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人口回流開始了,這些省份十年首現負增長
發佈時間 | 2024-03-30 08:49:02    

  人口因素是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最具能動性的因素,已經逐步從慢變數轉化為快變數。2023年末,全國人口比上年末減少208萬人,連續兩年負增長。

  截至目前,全國已經有24個省份陸續公佈2023年末常住人口數據。在這些省份中,僅有江蘇、浙江、貴州、上海、北京、天津和海南7個省份正增長,17個省份負增長,其中四川、安徽、湖北(2020年除外)、廣西、福建、重慶、青海7個省份十年來常住人口首次出現負增長。

1.jpg

  在2022年,受疫情以及人口政策等因素影響,北上廣深一線城市人口全線流出,中西部省會城市人口吸附能力明顯增強,成為人口流動的重要趨勢。

  而今,疫情影響逐漸消退,一線城市的人口控制政策鬆動,人口增長格局已然大變,江浙等地人口增勢回暖,東北人口也出現回流新趨勢,而流失地則主要集中在了中西部省份。

  這背後,又傳遞出怎樣的信號?

  1

  首負

  從人口自然增長率來看,24省份中,僅有廣西、青海、貴州為正,分別是0.42‰、1.68‰、2.88‰。這也意味著,人口遷徙所帶來的機械增長越發成為各地常住人口增減的核心驅動力,而人口因素也越發成為一個快變數。

2.jpg

  在已經公佈常住人口數據的24個省份中,山東、四川、河北、湖南、安徽、湖北、廣西、江西、遼寧、福建、陜西、山西、重慶、甘肅、吉林和青海等17個省份常住人口出現不同程度的負增長。

  其中,四川、安徽、湖北(除2020年外)、廣西、福建、重慶和青海7個省份十年來首次出現常住人口負增長。

  截至2023年末,四川、安徽、湖北、廣西、福建、重慶和青海常住人口分別為8368萬人、6121萬人、5838萬人、5027萬人、4183萬人、3191.43萬人、594萬人,相較2022年分別減少6萬人、6萬人、6萬人、20萬人、5萬人、21.91萬人、1萬人。

  不難發現,這些首次負增長的省份高度集中于2022年人口回流的中西部地區。而此前一年,四川、安徽、湖北、廣西、福建、重慶和青海常住人口都還保持正增長,其中安徽、湖北、廣西常住人口增量更是超過10萬人。

  這些中西部省份常住人口增量十年來“首次轉負”,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教授穆光宗分析,一方面是出生率在下降,另一方面是人口流動遷移率在上升。但主要影響還是後者,畢竟人口從西向東流動的趨勢並沒有改變。東部地區經濟比較發達,就業機會也比較多,本身對人口的吸納能力更強。特別是疫情影響逐漸減弱以後,就又恢復了人口遷移的規律性。

  事實上,安徽、湖北、廣西、重慶、四川等地本身就是傳統勞務輸出省份,在自身自然增長率走低,並且人口重新加速向東部地區流動的背景下,常住人口出現負增長並不令人意外。

  近兩年來,作為勞動力主要供給地區,中西部省份人口自然增長率轉負已引發關注。以重慶為例,2023年常住人口減少21.91萬人,成為全國常住人口減少最多的省份之一。其中,出生人口17.88萬人,人口出生率為5.58‰;死亡人口28.50萬人,人口死亡率為8.90‰,人口自然增長率從-2.11‰下滑至-3.32‰。

  眼下許多中西部省份常住人口首次“轉負”,也是相似的邏輯。

  2

  連降

  從時間跨度上來看,三年常住人口的變化更能反映人口流動趨勢。對比24個省份數據,進一步向前追溯可見,不少省份常住人口增量已經是連續三年為負或下滑。

  其中,常住人口增量連續三年為負的省份分別是河北、湖南、遼寧、吉林。截至2023年末,4省常住人口分別為7393萬人、6568萬人、4182萬人、2339.41萬人,較2022年分別減少27萬人、36萬人、15萬人和8.28萬人。

3s.jpg

  根據國際通行標準,若地區60歲及以上人口比重超過20%,或65歲以上人口比重超過14%,則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以2022年數據測算,河北、湖南、遼寧、吉林的60歲及以上常住人口占比已經分別達到21.0%、20.8%、27.6%、25.3%,均已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

