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正在采收浙貝母
寧波鄞州區章水鎮,距寧波市區30多公里。300多年來,這片鐘靈毓秀的土地,每到立夏時節,就會把帶著天地雨露精華的浙八味之一的浙貝母,回饋給辛勤耕耘的貝農們。近萬畝種植面積、年産乾貝1450噸、佔全國總量1/3,這讓鄞州區成為全國最大的浙貝母主産地。
然而,已連續六七年,每逢鮮貝母采收季節,這片土地總會被“含硫浙貝母”的疑雲所籠罩。就在不久前,又有新聞報道稱,因使用硫磺熏蒸過的浙貝母作為原料,一些成品藥被檢測出較高的含硫量,其中不乏知名藥企。
連日來,作者奔走在鄞州區章水鎮、鄞江鎮、龍觀鄉的田間地頭,對話貝農、採購商和當地監管部門,探尋風口浪尖下浙貝母的未來之路。無硫與含硫、市場與監管、成本與收益,無疑,權衡考量下,鄞州的貝農們有過徘徊和踟躕,但隨著市場的理性回歸、監管的日益嚴格,目前絕大多數浙貝母都已採用無硫化加工。
田間地頭,未聞硫磺味
西依四明山,氣候溫潤,作為浙貝母的主産地,章水一帶自清代康熙年間,便開始人工種植浙貝母,至今已有300多年曆史。其中,章水鎮樟村村的浙貝母,還通過國家質檢總局專家組現場綜合評審,獲得原産地標記證書。一顆顆灰白色的浙貝母,亦是鄞州西部山區農民的傳統經濟作物和收入來源之一。
5月,正是章水鎮一年中最為忙碌的時節。公路兩旁的田地裏,貝農們正忙著采收成熟的鮮貝母。甚囂塵上的浙貝母含硫疑雲,並沒減緩他們勞作的速度。江南多雨潮潤,離開土壤的鮮貝母,放不久就會發黴。從采收到烘乾再到成品,貝農們只有一個月的時間。
一位貝農告訴作者,曾經每到此時,章水鎮的公路兩側和田間地頭,總會有不少用編織袋或塑膠布搭起來的小棚子。這些簡易小棚,就是用來硫磺熏蒸浙貝母的。鄞州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藥品監管科科長張偉東回憶説,往年此時,只要來到這裡,就會聞到一股硫磺的味道,“就像過年時,放完鞭炮以後的那股味道。”
用硫磺熏蒸浙貝母,肇始於上世紀80年代末。鮮貝不宜存儲,因此,最初的浙貝母加工方法,是用貝殼粉或石灰粉加工成“灰貝”,但這種工藝的成本較大,效果也不佳。20多年前,用硫磺熏蒸浙貝母,作為一種新的烘乾技術,在貝農中得以推廣。
作者查閱資料發現,1994年出版的《浙江省中藥飲片炮製規範》,就在浙貝母標準中寫入了“硫磺熏制法”。不過,2005年版《浙江省中藥飲片炮製規範》及2010年版《中國藥典》,已經取消了這種加工方法。
大約六七年前,與貝農們世代相伴的浙貝母,帶著“含硫量超標”等字眼,開始頻頻出現在報紙和電視上。2011年,鄞州區出臺規定,要求加大對浙貝母的品質控制,嚴禁生産、經營、使用經硫磺熏蒸的浙貝母。一時間,貝農們風聲鶴唳,只好拆掉小棚子或將它隱匿在房前屋後。
“現在不允許用硫磺熏蒸了,監管部門經常來查。我們採好的鮮貝母,除了拿到大戶那兒烘乾,就在自己家裏切片晾曬。”章水鎮樟村村徐家自然村貝農王洪芬説。
連續三天,作者來回奔走在章水鎮、鄞江鎮、龍觀鄉,確實沒有聞到硫磺的味道。
打破慣性,監管在發力
浙貝母的收購價,每年都有波動,一直以來,貝農們都習慣將産品保存起來,在價格高位時出售。因此,浙貝母的保存期越久,貝農就越有主動權。硫磺熏蒸浙貝母,就具備加工簡單、品相好、易保存、效益高等諸多優點。
鄞州區一家浙貝母加工企業的負責人告訴作者,硫磺熏制貝母的成本較低,1.5公斤左右鮮貝就能加工成0.5公斤乾貝母,而無硫則需要2公斤鮮貝母才能加工成0.5公斤乾貝母。此外,硫磺熏蒸的浙貝母,可保存5年至10年,而無硫加工的浙貝母,按工藝水準僅能保存3年左右,“一些散戶工藝水準不高,大概只能保存幾個月。”
