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為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協同立法
發佈時間 | 2024-03-31 09:41:12    

   長三角協同立法邁出里程碑式的一步。

  3月29日,滬蘇浙兩省一市人大常委會聯合舉行促進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高品質發展條例新聞發佈會,這也是立法法修改以來全國第一個綜合性、創制性的跨區域協同立法項目。

  在這個由青浦、吳江、嘉善三地組成的一體化制度試驗田裏,變化每天都在發生。4年多來,示範區已累計形成136項制度創新成果,持續推進145個亮點項目建設。

  202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上強調,示範區要加快從區域項目協同走向區域一體化制度創新。

  具有剛性約束的立法是最高層次的制度。為示範區制定一部綜合性法規,固化已有制度創新成果,化解示範區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各類瓶頸問題,爭取更多改革創新空間,適逢其時。

  區域立法協同的新高度

  長三角區域協同立法,可以追溯到十幾年前。早在2007年,滬蘇浙兩省一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等單位就簽署了法制協作座談會會議紀要,率先開展區域協同立法探索。

  區域協同立法是為了解決跨區域的治理難題。2015年至2016年,滬蘇皖浙人大常委會分別進行大氣污染防治立法,對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協作進行專章規定,實現了立法項目協同零的突破。

  隨著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長三角區域協同立法也從“分別立法、共同行動”走向“共同立法、共同行動”。

  2020年9月,滬蘇浙兩省一市人大常委會分別表決通過促進和保障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建設若干問題的決定,不僅為示範區奠定了“不破行政隸屬、打破行政邊界”的發展總基調,還探索出協同立法的“三同”模式——文法文本完全相同、審議通過時間同步、聯合共同召開發佈會。

  2023年修改的立法法專門增加了區域協同立法的內容,而滬蘇浙也以一部綜合性創制性跨區域協同立法,有力回應示範區的制度創新需求。

  今年3月27日、29日,上海、江蘇、浙江兩省一市人大常委會分別表決通過了促進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高品質發展條例,三地條例將共同於5月1日起施行。

  示範區內兩區一縣在管理體制、産業結構、發展水準等方面也各有特點、存在差異,難免遇到爭議。立法過程中,如何尋求制度設計的最大公約數?

  “和之前的協同立法相比,示範區條例在具體工作機制上也有許多創新做法,可以説達到了目前區域立法協同的新高度。”發佈會上,浙江省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吳恩玉表示,據不完全統計,整個立法過程中,三地法工委針對草案線下集中修改兩次、線上集中修改七次,工作微信群更是保持全天候實時溝通交流。可以説,草案的每一條每一個字都經過三地法工委的共同打磨。

  共同起草、共同調研、共同修改,同步審議、同步通過、同步實施,高度一致的條例為示範區高品質發展提供了基礎性法治保障,也標誌著長三角區域協同立法的新起點。

  一體化、高品質

  坐落于兩省一市交界的河心水域江南水鄉客廳,被稱為“長三角原點”。江南水鄉客廳的概念提出者説,希望“長三角的家人”從各自的“房間”裏走出來,一起商量合作,解決矛盾,共同發展。

  一體化、高品質,也正是條例的關鍵詞。

  2023年2月,《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獲國務院批復。長三角首次實現“一張藍圖管全域”,分屬三地的2000平方公里有了統一遵循,不再因規劃不統一導致空間不協調。

  為了確保一張藍圖幹到底,條例設置“規劃建設”專章。“條例發揮規劃引領作用,要求構建統一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落實國土用途管制要求,並且建立跨區域投資項目的監督銜接工作機制。”上海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閻銳介紹。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講創新、講協同、講合作,其中也離不開三省一市的內部激勵和動力。

  2021年至2023年,兩省一市按相同比例共同出資不少於100億元設立財政專項資金。條例十五條對“成本共擔、財稅共用”作出原則規定,支援示範區探索建立跨區域投入共擔、利益共用的財稅分享機制和水鄉客廳區域共同賬管理機制,探索財政資金的跨區域統籌使用。

  活躍通暢的市場要素,引來創新力量集聚。示範區邀請三峽集團、中金公司、華為等行業佼佼者成立開發者聯盟,共建創新生態圈。

  為進一步推動示範區産業的“含金量”,條例“創新發展”專章明確,要加強産業協同和技術創新,高水準建設跨省域高新區,推動金融、智慧財産權、人才、數據等要素資源集聚和高效配置。

  環保價值是示範區的品牌和財富。條例確保兩省一市以“環保一把尺”破解生態分域難治困境,建立統一生態環境標準、統一生態環境監測監控網路、統一生態環境監管執法的“三統一”制度,提出建立生態環境標準區域協同工作機制。

  示範區執委會副主任張忠偉用“解渴、賦能”形容自己的感受:“頂層設計有效保障了示範區建設的改革創新,我們從中嘗到了甜頭,感覺更有奔頭。”他表示,將把條例作為示範區建設的基石,在新的起點上,推動示範區建設任務落地實施。

  更便捷的公共服務

  示範區內,246萬參保人員已率先享受到“跨省無感”的醫療服務。目前,青浦、吳江、嘉善三地群眾跨省就醫,無須辦理備案,可以直接刷卡結算。

  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內老百姓最關心的是公共服務的一體化。近年來,示範區連續推出了四批次示範區共建共用公共服務項目清單,涵蓋衛生健康、醫療保障、教育、文化旅遊、養老、政務服務、公共體育、公共交通、綜合應用等公共服務九大領域57項服務內容。

  隨著條例出臺,諸如此類的便利還在不斷增加。

  “條例針對老百姓關心的示範區公共服務共建共用問題,用專章形式,對示範區內公共服務領域進行了規定。”發佈會上,江蘇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趙建陽將條例帶來的民生利好娓娓道來。

  曾經,從吳江去上海看病,5分鐘不到的車程一度要繞行40分鐘。如今,示範區內已陸續開通8條跨省公共路線,有效滿足了更大範圍的居民旅遊觀光、通勤探親和購物就醫等出行需求。條例規定,將推進示範區公共交通建設,完善軌道交通佈局,加強城鎮之間公共交通網以及特色交通系統建設,實現公共交通線路跨區域聯通。

  在教育共建共用方面,條例明確支援示範區引進優質教育資源,開展教師一體化培養,建立智庫共用、課程共建、名師聯訓、品牌聯建機制,共建優質教育資源庫。職業教育一體化和高等學校校際學分互認、教師交流等也在積極推進中。

  異地養老成為可能。條例支援在示範區內加強養老服務合作,建設康養基地,推動實現養老服務補貼和長期護理保險異地結算,為異地養老提供便利。

  長三角居民帶著第三代社保卡即可在示範區內刷卡乘車、遊覽景區、進圖書館等。隨著條例的出臺,以社會保障卡為載體的居民一卡通服務,還將進一步覆蓋到文化體驗、社會保障、醫療衛生、金融服務等領域,實現真正的同城化便利化。

來源:浙江日報    | 撰稿:蔣欣如 徐雪純 通訊員 厲亞敏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