想,加快發展。以大討論促大發展,這樣的做法對當下的湖州依舊有借鑒意義。

  但是客觀來説,影響湖州發展的眾多原因中,交通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湖州地處長三角的地理中心,從地圖上看,湖州到上海的直線距離很近,但開車沿著縣道、省道、國道走一趟,實際路途卻並不近。“要發展,先修路”,關鍵得修高速路。1996年滬寧高速公路建成通車,一下拉近了江蘇蘇南和上海距離,媒體更是將滬寧高速比喻成長三角經濟騰飛的黃金通道;十年後,隨著申蘇浙皖、申嘉湖高速公路先後建成,一度在高速時代被邊緣化的湖州,重又回歸長三角地理中心,展現出在長三角城市群中奮力追趕的潛在優勢,尤其是申嘉湖高速公路延伸段的通車,湖州“十三五”高速公路規劃目標提前實現,不少來湖州的客人,稱讚從湖州的高速公路看到了湖州現代化建設的成果。

  二

  但高速時代,不能僅限于高速公路。

  1978年,鄧小平同志考察日本新幹線後留下了一句意味深長的妙語:新幹線比風還快,就像推著我們跑一樣,我們現在很需要跑。當時的日本新幹線子彈頭列車,是全球最早的高速列車,也是日本戰後經濟騰飛的象徵。當年小平同志的這句話經媒體報道後,被解讀為“這標誌著中國堅定了改革開放的決心”。

  中國高速鐵路的發展則是在新世紀以後,但成就巨大。2003年中國鐵路第一條客運專線——設計時速200公里的秦沈客專建成通車,2008年第一條時速350公里的京津城際鐵路投産運營。中國高鐵從“追趕”到“領跑”,只用了20餘年時間,中國高鐵跑出的中國速度令世界矚目。

  當復興號賓士在祖國廣袤的大地上,沒有哪個市、哪個縣、哪個區不想搭上這班時代的快車,為發展注入更大的活力,湖州當然也不例外。在《湖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03-2020)》中,就提出在城市的北部和中部預留城際鐵路的通道,為今後可能建設的湖州——上海城際鐵路預留空間;2008年湖蘇滬城際鐵路列入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方案;2010年10月鐵道部組織了湖蘇滬鐵路的設計競標工作。

  好事多磨,這一磨就是10年。

  在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的指引下,2020年6月5日,滬蘇湖鐵路開工儀式終於在湖州舉行,正式拉開了湖州進入高鐵時代的大幕。這條高速鐵路正線全長163.7公里,橫穿長三角核心區域,連通上海、蘇州、湖州等長三角重點城市。篳路藍縷,以啟山林,湖州人的“高鐵夢”終於不將是夢了。

  三

  通高鐵是關鍵,但高鐵通往哪更關鍵。

  上海是長三角的龍頭,是國際化的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以及科創中心,是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龍頭帶動和示範引領作用。滬蘇湖高鐵全面建成通車,改變了湖州與上海的時空關係,湖州將真正融入上海30分鐘交通圈,與上海“同城發展”具備了條件。“十年一覺高鐵夢”,但是,機遇只代表可能性,要把機遇轉化為湖州發展的現實生産力,需要我們積極謀劃、付諸行動,因此,市九屆人大四次會議上,代表們紛紛建言獻策。

  滬蘇湖高鐵不僅僅是一條輸送人、物的鐵路。幾位從事規劃工作的代表認為,滬蘇湖高鐵帶來的時空距離變化,讓湖州與上海從遠端異地到滬湖同城,這种經濟邊界的變化,將成為湖州下一輪發展的戰略支點;在資源配置上,依託上海的龍頭帶動,湖州也應該將目光瞄準更多的高端集聚,從原來的單向接軌謀求更多的雙向互動,乃至多元聯動。

  代表們在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對“奮力打造虹橋國際開放樞紐金西翼”的謀劃,格外關注。代表們認為,高速公路沿線有多個城市節點,哪個城市謀劃深、辦法多、動手早,哪個城市就會贏得先發優勢,吃得“頭口水”。代表們一致認為,接軌首先要有高目標,著力構建湖州“大磁場”,磁吸更多優質資源,讓接軌最後演變成並軌;其次要有開放心態,將湖州江南文化與上海海派文化交相融匯,讓湖州的“青山綠水”與上海的“浦江明珠”交相輝映;第三要強筋骨,加快完善城市功能,提升承載産業發展平臺、打造更加優越的營商環境,建立健全全面接軌上海的體制機制。

  當然,任何事物都有辯證兩面性,代表們也提醒要看到高鐵可能産生的“虹吸效應”或“過道效應”。筆者認為,面對滬蘇湖高鐵通車的巨大機遇,我們首先要像當年太湖“傾斜”之問一樣,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牢記小平同志當年的雋言妙語:我們現在很需要跑。跑起來才能強起來,從而讓“流量”變“留量”,“通道”變“樞紐”,“過境”變“節點”,更好地把時空關係改變的優勢轉化為高品質發展的現實生産力,在融入長三角、接軌大上海中贏得更大紅利,加快湖州高品質發展。

來源: 潮新聞    | 撰稿:湖人軒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