為打破20多年來的慣性,讓浙貝母重回無硫時代,在鄞州區出臺“禁硫令”後,2013年,原寧波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下發《關於禁止生産、經營、使用經硫磺熏蒸浙貝母的通知》,要求全市相關藥品生産經營企業和醫療機構,重新對浙貝母供應商進行一次審計,同時要求各藥品生産經營企業和醫療機構按法定標準加強對浙貝母的品質控制等。
就在當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佈的《中國藥典》(2010年版第二增補本)亦做出新的規定,中藥材及飲片(山藥等10種中藥材除外)的二氧化硫殘留量不得過150mg/kg。浙貝母並不在山藥等10種中藥材之列,也就是説,它的含硫量不得超過150mg/kg。
對當地的貝農而言,硫磺的味道熟悉不過,並不令人生厭。一些貝農甚至認為,硫磺熏蒸的浙貝母,存放一段時間後,二氧化硫含量自然就降下來了。然而,據了解,硫磺熏制的浙貝母,二氧化硫殘留量高達2000mg/kg,存放1年後,二氧化硫含量依然高達1000mg/kg,即使存放3年,二氧化硫含量還有400-500mg/kg,大大超出國家規定150mg/kg的標準。
這些年,在加強生産監管、堵住加工漏洞的同時,鄞州區還出臺了無硫浙貝母無硫加工扶持政策,鼓勵本地企業進行浙貝母無硫化生産,並對本地企業收購本地産鮮貝母進行無硫化加工者,由區財政給予適當經濟補助。要求各相關鄉鎮在區農發基金中,安排一定資金用於補助無硫化初加工。還免費發放了一批切片刀,鼓勵農民進行無硫加工。
歷經四五年的監管和整治,曾遍佈鄞州西部山區的簡易小棚,終於消失不見了。章水鎮農業部門的工作人員告訴作者,目前全鎮絕大多數浙貝母,都是通過無硫化加工後,才進入市場的。
貝母之痛,根治靠市場
硫磺熏蒸浙貝母,作為曾被廣泛使用的加工方式,如今要在短時間內轉變,談何容易?在鮮貝母的烘乾上,尚未出現更好的替代技術;在市場的供應端上,採購商依然青睞“顏值”更高的乾貝母。而讓貝農們在無硫和含硫之間逡巡不定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於市場價格。
據了解,前些年,無硫浙貝母和含硫浙貝母的市場價格,並沒有拉開差距,甚至出現過含硫浙貝母價格高於無硫浙貝母的情況。從2015年開始,無硫浙貝母的價格明顯上升,差價大時,含硫浙貝母的價格,僅有無硫浙貝母價格的一半。
相比于媒體的報道,貝農們更關心的,依然是每年的收成和市場的價格。“只要無硫浙貝母的價格合理,我們肯定不會再用硫磺熏蒸。”王洪芬坦誠地説道。在朱梅村,當作者詢問一位正在地裏收割的貝農,今年會不會用硫磺熏蒸浙貝母時,他也給出了同樣的答案。
2015年,作為浙貝母的兩大主要産地,鄞州區和磐安縣簽署了推進浙貝母産業發展協作備忘錄,協同打擊跨區域非法收購銷售含硫超標浙貝母的行為。
當地一位浙貝母收購商,在磐安浙八味中藥材市場設有攤位,他告訴作者,磐安的市場從5月8日開市起,便不允許銷售含硫浙貝母了。他表示,浙江等監管較為嚴格地區的藥企,早在兩三年前,就已不再向他收購含硫浙貝母。但在一些監管相對薄弱的地區,含硫浙貝母依然有市場。
浙貝母的市場,並不只在浙江。無硫浙貝母,需要監管的引導,更需市場的呵護。
來源: 浙江線上 | 作者:陸遙 | 責編:徐攀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