  與此同時,山東、湖北、廣西、福建、重慶常住人口增量也出現三連降,面臨的挑戰不容小覷。截至2023年,5省份常住人口分別為10122.97萬人、5838萬人、5027萬人、4183萬人、3191.43萬人,相較2022年分別減少39.82萬人、6萬人、20萬人、5萬人和21.91萬人。

  以目前常住人口減少最多的山東為例,2021年、2022年、2023年常住人口增量分別為4.99萬人、-7.2萬人、-39.82萬人,人口減少幅度呈現逐年擴大之勢。2023年,山東省常住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分別為6.01‰、8.19‰,自然增長率從-0.93‰下滑至-2.18‰。

  事實上,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後,當年山東出生人口一度達177.06萬人,相當於全國的1/10。而隨著2020年全國人口進入負增長的拐點,山東常住人口也逐漸開始負增長,而其老齡化問題也引發諸多討論。

  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2020年山東省60歲以上人口已達2122萬人,在全省總人口中佔比20.9%,高出全國平均水準2.2個百分點,是全國老年人口最多、老齡化程度較高、應對人口老齡化任務較重的省份。

  在這種背景下,養老事業的探索也走在全國前列。在2023年民政部重點工作綜合評估中,山東養老工作位居全國第一。而截至2023年末,山東常住人口中60歲及以上人口占23.62%,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從年初系列動作來看,山東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也正在加速。去年底以來,山東更是陸續發佈《山東省養老服務高品質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如2026年前發展智慧養老院100家,養老機構醫養結合服務覆蓋率保持在100%等。

  對於常住人口連續三年負增長,以及連續三年增量下滑的省份而言,顯然要提早準備好應對更為突出的老齡化挑戰。

  3

  回流

  除了常住人口連續下降外,人口的階段性回流也值得關注。在已經公佈人口數據的24個省份中,2023年不少省份的常住人口增量出現了“反彈”。

  截至去年末,江蘇、浙江、貴州、上海、北京、天津和海南7個省份,人口增量均呈現回升或者轉正。

  2023年,上述7省份常住人口分別為8526萬人、6627萬人、3865萬人、2487.45萬人、2185.8萬人、1364萬人、1043萬人,相較2022年分別增加11萬人、50萬人、9萬人、11.56萬人、1.5萬人、1萬人、15.98萬人,近三年的人口增量走出一個“V”型反轉。

  整體來看,江浙滬、京津以及海南等沿海省份常住人口開始回暖,2022年後觸底回升明顯。尤其是江浙一帶,成為人口贏家。其中,浙江已經連續2年保持全國常住人口增量第一,省內所有區市均實現常住人口正增長,而江蘇則是省內沿江8市均實現常住人口正增長,區域內人口加速回流的態勢十分明顯。

  一般而言,人口流動順應人隨産走、人往高處走的規律,各地産業結構和經濟發展水準的差異性是推動人口流動的主要因素。而反過來,人口作為經濟發展的關鍵要素,不僅能夠帶動當地産業、公共消費等發展,為區域高品質高發展注入動力。

  從這一維度而言,江浙兩省都是製造強省就業機會較多,每人平均收入居全國前列,且人才引進政策頻出,成為人口持續聚集的重要因素。浙江持續壯大新一代資訊技術、高端裝備、現代消費與健康等萬億級先進産業群;江蘇大力培育生物製造、智慧電網、新能源、低空經濟等新興産業,人才需求和人口吸納能力不斷增強。

  與此同時,吉林、遼寧兩個東北省份的人口回流同樣值得關注。截至2023年,遼寧、吉林常住人口分別為4182萬人、2339.41萬人,相較2022年分別減少15萬人、8.28萬人,而增量分別較2022年回升17.4萬人、19.4萬人。

  這是一個罕見的信號。從2011年以來,吉林一直處於人口凈流出狀態,凈流出人口一度超過30萬人,近兩年來人口流出才有所緩解,2023年人口凈流入4.34萬人。人口凈流出持續十年的遼寧,也在2023年反轉,人口凈流入8.6萬人。

  不過,受老齡化程度較深且出生率較低等因素影響,東北三省均已處於人口自然負增長狀態,目前的人口凈流入規模並不能使其完全擺脫困境。“東北人口萎縮是個大趨勢,回流只是小部分”,穆光宗坦言,但隨著東北振興系列舉措的實施,還是可能會緩解這個趨勢。

來源:觀察者網    | 撰稿:淡忠奎    | 責編:李斌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