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浙江多家醫院試點護理新模式 住院無陪護 患者放心嗎
發佈時間 | 2024-07-08 09:00:38    

  患者住院後,有時會面臨陪護難題。近期,全國不少醫院推出“無陪護病房”緩解陪護難,引發了廣泛關注。無陪護病房並非沒有人陪護,而是取消以往家屬陪護或患者聘請護工的陪護方式,改由醫護人員和經過培訓的護理員共同為患者提供全面的護理服務。

  其實,杭州、湖州、嘉興等地醫院近年來一直在探索、推行無陪護病房。這種新型護理模式,能減輕家屬負擔、改善病房秩序、降低院感風險,受到不少患者及家屬好評,浙江多家試點醫院的試點範圍正逐步擴大,但也有人對無陪護服務的品質心存疑慮。

  無陪護病房是怎樣運作的?效果如何?近日,記者走進省內多家醫院無陪護病房,一探究竟。

  無陪護病房正在擴容

  在安吉縣人民醫院6樓康復科,走進一間無陪護病房,護理員楊阿姨正在給80多歲的劉奶奶喂藥。和一般喂藥不同,這是要通過鼻飼管打進去的。

  劉奶奶已經癱瘓在床一年多,孩子因為工作忙,無法常守在床邊照顧,平時就由楊阿姨負責看護。每兩個小時楊阿姨要給她翻一次身,每天還要定時進行吞咽功能訓練、按摩四肢防止肌肉萎縮。

  康復科30張床位中,目前有70%和劉奶奶一樣,都是無陪護。

  作為安吉縣首批無陪護病房試點科室之一,安吉縣人民醫院2022年7月開始嘗試無陪護病房,如今已從兩個試點病區擴建至12個病區,兩年來累計收治患者559人。這裡的無陪護病房,80余名護理員輪班,實行24小時工作制。根據患者病情,設有一對一、一對二或三的陪護形式。

  嘉興市在兩年前也開始試水。2022年11月,嘉興市第二醫院骨科上線多元化陪護病房試點,主要針對家屬沒時間陪護或者希望得到更專業護理的患者。

  經過一年多的發展,該院已有骨科、神經外科兩個病區推出多元化陪護病房,共收治患者近800人。今年,該院還計劃在心內科、肝膽外科推行多元化陪護病房。

  作為衛生部確定的全國68家優質護理服務示範工程試點單位之一,浙江省人民醫院更是在2010年就推出了“示範病區”,探索無陪護模式。

  醫院護理部副主任葛俐俐告訴記者,當時醫院在心臟大血管外科、神經內外科、骨科等科室推出無陪護病房,主要針對大手術後或從ICU轉出需要嚴密監護的患者,以及行動不便、缺乏基本生活能力的患者。

  “我們也是一路摸索,首先考慮的是保障患者安全、健康。患者的生活照護説説簡單,其實不然,如臥床便盆怎麼使用、輪椅怎麼推,都有講究,尤其是那些身上還插著各種管子的患者,需要陪護人員有一定的專業知識。”葛俐俐介紹。

  在省人民醫院的無陪護病房,醫生和護士先對患者病情、照護等級等進行評估,取得患者或家屬同意後採取一對多的統一管理模式,平均兩三位受過專業培訓的持證護理員,協助高年資護士照料6至10位患者,家屬每天有固定探視時間,其餘時間原則上不能進入。

  多年運作下來,無陪護病房收到了不少患者及其家屬的感謝信和錦旗,心臟大血管外科無陪護病房的病床也從4張擴到了10張,床位利用率非常高。採訪當天,記者就看到6張床位正在準備迎接新病人,“很多患者已經達到轉入普通病房的條件,但他們更願意在這裡多住幾天。”心臟大血管外科護士長謝屹紅説。

  葛俐俐透露,近期,省人民醫院開始在骨科、血管外科、神經內科推行普通病房的無陪護試點,把關注人群從之前的重病患者擴展到普通患者。

  無陪護是提供更優質服務

  在無陪護病房,護理員能否同時照顧好多位患者,是很多人關心的問題。

  在省人民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無陪護病房,記者看到了這樣一幕——

  來自臨安的護理員涂阿姨正在協助術後不能下床的患者排尿,隔壁床的大媽恰好在此時按響了呼叫鈴。得知大媽想喝水,涂阿姨一邊麻利地替患者擦拭乾凈、整理好衣服,一邊回應大媽:“阿姨稍等一下,我這邊處理好馬上過來。”

  涂阿姨動作熟練地倒完尿盆、洗乾淨手、擦手,全程約兩分鐘,然後她麻利地拿起大媽床邊的水杯往手背上倒了幾滴試試水溫,然後緩緩搖起病床,用吸管餵大媽喝水。

  “無陪護病房的護理員比較專業,涂阿姨3年前就通過了醫院的崗前培訓,還考取了省衛生計生行業特有工種職業技能培訓合格證。”葛俐俐告訴記者,多名患者同時有需求的情況較少見。若出現這種情況,護理員會與患者溝通,根據主次、緩急來處理。如果比較極端地遇上護理員忙不過來的情況,護士也會及時協助。

  “確實,醫院剛推出無陪護病房時,部分患者害怕沒有家人的陪伴會感到孤獨和無助,也對服務品質有所擔憂。”嘉興市第二醫院相關負責人介紹,試點科室的醫護人員為此做了大量解釋工作,還定期與患者進行交流,了解他們的需求和感受,並及時與家屬溝通患者的病情和治療進展,讓他們放心。“現在看來,接受這種照護模式的病人正在增加,病房因為流動人員減少,管理品質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記者了解到,目前浙江省內醫院的無陪護病房,多采用與第三方機構合作形式,由醫生、護士、護理員等共同組成專業團隊,實行“醫護養一體化”服務,護理員定科定崗、定期培訓、定期考核,保障服務的專業性和標準化。

  “無陪護病房的推廣,護理員技能提升是基礎。”安吉縣人民醫院副院長戴美琴介紹,為有效提升護理員水準,安吉縣人民醫院推行新型學徒制技能人才培養模式——護士長做導師,陪護主管當師傅,帶三到四名護理員,進行護理技能傳授、指導等。

  楊阿姨在安吉縣人民醫院康復科做護工有十多年了,她説:“護理員不僅要照顧病人喝水、大小便,還要懂得一些相對專業的技能,比如口腔護理、皮膚護理等。”經過師傅指導,她現在照顧患者比以前老練多了。

  楊阿姨説的“師傅”有兩個,一個是康復科護士長金燕,另一個是護理員公司的陪護主管丁飛。

  金燕每天根據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列出個性化照護清單,給護理員“把方向”。護理員在護士指導和管理下,根據患者病情和需求提供陪護服務,並協助醫院做好健康教育、患者安全保護。

  丁飛更注重現場教學,比如病人咳嗽時,護理員應該怎樣拍背、拍幾次背、每次拍幾分鐘等。

  記者了解到,雖然形式未必相同,但護理員上崗培訓和專業護士現場指導是各家試點醫院的“標配”,此外,每家醫院對無陪護病房的護理員都有監督考核。

  安吉縣人民醫院無陪護病房的護理員上崗前,科室護士長或責任組長會對其進行包括翻身、喂飯、擦身等在內的基本技能考核,兩次考核合格後才能留崗錄用。留用的護理員每個月進行基本技能、專科技能的抽查考核,直至該陪護項目結束。同時責任護士和護士長每天都會對護理員的工作品質進行考核評價,發現問題要及時指出並更正。

  此外,醫院每月都會對患者及家屬開展護理員滿意度調查,調查情況將作為評價護理員的重要參考。對調查中發現的問題,醫院會及時採取相應措施。

  能否滿足多樣化需求

  對有的患者及其家屬而言,無陪護病房可謂解了燃眉之急。

  前不久,賀女士的母親從省人民醫院出院。“我媽媽有嚴重的風濕性心臟病,做完手術後,有兩天是住在心臟大血管外科的無陪護病房。”

  住院期間,賀女士每天下午在探視時間去病房看望母親,白天晚上都不用陪護,老人的日常護理,包括刷牙、洗臉、吃飯等,由病房裏的護理員負責。

  “媽媽覺得這裡的護理員蠻貼心的,摁下鈴馬上就到床邊了。”賀女士説,這種陪護方式也為自己節省了時間和精力,“如果自己陪,我還要請假,而且術後很多照料都挺專業的,我也不知道該怎麼做。”

  今年60歲出頭的何先生,是賀女士母親同一個病房的病友,孩子都在國外。得知省人民醫院有無陪護病房,前不久他專程來這裡的心臟大血管外科做手術。“我是上周手術後轉入無陪護病房的,感覺這裡的護理員特別專業。”何先生説,“這樣我家裏人也輕鬆一點。”

  有調查顯示,七成以上住院患者需要陪護。一人住院全家忙的情形屢見不鮮,每次請護工還跟開盲盒似的,這是不少有住院經歷的患者及家屬共同的感受。

  而那些親自“上陣”的患者家屬,因護理牽扯大量精力與時間,往往累得筋疲力盡,時間稍長難免力不從心。

  戴美琴就曾碰到過這樣一個中年男子。他的爸爸和老丈人得了腫瘤,媽媽中風癱瘓住院……他和妻子都是獨生子女,又有工作。繁重的日常照護壓得兩人喘不過氣,後來自己請護工,結果換了一個又一個,總難稱心如意。由於照護不到位,媽媽身上還出現了壓瘡。有一次,這個40多歲的男子當著醫生的面,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淚。

  “最初探索無陪護需求時,我們就是想讓患者可以根據病情和自身需求,自主地選擇陪護方式,最終目的還是減輕患者家屬的陪護壓力。”嘉興市第二醫院相關負責人介紹。

  採訪中,很多醫院、病人和家屬都表示,無陪護病房實現了家屬不奔波、護理更貼心、治療更有效。嘉興市第二醫院曾對接受這項服務的出院患者進行滿意度調查,平均滿意度達98%以上。

  但記者發現,對這種新陪護模式,也有人持觀望狀態。

  在安吉縣人民醫院神經外科(腦外科)住院的80歲何爺爺,家在安吉縣靈峰街道黃墅村,有4個子女。家屬們認為自己照護老人比無陪護病房更貼心,來來去去也方便。“我們兄弟姐妹多,從家裏過來到醫院,也就10分鐘的車程,送個飯什麼的很方便。”當天正好輪到來醫院值班的大兒子説。

  也有一些網友提出,除了費用問題外,還要考慮患者和家屬的意願,“比如有的家屬希望患者得到更好的照護,願意多掏錢,實現無陪護病房一對一照護;有的患者希望家人能陪在身邊,緩解住院時的焦慮……”因此,有網友提出建議:醫院應該提供更多可選項,而不是一刀切,讓無陪護病房成為所有患者的必選項。

  全面推廣難點在哪

  從試點到積累口碑,不少專家表示,醫院部分科室推出的無陪護病房,從現階段的探索實踐來看,不失為化解住院陪護難題的優解,但要進一步推廣仍有一定難度。

  除了患者需求各有不同、受限于患者及家屬的傳統護理觀念,多位業內人士表示,人力與費用,也是兩大關鍵問題。

  “無陪護是提供更優質的陪護,所以對護理員的專業要求更高,而目前護理員的素質參差不齊,讓無陪護病房的推廣存在一定難度。”一家試點醫院護理部負責人表示,無陪護病房對醫患信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為照護時家屬不在現場,這意味著家屬對醫療過程的參與感直接下降,萬一病人摔倒,或是遇到突發事件,如何避免醫療糾紛,同樣不容忽視。”

  事實上,管理難、用工難、找工難,一直是醫療護理員行業發展的瓶頸。

  “像我們醫院護工基本都是五六十歲。”金燕説。

  在省人民醫院,目前的護理員年齡基本在50歲至60歲,其中九成為女性,多為初中以下學歷。

  “護理員工作煩雜瑣碎,社會認可度也不高,缺乏職業晉陞通道,有時還要受委屈,心理壓力大。一部分年輕、高學歷的人不願意從事這份職業。”多家醫院負責護理員管理的相關人士表示,未來在無陪護病房建設的頂層設計上,可以多考慮醫療護理員的人力來源,建議通過開展職教培養等方式,促進可持續發展。

  各地也在積極探索實踐。為儘快形成統一的管理模式、服務標準、監督體系,更好地保障醫療護理員的休息權、健康權、安全權等權益,2023年,浙江省市場監管局制定的《浙江省醫院陪護服務合同(示範文本)》正式生效,通過明確護理員的休息時間、加班工資、服務內容、免責條款等保護多方合法權益,還引入醫院陪護服務責任保險條款,有效分擔、降低了醫院提供陪護服務的風險,期望以此助力醫療護理員隊伍發展。

  對無陪護病房的探索依然任重道遠。北京大學醫學人文學院王岳教授表示,推廣過程中,很重要的一點是優化管理,一方面要考慮不同級別的護理有不同的定價標準,另一方面定價時要考慮我國城鄉二元化的現實,力求讓患者和家屬都滿意。

  【他山之石】

  看看標桿怎麼做

  作為福建首家推行無陪護管理模式全院覆蓋的醫院,福建廈門大學附屬心血管病醫院如今已成為無陪護模式的標桿。今年年初,浙江相關部門還前往該院考察交流。

  2017年10月起,該院開始探索並穩步推行無陪護管理新模式。醫療護理員管理採用院—科兩級管理模式,工作模式採用一對多,護理員實行24小時三班、分區責任制管理。

  2019年6月,醫院重塑無陪護流程。同年10月,全院全面落實無陪護,常態化運作無陪護管理至今。

  在無陪護模式的推行中,醫院從患者住院到出院設計了一套完整流程,確定了六化管理模式,包括住院流程程式化、飲食供餐治療化、探視管理制度化、醫療護理員培訓體系化、醫護參與管理最大化、軟硬體配備齊全化。

  醫院將陪護等級分為一級、二級、三級,分別適用於病情嚴重或自理能力差的患者,病情穩定仍需臥床或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症狀輕、自理能力強的患者。從實際情況看,多數患者為二級護理。

  在醫院官網上,有這樣一組數據:通過這幾年的探索,與實施無陪護模式前比較,醫院的患者感染發生率下降了1.71%,醫療糾紛發生率下降了2%,平均住院日下降1.17%。 

來源:浙江線上    | 撰稿:朱平 徐坊 鬱馨怡 通訊員 楊陶玉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